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沮授之約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ps:京京樂園(一)已經滿了,朋友提供了第二個羣京京樂園(二)7061365其次,如果大家覺得沮授投奔劉備實在不可思議,或者很生氣,認為這種人才應該自己用的話,我和大家説對不起了,實在是設計了一個定時炸彈給劉備而已,這個時候的劉備一心想和南方抗衡,某種程度上為了追求實力的膨脹而忘記了很多事情。好了,肯定有人要為劉備到不了,想當初劉備把馬超防備的那麼好,怎麼可能重用沮授?其實,首先它肯定是yy,第二呢,沮授這個人是出了名的革命者,最早提出把皇帝軟到手裏的就是這位仁兄了,最先分析天下三分的也是這位仁兄了,既然他是革命者,且當時的社會地位比馬超小了太多,對劉備造不成威脅,所以劉備覺得對自己稱帝有幫助,還是很願意用吧,雖然沮授的條件很過分,不過如果我是劉備,暫時答應也沒有關係,一旦成功之後,馬上收了你的兵權。

==============一道不是那麼優美的下劃線劃過大家眼前:連這章在內,共一萬字發完進入vip,本來星期一就要進了,因為答應大家從第八捲開始做vip章節的,所以就拖延兩天,發到第七卷結束,正式開始走偶的vip地雷小道,新店開張第一天,大家一定要支持阿,給京京我一點點信心嘛“:)不想花錢或者認為這個書不值得花錢的兄弟不要太急:1、我會適當解保證非vip讀者不餓着;2、我努力下次寫本讓您覺得值得花錢的書;3、由於京京目前工作雖然安逸,但也還是心的,所以一天只能保證5000-8000字,一個月穩定在15萬到25萬字之間;4、對京京我有信心的兄弟們,一定要大力支持啊,就讓我們一起茁壯成長吧~~~。

如果有一天,我也是個小小神,那都是因為有了你~~~~嘎嘎===============穎川,三國文士名聚集之地啊,穎川郡始設於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郡治設在陽翟。之所以名為穎川郡,是因為有一條河名為穎水,其上游支系經郡中大部分地區。

劉協到了穎川便見到趙雲和陳到兩人,欣喜萬分,和趙雲一別已有三年未見,與眾將同堂飲酒之後,特意留趙雲在府邸,秉燭夜談至天亮才睡去。

如今的趙雲已快至而立之年,較以往昔更顯穩重,談幾句便知道他這幾年一直苦讀兵書,與用兵之道頗有心得。

張飛的兵馬已經到了陳留,前鋒郝昭屯兵三萬於酸棗縣,楊修每三次到劉協府邸彙報最新的情報。

本來已經決心使用的大將於因為劉協的親征,被迫臨時取消調令,于心中不平,遂寫了請戰的表章託陳羣送到劉協手中,劉協接過表章,心中一陣嘆息,一代名將難道就要因為自己的疑心,而終身伏於牀前,自己能否心安呢?

過一卷紫玉簡,輕輕寫道:文則在新野訓預備軍,乃萬鈞重擔,非將軍不可,後重振大漢需靠此軍,望將軍不可怠慢,切記謹記。

復將紫玉簡給陳羣,道:“於文則請戰,本該允之,然預備軍事關重大,非他不可啊。上次用他,乃孤王一時疏忽。”陳羣笑道:“文則通兵法,擅治軍練兵,步、騎純,殿下若不用他,未免太可惜了!”劉協指了指窗外,道:“如此良將怎麼能不用,蓋天下之大,遠勝大漢之地,孤將後平掃天下之兵送到他手中,此乃重任託付於他,後孤能否橫掃四海,皆看他啊!”陳羣大喜,道:“殿下之志已遠在四海,果有漢武帝之志!”旋即又小聲提醒,道:“殿下,國雖強,久戰必衰,仁德降服四海才是王者之謀!”劉協擺了擺手,眼神堅定的説:“長文無需擔心,孤王心中早有算計,絕不再覆先祖之誤。”陳羣知道劉協心中已經有了打算,便不再多言,帶着紫玉簡離開。

之後,馬超、龐德在潁陰縣與郝昭相遇,兩路都是騎兵,雖馬超、龐德將所率不過一萬二千人,但裝備良,馬上馬鐙馬鞍都是心修改後的,弓羽良,只以弓便折郝昭部鋭氣。

後有馬岱自郝昭身後郭子村突襲而入,三將合兵一處大敗郝昭,郝昭亦非凡將,於亂軍之中,燃燒營寨軍械阻擋馬岱,率殘部向北突圍,惜部隊所用戰馬不如馬超三將轄部所用戰馬,突圍不過十里遠,覆被龐德、馬岱率部圍困在小城郾縣中,再也突圍不得。

