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天地之災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天地之災華夏元年七月初,劉協接到張昭關於揚州蝗災的章折,受災面積和程度令人心驚,劉協驚訝萬分,馬上讓張昭全力調動人力滅蝗,其後不久,荊州、豫州也爆發大面積的蝗災,情況之重,歷年罕見。
劉協百思不得其解,為何蝗災會突然間爆發起來,詢問之下才知道,在自己五月稱帝之時,各地治略台都已經開始發現蝗災爆發的徵兆,但稱帝畢竟是大業,誰也不敢報憂,只能壓着,張昭也不敢上奏,只能下令各州自行處理。
此時,最嚴重的壽已經糧稻皆毀,而綿延三十餘里的蝗羣正順着東南海域的低氣壓風
向內陸推薦,目前已經到了汝南,而徐州的蝗羣已經完全毀壞了徐州大半的稻田,正向劉備的兗州飛去。
楊修的報告顯示,本年黃河以北的各地也有蝗災,但並不重,可是青州曹那裏的蝗羣正向冀州飛去,現在可能已經到達了冀州鄴城一帶,按青州的災情推算,恐怕冀州的糧田不到八月就完全毀於一旦。
劉協馬上讓張昭安排徐州的百姓和豫州的百姓合力保住豫州的糧產,揚州的百姓調百萬人和荊州的百姓一起保住荊州的稻田,對於蜀州和梁州也要全力堤防,只要保住這四州,南漢今年糧食供應還不是問題,各地也準備開倉賑濟災民,而受災之地糧税全部減免。
在揚州發起,經過徐州和青州而壯大的六股數年難見的大規模蝗羣鋪天蓋地向北方湧去,諸葛亮和劉備都是慌亂一片。
南北一心在決戰的時候,誰也沒有注意到今年的蝗災,早期撲滅不利終於釀成一次三十年難遇的蝗災。
劉協終於明白三國時期,為何人口減少如此迅速了,百姓並不是都死於戰亂,而是各地諸侯忙於征戰,誰都沒有力顧及自然災害,旱澇、蝗災、瘟疫、戰火構成了漢末浮世繪,導致了人口的鋭減。
洛陽決戰在即,劉協也顧不了許多,讓張昭繼續調動各地糧食儲備,他在進一步核對各地糧食儲備後,對此次蝗災還不是很擔心,南方的糧食還是可以支持的,不過北方就未必了。
劉備和諸葛亮都面臨着一個兩難的選擇,究竟是繼續打下去還是首先消滅蝗災,無論怎麼樣的艱難,他們最終還是決定戰爭第一。
劉協並沒有驚訝,對於劉備和諸葛亮,他們誰的政治生命能夠延續下去,就看今年這次的洛陽之變。
在劉備、諸葛亮草草佈置滅蝗的部署後,劉協忽然意識到這是自己的一次機會,決定親自到汝南察看災情,臨行之前,他將事務委付陳羣、戲志才和張昭三人分管,龐統、諸葛瑾、蔣琬協助,荀彧則陪着劉協前往汝南。
當車駛過田埂,劉協揭開車簾,看見四周目光所及的稻田都是一片荒蕪,被蝗蟲掠過的田地彷彿冬至一般,了無生息,明明是炎熱夏季,本該綠油油的稻田卻只留下一片灰濛濛的田水。
劉協讓車隊停在,在王越、唐斬的陪同下,走到稻田邊,讓兵士們自水田中取過幾個蝗蟲屍體,劉協看看蝗蟲,知道這些都是幼齡蟲,還沒有翅膀。
雖然沒有見到蝗羣,但只看看那些千里荒蕪的田地,劉協已經可以想到究竟曾有多少蝗蟲蔓延過去。
