第三章中午剩飯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政治部北京監察委員戴笠,這是一個着實讓人痛恨的名字。其原名為戴華,南京中央陸軍學院成立了他即參加了報告,連考兩次都未能被領取,第三期招考原本被刷下來的他,最後得到了一份特別入學通知書走進了中央陸軍學院。畢業後受楊洪森接見改名戴笠。
正是在楊總理的推薦下進入高級情報班深造,同一時期經介紹加入國民黨,隨後進入政治部從事文檔管理,擔任監察組長,國府遷都升任為北京監察委員會主任。
戴笠在上海工作有數年經驗豐富,與本、英、法的間諜有多次
手,是王亞樵手下新近的一員干將,因為善於揣測上級的意圖,行事又果斷麻利,頗得王亞樵信任。能重新回到校長的手下,戴笠十分
動,作為中央陸軍學院優秀畢業生“中正劍”的少數獲得者,如果沒有校長當年的提拔,也就沒有今天的自己。
“校長。”對於戴笠這種親密的稱呼楊洪森非常的滿意。
與孫中山雷打不動的中山裝一樣,楊洪森大部分時間都身着軍裝“坐吧。”
“是,校長。”能得到了校長的接見,那是何等光榮,善於摧測上意的戴笠認為這次楊洪森又要提拔他了,所以一上來戴笠省去了那些客套話,直接進入話題,向楊洪森報告了北京各國間諜活動的情況。
對於那些西方間諜楊洪森到不太在意,但是對於本間諜卻恨之入骨。
“校長,自國府遷都北京以來,本間諜在首都活動猖獗,…。”楊洪森痛心疾首啊,這不查還好,一查之下牽連出這麼多人。這些中國人怎麼就這麼心甘情願的為
本人賣命。
“這些人當殺一儆百,死不足惜。”
“這件事就由你負責,要把影響控制在最小範圍,儘快解決問題。”戴笠明白,他要想辦法把事情擴大化,時間最好要儘量往後拖。
中央情報局北京負責人戴笠他的行動很快,最先倒黴是本人,那些為
本人工作中國人紛紛落網,與
本間諜有關聯的那些滿清遺老遺少都請到了公所喝茶,很多人為此掉了腦袋。至於那些西方的間諜們也好不到哪裏去,那些不能被策反的,多數被定點清除。戴笠如同毒蛇一樣待在後面,心思細緻而緊密,得到了楊洪森稱讚,併成為了總理的常客。
比起暗殺之王王亞樵,戴笠能將領袖的意志當作自己的意志,這楊洪森非常滿意。
各國都準備趁國府遷都重新架構起間諜網,尤其是本,被警告後的這些
本間諜行事更加謹慎起來。
中、這種私下的暗戰並不限於軍事方面,還涉及經濟、科技等等。
在化學武器的研究方面,大規模收集有關神經毒劑的情報,本政府雖然也招募了一些外國專家,但是他們並不能得到充分的信任,這些人對研究有益,但他們沒有本國人那麼讓人放心。生物化學研究方面,中國仍然處於國際先進行列,但是楊洪森並不滿足,因為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核”武器。要生產自己的“核”設施,就要有相關的人材,大批的年輕的物理學者被
放到了德國。
北京大學、上海大學與柏林大學建立起來合作關係。
中、德兩國之間有着極為廣闊的空間,中、德在化學、機械、治金等方面有着深入的合作關係。中國是德國最大的步槍進口國,德國是中國最大的大豆進口國。
戰敗的德國人一直心有不甘,軍方總是想法設法地發展本國軍事工業。
德國政府很重視與中國的關係,中、德在巴黎和會中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讓兩國政府有一種惺惺相惜之。另外,中、德戰前就有良好的合作關係。
中、德之間合作雖然前景很廣闊,但國府方面更看重於與美國的合作。
