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遼州風雲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為朋友的書發個廣告,呵呵。
《絕世假太監》,書號78218。
簡介:一個穿越時空的小無賴,出現在時局急湧跌宕的明朝初年,卻成了一個小小的假太監…
遼州風雲遼東半島由公孫家族的公孫度,其族弟公孫瓚則雄踞遼西,虎視眈眈相望之。
初泰十一年秋,就在諸葛亮剛和劉協開始商談之時,劉協一面談一面安排楊修秘密調動隱藏在遼東的死士。
在諸葛亮結束會談退回北方之際,公孫度忽然因年老體衰,無疾而終,趙雲立即調動六營兵馬迅速佔據遼東各要地,孟建(表字公威)也同時調動駐防兵掌管本地防禦。
公孫瓚得遼東,也乘遼東不穩之際,自遼西出兵佔據昌黎郡,趙雲調動三萬騎兵和兩萬山地步軍與公孫瓚對決於昌黎郡。
趙雲率部至昌黎城外,派士卒在城門外叫陣,公孫瓚大步登上城牆,見趙雲部眾騎兵為多,與眾將笑道:“趙雲不懂兵法,騎兵雖猛焉能用於攻城,今我只需靜守城池,待其士氣低落
退之時,再出兵擊其要害,一戰可破之!”眾將皆道:“將軍智謀深遠,我等不及一二!”公孫瓚長聲朗笑,夾捋長鬚,見趙雲所派數十名士卒離城牆六十步開外,各自手中持有喇叭狀的銅器,高聲喝罵,聲音嘹亮宏遠,心中忿恨,遂取過硬木弓,連放三箭
殺城下幾名叫陣士卒。
士卒惶恐,急忙後退至百步處,復高聲罵陣。
公孫瓚再拔箭之,箭至百步外略為走飄,連
三箭
殺兩名士卒,其部眾將軍士兵皆大聲叫好,聲囂震天。
趙雲此時正駕馬與遠處靜觀,見公孫瓚顯弓術,冷峻的臉龐
一絲冷漠的笑意,自部下手中取過一張普通至極的新野強弓,驅馬疾馳單身奔赴城牆百步開外,拔雙箭上弓,猛然齊
,公孫瓚身邊兩名偏將應聲而倒,復又取三箭上鉉,直指公孫瓚。
公孫瓚大恐,連忙隨眾將退後幾步,又令兵卒舉高盾擋在身前慌道:“亂,亂
,
死他!”眾士卒一陣亂
,趙雲
槍一陣撥擋,自馬背上拎起劉協所賜的九鳳鵰翎弓,此弓乃
鐵所鍛,歷來非趙雲、呂布等人不能用。
待箭雨完,趙雲馭馬迴繞半圈,再復衝來,待城牆上士卒要亂
之時,忽然轉側身體,倒掛馬上,以腳撐弓背,手拉鐵鉉,三箭齊
而出,似雷若光陰,瞬間
穿盾牌,兩名持盾士卒應聲而倒,最後一箭穿透盾牌,再穿公孫瓚護肩鋼甲,直刺入公孫瓚左肩。
此時城牆上箭雨又至,趙雲拉繮繩躍起,立於馬背上,復撥轉龍膽槍若龍捲疾風般,抵擋住麻密箭矢,長笑一聲,揚長而去。
趙雲部眾各營軍士看的若痴似醉,待趙雲歸回方醒悟過來,齊聲大喝,士氣頓時高漲百倍,公孫瓚心中畏懼,在眾將扶持下慌忙撤離城牆。
此後趙雲令三營騎軍輪圍城監視,若公孫瓚主力出則調部
頭痛擊,若
兵小卒則殺之,令公孫瓚五萬大軍困頓城中難以殺出。
公孫瓚自己受傷,知道部將之中無人可是趙雲之敵,且士氣低落,故幾番派部將出城求援,卻無一不被趙雲生擒,只好枯守死城,部下幾次勸其突圍,皆被其所拒。
消息傳到洛陽,劉備大驚,急忙問計於賈詡,賈詡道:“趙雲與呂布號稱南楚雙刃,有萬夫難敵之姿,且其人少年之時便受楚王所喜,所轄部眾皆為楚軍鋭所在,復有皇甫嵩等漢室名將五年調教,講解兵法之道,又獨身堅守穎川五年,如今已非昔
少年,公孫伯珪非其敵手,主公若不救之,否則不僅遼州盡落楚王之手,幽州亦難保!”劉備嘆道:“遼西之遠有千里,便是從冀州出兵也需月餘,如何能救得?”賈詡道:“其實現在救公孫伯珪將軍已然遲了,但幽州卻還可保住,主公必要迅速派兵佔據幽州!”劉備疑慮地看了看賈詡,小聲試探道:“文和的意思可是棄伯珪於不顧,直接出兵佔下幽州?”不待賈詡回答,劉備複道:“此乃陷備於不義,備豈能聽之,必要出兵救伯珪!”賈詡急忙道:“望主公為了幽州百姓着想,豈能因主公私情分兵救公孫將軍,而置幽州百姓安危於不顧!”關羽亦在兩人身邊,輕捋墨黑長髯美須,丹鳳眼緩緩睜開,頓時
出那股一直內斂着的傲氣,乃道:“趙雲小兒又有何懼,某原親往取其人頭!”劉備伸手阻之,不讓關羽繼續説下去,站起身,仰天長嘆道:“備與伯珪前有同窗之誼,後十餘年患難與共,情意深厚,今為了幽州百姓的安危,竟不能出手援之,如何敢稱忠義之輩!”賈詡心中泛起一絲漣漪,暗自冷笑,卻勸道:“主公救幽州百姓與水火,此乃大義,救伯珪不過小義,為大義而棄小義方是忠義仁者之選,天下人必深解主公之心!”關羽微微頷首,讚道:“吾兄實為天下忠義者之楷模,若諸侯皆如兄長一般愛民,天下何來苦難!”事情到這裏只是開始,選擇誰去鎮守幽州成了劉備心中的一個難題,長安的司馬懿和徐晃,洛陽的關羽和賈詡,晉陽的諸葛亮和太史慈,兗州的張飛和陳宮都是不能調動的,而沮授所領銜的冀州派一直是他心中的一
