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德普勒在莫斯科也聽説英國石油商對中石華髮動的收購戰,英國石油商在幾乎勝券在握之機突然宣佈停止收購實在令人費解。因為與這個老闆他接觸的不多,他對楊洪森也不甚瞭解。不過他和那些英國人犯了同樣的錯誤,那就是喜歡用西方的思維去考慮東方的事情,而且在他們的眼中中國人是很容易上當受騙或受到恐嚇的那羣。

英美煙草公司曾經在中國橫行一時,可是他們不知道什麼叫“政策”調整,結果在中國慘敗,幾乎一夜之間把遠東的市場給全丟光了。花旗銀行在華已近百年,他們同樣不懂得什麼“政策”調整,結果他們被摩大通給替換。

“政策”調整的可怕在於他能讓擁有100%市場佔有率的企業,一夜之間失去整個市場。

美孚當年在短時間內將其它公司踢出中國,靠的就是“政策”調整,所以美孚打一槍就走。

不管什麼樣的跨國企業要想在中國站住腳,首先就要與楊洪森保持合作關係,惡意行為最終得到的是惡意的報復。

德普勒極度興奮地回到北京向楊洪森彙報了他的莫斯科之行的成果,可楊洪森卻詢問大量關於哈默在俄的近況。德普勒多次聽列寧提到過哈默這個年青人,不過很可惜,在俄期間他們一直沒有機會與其見面。

楊洪森從德普勒那裏也得到了很多消息,俄國正在大力推行“新經濟政策”而他沿途發現俄國的經濟形式並不樂觀,這其中的一個因素是大量的軍費開支,這裏主要指的西線波蘭戰場。

俄波之間大的戰事結束,但是在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地區戰爭還在繼續。

戰爭的結果對楊洪森來説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坐收漁利。

在國內因為這場收購的風暴並沒有停止,隨着英國石油商放棄對中石化的收購案,中石化在國內展開了大規模的併行動,從開採、提煉、制桶、銷售各環節展開。中石化還在美國西海岸進行大規模收購活動,他們拆資150萬美元,收購了數家煉油、開採企業,組建了獨立的子公司“東方石油公司。”美國的石油大亨們並未重視這家“東方石油公司”

“東方石油公司”下有五個油井,但是目前這些井不要説出油了,連水都沒有出過。至於那些煉油廠,如果不是楊洪森花高價收購的話,用不了幾天就破產了。

“東方石油公司”資產貌似很大,而員工只有20人,如果煉油廠無法獲得原油,而採油公司又無法開採到石油的話,在雙重的虧損下,這家“東方石油公司”將會很快從半停產中重新回到破產進行時。

這個中國暴發户有錢,愛怎麼亂花就怎麼花吧。

6月,艾斯克受命回美招集人馬打井,對於這位“上帝之手”美國的娛樂界狠狠地把他調侃了一翻。

德普勒已經不需要他艾斯克了的運氣了,現在那片地區隨便打打都是自噴井。

德普勒讓艾斯克走人的深層次原因來自於艾斯克對其統治地位的威脅,對於篤信基督的俄羅斯百姓來説,他的那套“上帝之手”的説法很有市場,而那些敬畏神明的中國人更是如此,不把這個蠱惑人心的神踢出俄羅斯,可能會影響到他們在俄事業,因為他們早已被內務部的那幫人給盯上了。

回到美國的艾斯克繼續着他那不敗的神話,在那五口廢井中,他打出了二口油井,一口天燃氣。

“東方石油公司”公司得救了。

這標誌着楊洪森在美國的石油事業開始步入正規。

本方面對於楊洪森石油領域取得一個接一個的勝利到震驚,一些人開始尋求與中國的合作,以解決本能源的需求問題。本沒有石油,對石油的需要完全依賴進口,而本海軍是用油大户。

中國對本的原油出口漸增漲,本對中國的原油更加依賴,一些有實之士認為,本需要拓寬渠道。東南亞是英荷的地盤,中、南洲是美國的後花園,至於中國、蘇俄都相對較封閉。北非意大利屬地已知的油田全在中國人的控制之下,波斯這裏是英國的地盤,…,想要拓寬渠道談和容易。

本不管海、陸有多麼深的矛盾,但是對於併中國的想法卻是一致的,關鍵是怎麼併,陸軍比較直接,海軍策略顯得過於四平八穩,中國國力的增強本上下有目共睹,而本的經濟完全處於中國的經濟陰影下,本7%的經濟增長率,來自與“經濟協作體系”的初步確立。本的工業原料在中國基本都能得到滿,其工業產品有六成銷往中國,一旦中敵對,經濟協作體系的崩潰,本的經濟必受重創。

海軍反對與中國全面開戰,因為陸軍完全靠不住。

本陸軍部與海軍部每次都會為那點預算爭吵不休。

海軍將美國視為敵手,陸軍將中國視為敵手,征服太平洋與征服中國同樣有難度。

中國軍事工業在美國的扶持下發展極為迅速,他們從無到有,雖然他們的步槍比本的還要、還要爛,但是他仍然在造。中國還建立起了炮兵工廠,先進的諸如飛機、坦克也都能少量生產。

中國的鋼鐵業突飛猛進,其冶金技術的提高更是得益於美國的技術援助。

悲觀的本經濟學者認為,用不了幾年中國的鋼鐵產量將會徹底超過本。

中國的造船業過去因為多種原因發展緩慢,但是最近兩年來,中國開始為美國、英國、意大利建造萬噸級商船,其造船技術遠非前清可比,而對於本海軍而言來自中國最大的威脅是潛艇。也許是因為水面艦只無法與帝國海軍相抗衡,故中國海軍將發展方向確定在水下,中國上海、馬尾造船廠都具備了生產潛艇的條件。

本希望美國不要將那些關鍵技術轉讓給中國,但是美國只能被迫的向中國輸入技術。

比如冶金技術中國在美國得不到,但是中國可以通過俄國、德國、意大利等國獲取。

馬尾造船廠的總顧問來自蘇俄政府、中國鋼鐵集團的總顧問來自奧地利、中國兵器集團的總顧團來自德國,諸如等等。美國政府在技術轉讓單方設置障礙,不但會引起國內工商界的不滿,也會引起中方的不滿。對於一些相對過時的技術,美國政府都會無償轉讓,對於一些較為先進的技術則有條件的轉讓,對於先進的技術則採取保留本不轉讓。不過,對於一些新生的行業,如化學、醫葯、電子均不存在技術壁壘之説。

美國與本的關係還沒有好到要對中國採取聯合扼制。

美國國內支持中國的議員很多,某些議員認為應大力支持中國,甚至可以鼓動中國越過三八線解放整個朝鮮,迫使本戰略回收,減輕美國在太平洋地區與本競爭壓力。

中國雖然有200萬陸軍,對美國卻本構不成威脅,因為他們之間相隔太平洋,而中國又缺乏強大的海軍,相反本在太平洋的威脅卻是個現實的問題,為了對付本的挑釁,美國被迫加入海軍競賽,造一艘戰艦要花很多納税人的錢,而維護一艘戰艦要花更多納税人的錢。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