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發展經濟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很快,朝會就説到了如今的內政問題,如今大量百姓遷台,原本幾乎荒蕪人煙的台灣現在可以説是欣欣向榮,由於遷台人數大大超出了蕭統等人的估計,因此一度出現了房屋不夠的情況,好在陸秀夫親自前往做工作,並且向百姓們的代表陳述了朝廷的實際困難,並且保證將每户多給一定數量銀錢的承諾,而且不少半坯房被迅速建立起來,使他們不必宿,反正到了這裏一切也得重新開始,因此百姓們也沒有太多的抱怨,反而對丞相親自來解釋到欣,畢竟這年頭,官老爺如果能接見百姓解決問題,那離青天的稱號就不遠了。

中國的百姓雖然自私,狹隘,劣多多,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他們堅韌,能忍耐,只要不是政府王八蛋到極點,沒有誰願意來反抗,沒有誰要和你過不去,可以説,在中國統治成本其實是最低的,可是就有那麼多腦殘敗類,連這麼可愛的順民都統治不好,甚至連最最基本的食品裏,他不放毒就渾身彆扭,將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雖是老話,卻依然歷久彌新啊。

不過話説回來,如今台島上,百姓們的安居問題已經不大,畢竟看年景今年應該是個大豐收,這樣收的糧食,加上宋軍本來的存糧,從大陸順來的糧食和高價從占城買來的糧食,過冬撐到明年,問題不大,可以説,最要緊的吃飯問題已經解決。

而台灣氣候温暖,雨水充沛,養蠶種桑種麻,問題都不大,加上還有不少女人除了生孩子也沒什麼事情,不織布幹什麼?這樣一來,穿衣問題也不大。

解決了吃飯穿衣問題,正常情況下,台灣的百姓也能活下來了,如果蕭統只是一般人,大可以在這裏當個山大王,鑑於台灣歷年來風調雨順,靠着台灣百姓辛勤生產,靠出賣糧食跑跑海外貿易,過小子問題還是不大。

可是畢竟,蕭統的目的卻是要光復河山,而以台灣為據地的話,必須要使台灣成為可靠而堅實的糧庫,兵庫,兵工廠,甚至,要戰勝同時期戰鬥力當冠世界的蒙古鐵騎,除了戰略佈局戰術變化外,恐怕武器的革新也是無法迴避的。

此外,蕭統一直大力推進的貨幣改革,可以説進展一般,雖然由於朝廷的信用,新遷徙來的百姓還是接受了紙幣,而且在所謂的市場上,紙幣買東西還是好使的,可是畢竟,如今的市場實在是太不發達,如果可能,百姓還是更願意用金屬而不是紙幣。歸到底,目前雖然已經有初步的市場,可是也僅僅停留在初步的以物易物和初級生產資料的換,而紙幣最大的優勢,在於強,沒有強大且物品豐富的市場,紙幣的優勢就無法充分的體現。

這一切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台灣必須創造出遠遠高於同時水平的生產力,尤其是時不我待的情況下,必須儘量提高生產效率。

自然,朝會上,蕭統還是把問題留給大家,讓臣子們討論,可是,説來説去,大多數人還是沒有挑出勤政愛民,勸課農桑這些,也是,讓這羣或讀聖賢書,或風雪月,或挽三石弓的文臣武將們去理解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也實在太困難了點。

沒法子,蕭統只能不斷的啓發。

先是農業,蕭統估摸着馬上島上糧食大,稻米、地瓜之類應該會大豐收,一直惦記着的陸秀夫馬上就估算收成少説足有上百萬斤,於是乎蕭統就問這些糧食該怎麼辦呀?很快,心領神會的陸秀夫等人?*黨伺┘伊餱拋雜猛猓嘞陸鑰杉勐蛄死矗中櫱思父齔蟮牧覆鄭甘炒4嫫鵠矗勻繁抻蕁?br>接着,蕭統又順嘴提了提甘蔗,這下子,一直找不到機會説話的柳風又接上了話茬,恰好當時來台灣時,小皇帝還專門囑咐了要注意種植點甘蔗,如今台南一帶田地實在太多,就是種些也無妨,因此也沒人説什麼。

那柳風當時卻是留意上了這事,還專門等到甘蔗成,而這台灣氣候濕潤,正是甘蔗生長的好地方,不消説,那試種的些許甘蔗自然大豐收了。

如今柳風逮着機會對甘蔗一路狂吹,説收成好易於管理人力要求少,更讓蕭統驚喜的是,這柳風居然還知道,甘蔗最重要的是能製糖!

“若得甘蔗千畝,但一兩年光陰,卻可得甘蔗百萬斤,若以製糖,則可得糖八萬斤,糖也可過五千斤,列位同僚可以算筆賬,若把白糖出售南洋,可得銀幾許?可養活百姓幾許?如此利國利民之舉,若不亟行,尚待何時?”雖然羣臣大多與柳風關係不好,可是這一次人家説的有理有據,賬算的也很清楚,很明顯是有利無弊之舉,加上皇帝態度傾向也很明顯,因此自然一致通過。

於是朝會上很快商議好製糖辦法,又定下十萬畝左右的新值蔗田範圍,由户部和工部牽頭,陸秀夫親自負責,募款募人耕種,所收甘蔗,皆歸公有。至於官員們如果自己也想參與,可以入乾股,當然種植銷售,一概不能干預,紅利自然可以分,於是官僚們的積極也被調動了起來。

然後,蕭統想到那台灣銅礦銀礦應該不少,反正按橋段也到了開礦賺錢就業的階段了,結果一問,嘿,別説,還真有。

這一次,全台走透透的馬南寶就沒有讓蕭統失望。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