刺,這正是一個良機,可以將這
刺挑開。
再和賈詡商議之後,劉備決定派田豐和顏良前往幽州,留沮授和文丑在鄴城,這樣一來就可以既解幽州之危,又可分化冀州派系。
只是分化冀州派系肯定需要時間,劉備萬般無奈,只能先派諸葛亮和太史慈前往幽州,在調令中讓諸葛亮以救援公孫瓚之名,與太史慈進駐幽州,待幽州局勢穩定,盡除公孫家族在幽州的勢力後,再出兵營救公孫瓚。
另一方面,劉備親赴鄴城,和沮授、田豐商談分散各守一州之事,在諸葛亮穩定北方之後,再分兵進駐幽州替換諸葛亮和太史慈。
對沮授而言,這是洛陽派的一次良機,雖然冀州派系要分散開,但可同時控制兩州,整個洛陽派掌握幽州、冀州、幷州三州實權,自然非常樂意,為防有詐,沮授還是故意拖延了半月餘,和諸葛亮書信談得失之後,又和田豐連續商談將冀州派系相互呼應的原則定下來,才正式準備讓田豐和文丑前往幽州。
同樣,對諸葛亮而言,這何嘗不是一次良機,藉機調動兵馬,將陳宮留在幷州的小部兵馬一一調至幽州,再讓孫乾出面提陳宮派系的錢銅為守義將軍,總掌皇宮守衞之職,調鄒靖守壺關,留張曼成駐守晉陽城外,又千叮萬囑他暗中所行之事務必隱秘,再
郭準前往幽州。
初泰十一年秋末,諸葛亮和太史慈調八萬幷州
鋭星夜趕往幽州,臨行之前,太史慈站在諸葛亮身側,低聲説:“就剩下晉陽守城的管亥了,只要調開他就萬事定矣!”諸葛亮默笑不語,舉扇遮住兩人臉龐,輕聲道:“子義切勿焦急,一切仍須從長計議!”太史慈哈哈一笑,見有人細觀自己與諸葛亮,乃朗聲道:“若依司徒大人之策,遼西定矣。”復振臂一揮,號令軍馬前進。
在他們星夜趕往幽州,乘機完全掌控幽州實權之時,公孫瓚枯卧病榻,在被趙雲怒箭穿盾牌
傷之後,連續被困一個月餘,令他心力
瘁,兩
前苦心安排弟弟公孫越乘夜突圍反被趙雲用陷馬陣所擒,五千餘
鋭控鉉輕騎白馬義從半數歸降劉協、半數被俘,更讓他備受打擊,當場吐血昏
過去。
對於白馬義從這種和輕翼營一樣的控鉉輕騎,劉協可是喜歡的緊,在得到趙雲的飛鴿傳書之後,恨不得親自前往遼東安撫降兵。
趙雲仔細鑑定三千餘名白馬義從降兵的技藝,覺得他們弓騎純,與楚地新野預備軍中出來的新兵相比還勝一籌,暗自佩服公孫瓚練兵有道,只是他帶如此善遊走的輕騎入城,無疑是失策,若非如此倒難勝之。
仔細詢問白馬義從的訓練之法,詳細登記在案,發文遙送到劉協手中,劉協得到之後也是大喜,急忙召于晉見,讓他細看趙雲傳來的文書,問他可有所悟?
于道:“這樣的訓練確實比臣的方法好,臣會考慮糅合在一起,使新野所出的騎兵不弱於白馬義從!”劉協大喜,令人賜酒宴,與他同飲,吃至一半,于
忽淚如雨下。
劉協萬般不解,知道他並非有意掃興,乃問道:“文則到底有何難事,但與孤王直説無妨!”于拜於地,泣道:“臣曾聽聞將軍當須馬上亡,大丈夫當上陣殺敵,立功建業,才不愧為將者,然臣亦知新野之軍於殿下大業重有千鈞,故不敢請戰沙場。今臣效力殿下六年有餘,一兵未殺,一地未收,愧對將軍之稱,深為自責,願辭去定安將軍之職,但授課於襄陽軍院,練兵於預備軍,
後不再稱將軍。”劉協放下酒盞,長嘆一聲,道:“文則啊,這些年確實辛苦你了!以你之才,當可橫掃千軍,卻屈居於新野,教習幼少青兵,若是不讓你上陣,孤王心中又何安啊!”複道:“這樣吧,文則,你向孤王推薦一名可以替你之職的人選,給你半年時間過渡,
後在讓你指揮翼軍數營直
九里山,突襲兗州。”于
先是大喜,復憂道:“臣所知善練兵者,殿下帳下的高順將軍、曹
帳下曹純和幽州公孫瓚皆算其中翹楚,臣和李典略次之,元直、公謹、文台(孫堅)、仲業(文聘)、文遠(張遼)、漢升(黃忠)諸位雖能練兵,然皆為殿下無二之上將,再觀他人皆是長於用兵不善練兵,若再薦一人實在不易!”劉協縱聲大笑,道:“文則啊,非孤王不給你機會,實在是你把握不住機會啊!”于
説的沒有錯,歷史上的高順訓出陷陣營,曹純練出虎豹營,公孫瓚練出白馬義從,再加上河北麴義所練的先登強弩兵,這四部兵馬都是百勝之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