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黃河大堤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兩個望風的見同來的幾人都已倒地,驚悚之際正待逃跑,卻見兩道寒光一閃,望風兩人慘叫一聲,便撲倒在地,而他們的背上,赫然着兩把寒光四
的飛刀。
“唉,這算是我欠你們的。”頭兒第一次扔出飛刀,殺的卻是曾經義結金蘭的兄弟,只因為他們不願意做這些似乎是傷天害理,卻又好像是利國利民的事情。胳膊垂下來的頭兒就像老了十歲一般,神情很是萎頓“昔
同生共死的誓言,哥哥沒有忘記,哥哥這麼做也是迫不得已,哥哥給你們磕頭了。”説罷,那頭兒真的跪下,給橫七豎八倒在地上的幾位兄弟們一人磕了一個頭,磕完,他已經淚
滿面“放心,哥哥不會讓你們等太久,哥哥馬上就來地下陪你們,至於你們嫂子,皇上會照顧他們的。”登船時誓言同生共死,驅逐韃虜,而今他們卻都毀在自己的手上,頭兒心中很沉重,他拾起鐵鍬,一邊小聲啜泣,一邊接着挖土,只是先前的工作已經進行的很到位,沒一會,坑就已經差不多了。
頭兒把鐵伸了下去,剛剛好達到紅線,然後他吃力的把一個個鐵球拿出來,按照手上一張草圖的要求,把一個個鐵球按照上面標好的距離放了進去,然後用土固定住,再從懷裏掏出幾
較小的竹條,仔細比對,原來,那竟是專門定位的標尺。
等到這一切做完,引線也全部布好時,頭兒卻沒有立即點火,而是把倒下的人,那些他的兄弟們,一個個抱到坑邊,雖然兩個已經死去,四個還在昏,卻也被拉倒震天雷旁睡好。
他們竟是要自爆而死!
等到頭兒用火摺子點燃了緊緊握在手中的引線時,他神堅定毫不猶豫的將其點燃,口中還喃喃道:“不求同年同月同
生,但求同年同月同
死。”一聲巨響,血
橫飛,接着,是噴湧而出的泥水冰混合物。只是,這些為了信念為了家國而奮不顧身,不惜一死,不惜背叛兄弟,不惜傷天害理的人,終究連名字也沒能留下來,若干年後的史冊上,關於他們炸黃河大堤的事情,又當怎麼説呢?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是為光復而不擇手段?是階級矛盾?是民族矛盾?還是像後世政權一樣把歷史當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隨意塗抹,甚至來個新編歷史劇《貧農炸堤》?
雖然隆冬時節,黃河依然冰封,可是,冰層畢竟不厚,下面的水依然在,而且關鍵在於,他們選擇的是大堤的底部,用的還是當時最先進的火器——震天雷,土石結構的堤壩怎麼扛得住?很快,一個十餘丈寬的口子就出現了,雖然説是枯水期,可是那點水依然毫不客氣的從口子裏奔湧而出,畢竟,黃河可是地上河。
而正在家裏摟着小妾親熱的陳留縣官,在氣吁吁的小廝費了好大力氣,終於把事情説清楚時,足足愣了半晌,而好歹終於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的這位可憐縣官如五雷轟頂,當即昏死過去,而不管此時陳留縣內早就亂成一團…
就在同時,太康,通許、杞、陳、潁等黃河下游十三處地方,大堤同時決口,偏生都是在南側,很快,奪淮入海的黃河再次氾濫,只是這一次卻不是天災,而是人禍,而且還是在隆冬季節。
想必這個節,元廷過的將會很痛快吧,只是苦了那些百姓,只是,天下興衰,朝代輪替,哪一次不是伴隨着血雨腥風呢?沒有高度的文明和民主,輝煌就只能用鮮血來鑄就,誰也不能免俗,歷史的週期又怎是瀕死的黃
文明能夠跳出的?
話説那頭,台灣島上如今卻是其樂融融,下午在皇極殿舉行了朝宴後,接下來就是重頭戲了,皇帝要和天下百姓一起吃年夜飯,一起守歲!
地點選擇在皇宮前面緊急搭建的高台上,皇帝並左右丞相及文武百官,以及百名耆老在此擺酒,同時在台南街上靠近皇宮這裏,擺下了水席,同時在小廣場上燃放煙花爆竹,禮部早已頒行天下,所有百姓都可以前來觀禮。
不消説,皇帝這麼做肯定風險是不小的,政治影響什麼的姑且不説,單單是皇帝安全,就是很大的問題,後來還是清遠軍指揮使張貴請示皇帝后,決定調軍秘密進城,警戒四周,同時密調留守的天機閣人員散佈於百姓之中,以防不測。
順便説句,經過近一年的發展,尤其是朝廷的集中力量建設和台南令林肇卓有成效的工作,如今台南已經人口稠密商旅雲集,隱然有了名城氣象,只是,雖然城裏已經是建築林立房舍儼然,卻依然沒有個像樣的城牆。
倒不是沒想到,陸秀夫早就把興京外城的圖紙拿給蕭統看過,那可是龔穹蒼的得意之作,不料小皇帝卻堅決不幹,聲稱“若是韃子登陸,則是朕之過失,禦敵於國門之外,方為上策“,只是後來羣臣固請,加上考慮到治安和帝后安全,蕭統才不得不允了,只是卻把工程量消減大半,再不像先前設計的那樣大氣磅礴蒸土築城,至於內城,出於自己和楊後的安全,蕭統也不得不好生修繕一下。
當然,一個重要因素,是因為朝廷實在沒錢了,而蕭統也認為,與其把錢花在建城上,還不如造船呢。如果説真的到了元軍登陸台灣,還要靠守城的話,蕭統還不如跳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