美國在華的投資總額超過英、法在華投資的總和,這樣一位有錢的大爺,楊洪森自然把它高高的貢在上面。通過中、美之間的多項合作,中國在柴油發動機、汽油發動機研發方面有了巨大的突破。南京第一汽車製造廠成功製造出第一輛國產汽車,雖然是一輛仿t型車,但在社會上仍取得巨大的反響,該車甚至在上海、武漢等地巡展。
南京第一汽車製造廠的拳手產品並不是汽車,而是三輪機動車。就如同美國的大型拖拉機到中國變成手扶拖拉機一樣,四個輪子到中國最後變成了三個輪子。相對於用途廣泛的扶扶拖拉機,三輪機動車成為市、縣之間重要代步工具。由於價格因素以及社會上支持國貨的風氣,三輪機動車國內銷售極好,以至於專門從事汽車組裝的江蘇通用公司,也開始轉換思路做起了三輪機動車的買賣。
不管是手扶拖拉機也好,還是三輪機動車。
軍事工業委員會看到了拖拉機廠最新的坦克樣車,與以往的履帶式坦克完全不同,這次採用輪式設計,使用中國自主開發的柴油發動機,裝備有一門37mm加農炮,一門7。92mm重機槍,炮塔可360度旋轉,公路最高時速可到達65公里,越野時速55公里,車上搭載有5人,總重量約12。5噸。
與軍工部最初的bt/1坦克相比,bt/2坦克機動更強,
能更加穩定可靠,易於生產和保養。
bt/2坦實質上就是將裝甲車上多加了一門37mm加農炮。
“bt/2裝甲車,每個月能生產多少。”
“每個月至少可以改裝成5輛。”楊洪森大筆一揮一次能訂購120輛bt/2型裝甲車。
bt/2裝甲車遠比現在中國裝備美國通用生產的“美洲虎”Ⅰ型坦克要好的多。美國對華出口的40輛“美洲虎”Ⅰ型坦克僅裝備了一門可憐的機關槍,而且迅速最快也就45公里,且經常出現拋錨,好在通用在華有售後服務機構。
“bt/2充量不過是裝甲車,在履帶式坦克的研發方面你們要繼續下功夫。”楊洪森雖然只是偶爾言,卻給了當場很多啓發。雖然bt/2型坦克雖然有所不足,但應付
本坦克已經足夠了。
對於坦克本陸軍也非常重視,朝鮮戰場上中國軍隊的裝甲車部隊給了
本陸軍很大的衝擊。
新的陸軍預算通過後,本陸軍從英、法進口了數十輛輕型坦克,
本軍工對這些坦克進行了仿造和研究。與中國現有的坦克數量、
能相比,雙方相差無幾,在坦克戰術雙方中、
雙方也都半斤八兩。不同的是,中國在發展坦克的同時,大力發展反坦克武器。
中國的反坦克武器有兩種,一種是紅旗系列單兵反坦克火箭筒,另一種是民20工反坦克步槍民20式反坦克步槍是在瑟m1918反坦克步槍的基礎上設計製造。
瑟m1918雖能在220米的距離外能夠擊穿25毫米的裝甲,不過由於沒有安裝任何制退器,其後坐力極其恐怖。一戰時德國士兵中間
傳着這樣一句話:“
瑟m1918步槍只能開兩槍,左肩一槍,右肩一槍,然後就等着進野戰醫院吧。”民20反坦克步槍加長了
瑟m1918反坦克步槍槍管,在槍口處安裝了制退器,槍托上裝有防護墊,而防護墊通過兩個螺絲固定在槍托上,從而減小後坐力。其可以輕易擊穿輕型坦克的裝甲,而裝備有光學瞄準鏡的民20式反坦克步槍更是狙擊手的最愛。
對於本的發展坦克部隊,楊洪森毫不在意。有競爭才有進步,楊洪森可以藉機利用“
本威脅論”大肆擴充軍備,這不是很好嗎?他們發展就讓他們發展吧!
擁有坦克和懂得使用坦克是兩回事,國府裝甲部隊的主要指揮官全都來自騎兵部隊,其它各國的情況大多如此。對於坦克的戰術,各國都還在摸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