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萬事預備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聖上駕到!”李播、虞綽、魏徵、李百藥、魯妙子、石之軒、宋缺、房玄齡八人,都行跪禮。

步履聲響起,聲響一絲不重,一絲不輕,然後就是拂袖和上座的聲音。

楊宣凝悠然説着:“眾卿家都是國之重臣,不必多禮,平身就座吧!”謝恩後,諸臣起身,坐入椅子。

房玄齡望往楊宣凝,只見膚白如雪,氣度安然,心中凜然,自楊宣凝登基之後,似乎每隔一段時間,他的氣度更加深不可測,這就是夜受得天地人共養而成的天子之氣嗎?

楊宣凝出一絲笑意,問着:“裴愛卿,兵部成立醫科,每營必設醫官,不知道辦的怎麼樣了?”

“回稟聖上,已經建立,只是合格醫師尚少。”

“這也是必然的事情,卿可在軍中,自行培養,有幾點注意,發了下去嗎?”

“已經發行軍中了。”其實,軍中就有隨軍醫官的舊制,“軍人被瘡,即給醫藥,使謹視之。醫不即治視,鞭之。”

“諸每營病兒,各定一官人,令檢校煮羹粥養飼及領將行。其初得病及病損人,每朝通狀,報總管,令醫人巡營,將藥救療。”

“諸將三一巡本部吏士營幕,閲其食飲,均勞逸,恤疾苦,視醫藥。”只是現在正式定製,甚至確定醫制培養制度。

當然,楊宣凝對醫學也沒有什麼瞭解,直是命人把“創口有病氣,以至於化膿,遇火而滅,是故傷口先以酒清潔,包紮之物。必先煮之”的理論出來。

為什麼一定要上細菌的名稱呢?直接把病氣瘟氣之類的名聲上來,立刻和中醫的傳統理論結合,無需多起波折。

楊宣凝點頭微笑,説着:“朕已命太醫院,件事,第一就是總編天下醫學,作《本草綱目》。先整編天下草木之,必經實踐,以為醫學基礎,第二就是先製出統一成方,朕賜名金創白藥和防瘟方藥。這是行軍最重之藥,要統一製造,隨軍而行,其三是整編天下醫師之資格。”本草綱目本是明朝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所成,全書收錄植物藥1095種。以綱挈目的完成系統,這改進了中國傳統的分類方法,格式比較統一。敍述也比較科學和密,因此直接把這個總體思想,傳旨於太醫院,以成系統。

中醫無系統,這一直是個遺憾,但是現在,直接以國家之力,正本清源。想必千年之後,也蔚然大家。

至於金創白藥和防瘟方藥,實際上靈來自雲南白藥,楊宣凝當然不懂雲南白藥地配方,不過這無所謂。現在他是聖上,有移山倒海之能。一道旨意,自有天下醫道宗師,為之鞠躬盡瘁,製造出等同雲南白藥,甚至超過的藥方,不過是時間問題——這二者,是批量生產的藥方開始,為軍中所貴。

石之軒上前説着:“聖上仁德,如此將士必效死用命。”楊宣凝點頭微笑,對這種話當然聽聽就算,他又問着:“全國各兵府訓練改編,情況怎麼樣?”

“聖上,全國現已有兵員一百零一萬,已經訓練完畢,隨時可動用。”

“工部呢?”

“聖上,得巴蜀關中之後,鐵器已足,兵甲之造,夜不停,現已充足,足可用兵。”魯妙子上前説着:“紙甲一百六十萬副,月產十萬副,足可用事。”

“那好,吏部,關中和蜀中,整頓完畢了沒有?”房玄齡上前:“稟聖上,已經整頓完畢,各官各吏,都已填實。中文網”

“户部,糧衣足否?”李百藥説着:“我朝得多處糧倉,皆前朝所遺,特別是興洛倉,就此一倉,也足以興兵百萬數年,糧不成問題,只是寒衣尚是不足。”

“北方多寒,不可少衣,現是二月,十月之前,必須獲得足夠寒衣。”

“臣明白,請聖上放“那內閣就作出安排,三月就可出兵。”看到皇上如此説,在場的人都覺得心裏有數,看來,統一天下,已經到了時候了。

卻又聽楊宣凝吩咐的説着:“既然大事已經説了,那就處理常政事。”説着,又指着案上二尺高的文書:“如今天下還沒有定,各方面要事如麻,朕自即位以來,內閣各愛卿都辛苦了,每天都有如此多案卷。有朝廷的,也有地方地,今就一起處理,諸愛卿就在此批閲,朕再過目,可擬旨的,就立刻發下!”李百藥聽了説着:“聖上勤政當然是臣民之福,不過,太過辛苦也是不好,不妨讓臣等先看了,寫出大綱要點,內閣意見,聖上再看,就方便了許多。”楊宣凝一笑,説着:“現在天下未定,事端繁多,有許多事情,早一處理,就對朝廷多一益處,朕安敢懈怠,只等後統一天下,給萬民修養生息,國家政平,自然事情就少上許多了,那時朕再安享太平不遲。”內閣親事,外人不許隨意進出,房玄齡親自挽袖磨墨。內閣眾臣,就開始批閲,時有議論幾句,二個時辰後,這些奏章才批完。

楊宣凝就笑了:“好,下面的事情,就是擬旨,或者內閣公文,發行天下了,朕就離開了,以後就辛苦各位先生了。”

“臣等恭送聖上。”等聖駕離開,大殿上又沉靜下來。批示完畢,到執行到下面,還有許多工作,宋缺一直望着,看見如此,心裏都很動。

楊宣凝和內閣大臣的勤政,配合如此默契。真是勵圖治!

如此,漢統可興,再現大漢之盛,威鎮四海,混元宇內,相比已是不難。

楊宣凝理完了政,卻又想出來走走。帝駕出行,當然要事先準備,因此半個時辰後,楊宣凝才得以便衣出宮。

隨行者,卻是侯希白。此人風,遊玩正是適宜。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