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為什麼“大正政變”標誌着天皇權力的退

為什麼20世紀20~30年代的本屢屢發生政變?

為什麼一貫等級森嚴的本軍隊會頻繁出現“下克上”的怪現象?

為什麼“一·二八”淞滬抗戰是一場本發動的“假戰爭”?

為什麼本的金權最終敗給了皇權?

皇權與金權之間始終存在着烈的爭鬥,本的近代史也不例外。從“王政復古”到“明治維新”從“大正政變”到“二二六”兵變,無不體現出皇權與金權的烈博弈。

自從大正天皇被迫在金權面前妥協退讓,鬱鬱而終開始,本的皇權陷入了嚴重的危機。裕仁天皇即位以來,無時無刻不在謀劃如何使皇權勢力捲土重來。而他的主要對手就是財閥勢力和他們的政客代理。

明治時代以來,長州、薩摩、肥前、土佐四藩借擁立之功,逐漸形成了“明治寡頭”的政治權力核心,其代表人物就是“明治九元老”在他們背後乃是軍閥勢力和財閥勢力的雙重支持。他們將天皇高高地供奉成神,然後“借用”天皇的名義,對國家的大政方針實施影響。天皇的意志,必須也只有通過他們才能夠得到執行。

天皇要想真正主導本的命運,就必須鬥垮元老—財閥—軍閥同盟。裕仁天皇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採取了“發動基層鬥高層”的策略,默許和鼓勵軍隊中的“下克上”現象,逐步將皇權奪了回來。最終打開了世界大戰的潘多拉盒子。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