馬超一路追殺殘軍,又突襲武安國、馬譂的援軍,六千騎大敗兩萬步軍與於臨潁,十回合斬武安國,三回合斷馬譂左臂。

張飛大吃一驚,親自壓陣殺到臨潁救援郝昭,馬超得劉協之令,調部回撤與張繡的鉉翼營和馬休的羽翼營長途奔襲,直張飛糧草重地陽城,傷車胄、擒韓浩,火燒糧庫,殺敵過萬自己僅損千餘人,安然退回穎川。

張飛得知糧草被燒,一聲苦嘆,對身陳宮道:“我縱橫沙場十餘年,今反被馬超小兒劫了糧道!”陳宮也是大驚,乃道:“如今必不能後撤,須瞞糧草被燒之事,突襲郾縣,救回郝昭之後,再退回陳留。”張飛一直對陳宮敬佩有加,凡其計皆為採納,馬上起兵攻打郾縣,龐德、馬岱未曾堤防,兩人合力戰張飛數十回合,郝昭順勢而出,刺傷馬岱後與張飛合兵一處退回陳留。

天氣果如戲志才所料,至十一月間,天寒如冰窟降世,張飛、陳宮軍中兵士大面積凍傷,士氣低落,劉協令呂布率本部及郭慈、張繡計三營騎兵自長社突擊陳留,令馬超率龐德、馬岱三營騎兵自許昌突擊武平,親率鎮中軍五萬兵馬隨後。

張飛出擊呂布,百回合落敗,被呂布大勝,邢道榮出擊馬超,三回合不支被馬超刺傷,幸軍士拼命奪回,兩線全敗,豫州北方大半落入劉協手中。

劉備依諸葛亮之策,以錢賄賂許攸,假稱南方兵敗撤兵,誘引袁紹出擊,袁紹軍師沮授勸袁紹以守為上,許攸、逢紀言其有心投奔劉備,故拖延袁紹出兵。

紹信以為真,將沮授於死牢,親率大軍追擊劉備。

袁紹兵一出城,太史慈、管亥自後包抄,張頜、張燕左右夾擊,完敗袁紹於右北平外望北坡,收其帳下軍馬,唯其謀臣沮授、田豐、逢紀,武將顏良、文丑、高覽等人不願投誠,劉備以皇帝之名封袁紹為中都侯,實則將袁紹兒子嗣一概監。複用田豐規勸沮授,讓張郃勸降文丑,兩人皆被罵出牢營,無功而返。

劉備親自赴牢營拜見沮授,與他道:“我了結天下戰事,還百姓太平盛世,若不定冀州,怎麼能夠安定天下,固與袁公戰多年,然雖得冀州,亦未曾殺之,反而上表皇帝封其為侯,實乃為得先生爾,若得先生,此乃備之大幸,亦皇帝之幸,更是百姓的幸事啊!”沮授仰天大笑,道:“你劉備在我眼中不過勝過何進那個屠夫些許,董卓魯無德,是為強盜,你劉備虛偽毒辣,為天下之國賊,惜楚王在外,手握重兵,否則你早殺皇帝而代之,我淚授又豈能為一己之命而效力國賊,落下千古罵名!”劉備大怒,拂袖而走,至牢營門口,心中不捨,復又回頭,令牢中僕役皆散去,只留他和沮授兩人。

沮授白眼看他,冷笑道:“大將軍還想招募我不曾?”劉備道:“今我散去眾人,只留你我,向你求策!”沮授大笑,道:“免了吧,淚某不願為賊獻策!”劉備復喊進人,讓人準備酒席,親自解下淚授繩索,讓人離去,只與淚授兩人在孤牢中飲酒。