他對身邊負責研究蝗災的襄陽工院博士徐宣道:“寶堅,你號稱工院農學之首,應該對蝗蟲有些認識吧!”徐宣道:“蝗蟲每年三、四月出,五月開始作難,每年七、八月氾濫,若要防治以五月以前最為重要,因為蝗蟲有五齡之分,初時為幼齡,便如陛下手中一般,並無羽翼,此時最好撲滅,另蝗蟲多產卵于田埂、河道處,故每年秋九月可以翻挖田埂、河道陰暗之地,使其卵於表,待雪降時則會凍死。”劉協微微頷首,乃讓人記下來,回去之後讓張昭按徐宣之言進行防治安排。
皇帝車列儀仗進入汝南城時,數十萬百姓夾道相,其中多有低泣者,有官員叱喝之,劉協乃令荀彧當場宣召,汝南百姓免糧税兩年,凡受災重者皆有補貼,以保今年平安。
百姓無不轉憂為喜,跟隨皇帝車陣儀仗一直向前走去,直到汝南城郡守府,劉協接受荀彧的建議,就地開設補貼,劉協與荀彧等襄陽京城大員親自為各户受難者發放錢財。
反正在劉協看來,汝南之行就是做秀,就是要讓百姓安心,告訴他們朝廷肯定有能力也願意照顧他們,額外多秀一下也沒有關係。
就在劉協到達汝南之時,曹府中也出現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曹
幼年摯友婁圭。曹
與他多年未見,急忙令人設宴款待,復於婁圭道:“君多年未來見我,今
為何突然造訪啊?”婁圭低笑不語,待人少,與曹
附耳道:“非他,乃為孟德送上大將軍印綬爾!”曹
一驚,復笑道:“此事尚需斟酌,但先入席爾!”待酒畢,餘者皆去,府中只留曹
、程昱、滿寵和婁圭四人,曹
道:“子伯今有何言,但直説無妨!”婁圭道:“僅受朝廷司徒大人之託,請孟德出任大將軍一職,為皇上平定國賊,一統大漢!”曹
笑道:“莫非諸葛亮想讓我出手除去劉備?”婁圭道:“孟德之才,蓋世之罕見,焉能受制與人,今北方乏力,正可待孟德乘虛而入,執掌朝政,整頓軍務,與南賊一決勝敗,此尚為英雄之舉!”曹
心中大喜,乃看程昱、滿寵皆暗自搖頭,示意自己不可答應,仔細一推敲,心中涼如冰窟,乃笑道:“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子伯無需焦急,我三
之後必有回覆!”婁圭起身嘆息道:“昔
之英雄,今
無何如此狼狽不堪,若是往
之孟德,今已下定論爾!”曹
為其所
,正要答話,程昱冷冷的説了句:“今
南方之盛,滅北方易如覆掌。往
南方貧瘠,主公赴北掌政如權或可稱雄,今
赴北,非雪中送炭,實乃飛蛾撲火而已,望主公深思。”曹
心中又是一寒,寒的錐心刺骨,復不再言。
婁圭道:“以孟德之能,焉懼南賊豎子小兒不成?”曹苦笑道:“非懼之,乃深敬之!”婁圭聽其言下之意,不是懼怕那麼簡單,而是非常懼怕!心中不喜,乃告辭而去。
待其走至門府,復回身與曹道:“皇上已經決心讓出洛陽,和南賊達成十年互不相攻伐的約定,若有十年之機,孟德大有作為,何畏一小兒!”曹
聞之大喜,若有十年安定,以自己的才能,北方必然不弱於南方多少,在於劉協一戰,勝敗便難料了,當即道:“此事尚有可為,子伯暫容我再斟酌一番,三
之後必有答覆!”婁圭見其心動,心中略有滿意,以他對曹
的瞭解,曹
絕對不是一個輕易願意放棄的人,而諸葛亮給了他這麼一次良機,他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抓住不放,因為這也許就是他最後一次機會。
數之後,曹
