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真女兒時時裝假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郭沫若評:其實作者的反封建是有條件的。她是挾封建道德以反封建秩序,挾爵祿名位以反男尊女卑,挾君威而不認父母,挾師道而不認丈夫,挾貞節烈而違抗朝廷,挾孝悌力行而犯上作亂。她的以封建而反封建,正如她自己所説“定要真龍奪假龍。”事實上她還是在那兒鼓吹忠孝節義。不然她的書便成為大逆不道,而被投進火裏去了。然而就是這樣,也已經遭受到“滅絕倫常”的批評。封建秩序在舊時代的確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陳端生以十八、九歲的女子公然敢於犯了它,她的
格和才能,在舊時代總應算得是出人一頭地了。(《〈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詩曰:一見護幃奏九重,便將相職竟辭供。言詞
切天顏怒,忍而忘親不改容。
話説項南金訴過了已往之情,就拉着衣裙不放。孟夫人聽罷這些情節,心內也有幾分吃驚。遂想一想回道:這些事情果然不錯,但是這榮蘭丫鬟哪裏去了?
南金見問展眉稍,答道同來未進朝。女婢無知難擅入,少停時,帶回家內母親瞧。成宗天子微搖首,看了這,孟府夫人暗計較。
啊唷,果然厲害!怪不得孟龍圖懼內,這個人着實難纏。
元主於時聖旨宣,乾脆把,侍兒帶進午門間。休懈怠,勿遲延,認認完時免朕煩。殿上一聲傳出旨,早觀領入婢榮蘭。雄雄壯壯男兒樣,腳大臉更圓。罩着件,半舊半新青背褡;穿着領,不鑲不滾綠紗衫。伸前縮後恓惶甚,東顧西窺侷促然。未進階前先就跪,面紅耳赤叩連連。夫人一眼觀將去,竟只好,隱約分毫像女鬟。
話説孟夫人看得那個侍女,倒止不住立將起身。回對南金道:好亂道!這個算是榮蘭了麼?
相像無非一二分,如何敢就冒名來?她非隨去榮蘭婢,可知道,爾亦多應假麗君。一件錯來千件錯,倒勸你,早些實説莫痴心。夫人言訖微微笑,皺一皺,兩道蛾眉向下雲。
嗯!跪階的女子,爾就是榮蘭麼?可記得爾是幾歲上來跟隨小姐的?身價銀多少?一一與我講上來!
秋素丫頭着了忙,吐吐變容光。叩階連説忘懷了,婢子年輕不識詳。韓氏夫人稱可笑,真正是,冒名頂替一梅香。旁邊急壞南金女,沒奈何,拭淚長吁又叫娘。
咳!母親呀,不要問了,盡着追求做甚?那個侍女榮蘭年已長成,兩年前已被一個家人騙着逃了。
密約幽期不可論,孩兒此刻也難雲。榮蘭早做私奔事,跟着家僮黑夜行。不孝孩兒常痛恨,帶了這,無知賤婢壞聲名。如今奉召來都內,奴就慮,要討榮蘭是怎生?繼父十分相待好,叫兒不必訴其情。女鬟yin奔非佳話,且把這,秋素丫頭暫頂名。如若追求言有假,認親之後再陳明。
咳!哪曉得母親這般多疑,為了一個丫鬟不像,遂至於不認孩兒。
體面難存只好言,母親不必索榮蘭,丫鬟是件平常事,倒休把,骨之情撇半邊。項女説完遮了面,龍圖學士已茫然。
話説孟龍圖初時已將項南金當作真女,及至看了這個侍女,實在只得一二分相像榮蘭,不覺心內又有一點疑惑起來。才出聲究問,已聽她説了一味的支吾言語,又講得如見如聞,可憑可信。
心中不覺又生疑,龍風樓前立起軀。猶恐夫人行執,微愁君帝發威儀。眉皺皺,步移移,一壁捻鬚一壁提。
啊,夫人,這是我們的女兒了,你只管奈何她怎麼?
皇恩德念臣家,上諭飛傳天下查。前次裙釵原是假,這般女子又非差。言言不錯休疑彼,事事俱真可信伊。聖上這般垂大德,夫人你,如何執
負皇家。龍圖學士言方訖,酈丞相,閃出班來見翠華。只見他,朝靴踏地出東僚,就若仙官降碧霄。翠翅招展金幞帽,香風吹動紫羅袍。
生兩頰桃花上,喜展雙眉柳葉梢。一到階前先拜聖,眼看看,孟家太太道
苗。
啊,孟夫人,下官已將一切委曲就裏,在金鑾殿上對吏言明,怎麼太夫人還未肯釋疑?反以假者為真,真者為假。
下官一時好心,要求夫人竟認親。今
若將真當假,倒是我,離間骨
冒千金。太君自己親生女,虛實如何辨不明?令愛歸而重見棄,使下官,此心此念怎安寧?
咳,了不得了!我酈明堂悔不該如此而行,倒造下一件離間骨的大罪。
孟太夫人莫這般,快些相認在金鑾。下官一句虛誣語,怎麼教,令愛千金抱大冤。假當真來真當假,酈明堂,離間骨意何安。少年元宰言完嘆,倒把個,韓氏夫人怒氣添。
話説孟夫人聽了龍圖的言語,已是生嗔。看見酈明堂言來,不覺又是好惱,又是好笑。
夫人一見酈明堂,又帶嗔來又帶傷。粉面紅生怒氣,蛾眉翠卷變容光。心忍耐,眼端詳,暗咬銀牙罵女郎。
啊唷,好生惱恨!這麼個不孝的小冤家!
前者明明認了娘,呼爹喚母在深房。本章一上重翻覆,竟把雙親撇路旁。父母丈夫都不認,貪圖這,高官厚祿立朝綱!
啊唷,你看這冤家,好生威儀!
戴着烏紗掛着袍,靴聲響響搖搖。哪裏是,塗脂抹粉深閨女?分明是,捧扶天干國豪。如此威風如此貴,自然不認二劬勞。
啊唷,麗君痴女可笑!不知她安着什麼心腸?
別人冒了自己名,一點無嗔反主成。千歲王妃甘斷送,還替她,分清辨白説真情。我如不在金鑾殿,罵你個,閉口無言難則聲。韓氏夫人嗔更笑,一回身,拂開項女見朝廷。
陛下呀,臣妾冒瀆天顏,罪該萬死。這女子雖有幾分相像,委實不是麗君。她的身段比臣女肥些,她的腳兒比臣女大些,並且舉止之間又比臣女少些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