沮授冷笑道:“大將軍這樣做,恐怕求得不是一策吧!”劉備嘆道:“備能敗袁紹,蓋其無用人之肚量,不能重用先生爾,備若能得先生,必言聽計從,先生可盡領北方之兵,備必誠信相用。”沮授眯着眼,細細打量劉備,道:“我觀大將軍帳下諸葛亮、陳宮、賈詡、司馬懿皆世出奇才,何故不重用之!”劉備笑道:“陳宮善謀略,多機,然過於偏執,行事出謀皆有私心;諸葛亮善政務,事事謹慎,亦善行軍,司馬懿文武雙全,可治國可行軍,兩人皆為奇才,惜皆有獨掌大權之意,左右不和,故備使二人各安一處,且兩人畢竟年輕,只可出謀劃策,若親掌軍政必有亂弊。賈詡謀略深邃,行軍部兵難逢敵手,然甘願為謀士,不願與人相爭,雖是老臣,卻處處避讓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位後起之秀,令備無法重用。”沮授臉漸晴,淡淡一笑道:“皇叔有識人之能,難怪能連敗董卓、曹、袁紹三人!”劉備見沮授改稱皇叔,知他已有相投之意,遂託心坦言道:“先生既知備得天下,備亦不相瞞,請先生直言,若備得天下,對百姓可算好事?”沮授微微一怔,旋即大笑道:“自然是好事,勝董卓、曹二人,亦勝過袁紹這沒有肚量之人。”他話語一轉,輕聲道:“可惜未必勝過南方楚王,據我所知,南方糧税遠低北方,年年糧草豐收,百姓病則可醫,人人有地可耕,百姓安居樂業,北方百姓多有人南投,其中徐、豫百姓十之八九都已南下!”劉備頷首,道:“若先生願意南投,備當車馬相送!”沮授大笑,道:“南方未必容我啊,我觀劉協所用周瑜、徐庶皆是其同門,可見其用人狹隘,曹舊部于至今未得重用,便是皇叔相送,我也不願意去!”劉備亦大笑道:“備知先生才華出眾,能觀遠景,善謀近事,若先生能為備所用,備當託付重兵,此後,先生、諸葛軍師、司馬將軍與我二弟關羽共掌北方兵馬,南下之事,備便託付先生了!”沮授臉一變,道:“皇叔此言差矣,我並無投效之意!”劉備微有一滯,旋即笑道:“先生能投本初,蓋其生世顯赫,公以為可成大事爾,然本初卻無謀斷之能,亦聽信讒言,不能重用先生,備若能得天下,必然無事相瞞,只求借先生之力,早了結這亂世爾。”沮授沉思片刻,道:“皇叔要用我也可,但我有三個條件!”劉備大喜,道:“莫説三個條件,便是十個又何妨?”沮授道:“其一,冀州所降兵馬合為一軍,由我統領;其二,顏良、文丑、高覽、鞠義等將留與軍中,田豐、郭圖及辛氏弟兄留我帳中;其三,軍中各人官職由我任命!”劉備淡淡地問道:“先生難道想自立一派嗎?”沮授坦然笑道:“非此不能與司馬懿等人平起平坐爾,若力弱於他們,遲早為其所制,不能為皇叔征戰四方,亦有負皇叔之託!”劉備看了看沮授,未見怒,亦不見喜,隔了片刻,長聲大笑道:“備知先生之能,此三個要求不足為過爾!”沮授折相拜,道:“主公能有如此大量,勝過南方劉協更多,收復天下指可成!”劉備大喜,握住沮授之手,道:“備今得先生,如高祖得張良!”此後勸降袁紹舊部之事,皆由沮授負責,沮授不負劉備所託,除了高覽被迫送回晉陽囚外,其餘皆歸順劉備。

沮授掌權之後,馬上下令斬許攸等人,劉備前來相勸,留許攸一命,淚授道:“此人貪財忘主,留在帳下恐為劉協所賄!”劉備假言勸幾句,復又叮囑沮授既然決心動手,必要除去餘黨,不得留有後患。

後賈詡得知,大驚失,書函與劉備示警,言沮授無分曉忠之能,冀州帳下必有死而報效袁氏者,若今不除,後恐有大患。

劉備回書賈詡用人當不疑,賈詡與關羽道:“沮授若能知曉忠,焉能被許攸、逢紀所害,今其得勢,雖殺許攸,然逢紀、顏良諸人皆投之,其中必有文章,後定然生害,危及主公大業,公與主公為兄弟,此事惟公可勸之。”關羽雖知賈詡多計謀,然生傲然,又素敬佩義兄劉備有識人之能,故道:“沮授相投,因我兄仁義爾,焉能有他故,文和不必多疑!”賈詡暗暗為劉備擔心,不得已書信一封送與諸葛亮,與他直言其中利害,諸葛亮回函道:亮已多次勸阻,然皇叔仁義愛才,不願殺之,亮知此事,後必當謹慎防備,公不必擔憂!

賈詡曾見過諸葛亮數次,知其年紀雖輕,行事卻小心謹慎,不容半點疏漏,又明過人,見他已然留心,便不再提此事,靜觀其變。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