果然沒有出乎婁圭的預料,決定和諸葛亮合作,首先滅掉劉備,以報當年之仇,佔領青、兗兩州,依靠諸葛亮北方支援和劉協穩中求和,暗中備戰。
劉協在汝南民心安頓之後,直接返回襄陽,荀彧則代他前往揚州各地安撫民心。
他回到襄陽已經是七月底,而此時的荊州產糧地在張昭和胡昭的共同努力下,只有三成面積受災,而梁州和蜀州則沒有受災,北方冀州、幽州並沒有如何滅蝗措施,大片糧地被毀,只有諸葛亮實際控制的幷州比較安定。
蝗羣繼續北飛,越過長城一路奔向草原,和長城以北的蝗羣共同肆,匈奴、鮮卑等族被迫繼續向北遊牧,避開蝗羣。
黃河汛期到來之後,由於南北多年對峙僵持,誰也沒有去注意黃河的治理,北方河道更是淤堵嚴重,南方河道兗州和豫州區域內也是大面積淤堵,導致黃河氾濫,不過這次氾濫造成糧食減產並不嚴重,因為在此之前,黃河沿岸的田地已經被蝗蟲毀盡,但也造成大量貧民死亡,劉協的豫州死傷百姓十萬餘人,兗州和冀州則無法計算,倒是曹的青州因為防患及時,並沒有大規模的損傷。
至八月初,周瑜正式領兵近洛陽城下,顧及黃忠年老,乃任張遼為前將,領十萬駐防軍攻城,調三百餘投石車砸城。
黃忠頗有不服,乃與周瑜道:“吾尚可挑落關羽,今徐晃尚弱於關羽,何懼之有,莫非左將軍欺某年老體衰!”周瑜和他同守宛城多年,深知其,乃道:“另有重用,當養
蓄鋭,待其疲,將軍可一戰定之!”黃忠乃大喜,復不多言,郭嘉雖知周瑜言多推諉,也不便揭穿。
後黃舞蝶與郭嘉道:“洛陽城防堅固,比之長安更為難攻,何來一戰定之,恐左將軍安排失策,令吾父大敗!”郭嘉笑道:“舞蝶何須多慮,公瑾與岳父大人何其不知,然岳父大人不願落於人後,公瑾當眾言語安,岳父大人也頗增顏面,何必再問下去,自討無趣。至於公瑾嗎,他也就是安
岳父大人而已!”黃舞蝶乃假怒道:“你們這些男人怎麼都是説一套做一套?”郭嘉大笑,乃道:“此吾等天
爾,與生俱來,如何能改?”此時的北方,在洛陽城外的百姓究竟退向何處的問題上,諸葛亮和劉備起了非常大的衝突,諸葛亮要求退向幷州,而劉備希望退向冀州。
劉備覺得自己已經和劉協達成初步意見,準備自洛陽撤軍,而楊琦此時已經和龐統談完,正敢到洛陽,代表諸葛亮和劉備再談。
楊琦與劉備説道:“大將軍若此時撤兵,南賊必舉兵北攻,屆時我等皆無存身之處,如今司徒大人亦和南賊達成協議,由此可見,南賊誠不可信,不過想坐收漁利而已,大將軍當緊守兗州,或可留一席之地,今北方之勢已非從前,皇上已經重掌朝政,司徒大人輔佐左右,昔大將軍曾殺董卓,因其為國賊爾,若大將軍執
不悟,
後必為世人垢為國賊,不如踱情順勢,與司徒大人達成協議,自辭大將軍之職,只留兗州,司徒大人與將軍皆
防南賊爾,當結為同盟!”沮授接到諸葛亮通知,馬上停兵,不再南上,留與官渡、白馬,守住洛陽和兗州北上之勢。
劉備見事不可謀,與楊琦道:“兗州孤懸,豈能獨守,某當棄之,故留冀州為防爾!”楊琦道:“司徒大人有言,若將軍願退守幷州,皇上遷都信都,將軍據劉協與幷州黃河沿線,司徒大人據守冀州沿線,則南北之勢可穩,若將軍
得冀州,恐終無一處之地能容其身!今司徒大人令百姓撤回幷州,乃不令將軍困頓,有力與南相抗之策!”復將曹
也願投誠皇上之事與劉備透
,劉備大驚,終知自己大勢已去。
洛陽之戰方起,曹已然調令夏侯惇、曹仁、李典各領五萬大軍攻打兗州,徐庶恐曹
得兩州之地而自立,馬上讓龐德領兵出征,陳宮四面被圍,苦不堪言,在
退死路之時,陳宮假豎南方之旗,自曹
之右側而過,復於東郡大敗夏侯惇,又廣拾取夏侯惇軍旗裝束,假扮夏侯惇大敗之殘兵,深入梁郡,敗龐德。
徐庶自出師以來,平生未遇一敗,乃大怒,親自擔帥,領定北軍與十萬駐防軍反擊,廖化、呂蒙領三萬鐵騎包抄陳宮部,將其反困在梁郡,曹仁乃領兵突襲呂蒙,救陳宮部而出,南北皆驚。
此一戰,曹終於表率加盟北方,徐庶被迫撤回徐北,令文聘整頓兵力,準備奪青州。
在周瑜調兵攻打洛陽之後,劉備終於無可奈何地接受諸葛亮的意思,退回幷州,而諸葛亮得到壺關,與太史慈一起護送皇帝劉辯前往冀州,和沮授合兵一處。
徐晃和賈詡受皇命,領二十萬部隊孤守洛陽,阻南賊北攻,周瑜、荀攸兩面包圍,連續攻城兩月餘,雙方具損兵丁過十萬。陳宮在劉備許可下,受皇命,領兗州十萬兵馬自白馬撤退,經牧馬,屯兵河內、河東和箕關,而沮授、太史慈、張飛、鞠義則領兵計二十萬守於白馬、烏巢、官渡諸地,靜候北方實現勢力劃分。
曹揮師奪兗州,程昱守青州,一時之間終於被他抓住良機,奪得兩州之地,諸葛亮亦為大喜,乃於困頓之中,調糧草軍馬與曹
,請其續守兩州,劉辯亦乘機拉攏,封其為大將軍。
至十月中,北方勢力終於重劃成功,劉備留守幷州,封為幷州牧、徵西大將軍,留皇叔之稱,並沒有定其謀反之罪,而諸葛亮、沮授、田豐組成新的冀州派系則奪掌朝廷權柄,和劉備時代不一樣,此時的皇帝劉辯終於開始恢復臨朝,諸葛亮、沮授、田豐初領三公之職,後十月底廢三公,諸葛亮領右丞相之職,總領農經政商兵法諸事宜;沮授領左丞相之職,掌兵典獄諸事;孫邵領大司徒之職,掌民户農商;田豐領大司馬之職,掌武事,另有曹掌大將軍之職,掌征伐。
徐庶率兵二十萬奪青州,曹糧草不濟,雖北方糧草不足,然諸葛亮深知,若曹
兵敗,北方必然難堪徐庶之兵,乃與冀州大户中取糧三千萬石,運至兗州。
冀州大户有反對者數十族,諸葛亮乃下令盡滅之,各家田產糧草皆充公。
至次年,諸葛亮見北方之勢已經穩定,而徐晃和賈詡漸漸無法抵擋周瑜、荀攸兩路大軍的進攻,洛陽城內三十萬民,未來的及撤退,或有青壯着上城助防而死,或有為南方三百餘架投石車所拋滾石砸死,或為五百餘架神鳶車所發桐油鐵彈燒死,餘者不過十萬人。城外百姓則多為南方軍隊擄掠一空,僅二十餘萬撤退回冀州。
洛陽城早已非昔的洛陽城,千年繁華,數月間消失殆盡,五丈六尺高的城牆化為灰燼,空留丈餘地基,時有南方大將領兵萬餘衝入城中巷戰。
諸葛亮知道再戰無益,乃讓徐晃和賈詡撤退回冀州,徐晃乃領所餘十萬大軍撤退,賈詡站立城牆之上,指徐晃罵道:“爾等無德之人,南賊攻伐之時,不已同舟共濟為上,只知爭權奪利,洛陽一失,皇帝門牆頓失,爾身為大將,可有面目復見先帝!”復與將士道:“吾以一死效忠皇上,不畏死者與吾一同守城,雖死者亦無憾乎!”眾將響應者頗多,徐晃帳下大將吳蘭願隨賈詡誓死守洛陽,徐晃亦深
賈詡之志,乃留吳蘭領本部萬餘與賈詡守城,復有同賈詡同為董卓涼州派降將者李肅,亦留涼州舊部與賈詡共生死,徐晃一併同意,乃帶八萬餘部在賈詡等人掩護下撤離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