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轟動效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看梁公公點了頭,馮虞請三位落座,招呼夥計過來幫手,專揀那些原本在清代之後面世、如今卻成了他的發明的湯菜小點,林林總總點了二十多樣,拿小碟小碗各盛了一份,拿托盤託到桌前,一一擺放完畢,又取了勺子、筷子,站到一旁候着。
三個人想是饞得緊了,也不再推辭,立馬開動。菜一入口,那葉如蔭、楊雄還斯文些,只是頻頻點頭,梁裕梁公公卻是第一個大叫:“好味道!”門窗外站立圍觀的人羣又是一陣騒動。誰不知道這鎮守太監錦衣玉食,什麼好吃的沒見識過。今竟能讓他如此忘形,可見這家菜
確實是好的。
三人是越吃越來勁,本來馮虞是按五人份點的量,誰知道這仨竟是風捲殘雲一掃而空,吃飽之後方覺着有些過了,坐在椅子上有些動彈不得。馮虞見狀暗自好笑,又給三人各端了一碗酸梅湯,慢慢嘬幾口通通腸胃。
看三人確實沒有再進食的意思(想吃胃裏也得有地方啊),馮虞就桌上取了三張邊紙遞給三人:“三位大人,這個擦手拭嘴用的。”這年頭吃完飯,講究的用汗巾擦嘴,不講究的就隨手那麼一抹,還有的乾脆擦都不擦,就這麼油光鋥亮地揚長而去。面巾紙這東西也讓三人頗覺着好奇,一試之下,果然好用。
又歇了一會兒,看看待得也夠久了,三人起身離去。臨了,梁裕拍拍馮虞的肩頭:“呵呵,咱家果然是沒看錯你。這麼着,那點小錢也甭還了,就充了今的禮錢。下回還有什麼新鮮主意,過來説一聲,咱家真金白銀與你合股。有趣,有趣。哈哈哈哈…”説罷,揚長而去。
三個大官兒一走,錦衣校尉自然撤了警戒。早就等得不耐煩的食客一擁而入。剛才的程大家都看在眼裏,也不用人教,爭先恐後拿了托盤,點菜、落座、就餐。
每人坐下之後,都有個跑堂的過來,拿了張紙,用個小章對着點的飯菜在上頭蓋了幾個戳,接着往食客邊上一放,囑咐説用餐完畢後拿這單子自去收銀櫃上結賬。這一招又讓眾人覺着新鮮,紛紛拿起那紙看個究竟。只見上頭左邊一溜下來印着“五文”、“十文”、“十五文”
…
直到“五十文。”右邊按不同菜價在在邊上相應一欄蓋戳。如此格局,還真是一目瞭然,結賬時算起來也不費勁。…開業第一天,馮虞就賺了個滿堂彩。大食堂終客
不斷,還有聽着信兒專程從城外趕過來。眾食客盡往多了要,彷彿這些個菜餚不要錢似的。一時沒位子的就在店門外條凳上坐了,看着裏頭大吃大喝垂涎三尺。食材消耗也大大超過預期,忠叔與採妍先後跑了兩回菜場。
直到戌時收攤,店裏眾人方才長出一口氣。尤其是錦衣衞派過來那些個跑堂、站櫃,一股坐地上就不起來了。孃的,平
練也沒這麼累人啊。馮虞一核當
賬目,當
純利少説有八十兩!他心中不
暗歎,明朝這幫人,有錢吶!
接下來連着四天,除了臘月初八當晚,家家户户要吃臘八粥,其他時依然是這麼火爆,馮家上下樂得是眉開眼笑,尤其是忠叔,一天到晚嘴巴就沒合攏過。忠叔可是馮家的三朝老人了,馮道在世那會兒,大筆的銀錢進項也不是沒見過。可是小少爺今年才十五呢!和前兩代比起來,高了一大截子,這要是假以時
,還真不敢想馮家的生意能做到多大份上。
底下這幫廚子夥計這幾卻着實累得不行,晚上圍着馮虞支支唔唔的,透出想請馮虞再招幾個人手的意思。馮虞一聽就樂了,人家店裏都怕東家招人搶飯碗,我這兒倒好。
他招呼大家坐下,説道:“我知道這幾大家辛苦。若是天長
久都這麼着,鐵打的也受不了。不過呢,我們店的菜錢雖然與那些個大家酒樓比不得,卻比別家小店都貴上三分。雖説口味獨一份,但是長久了許多人也未必擔得起這多出來的幾十文。依我看,不出幾天,店中生意就會淡上幾分。不過也差不到哪兒去。咱們店周邊這一圈衙門官署林立,那些做公的薪餉不高,其他進項卻不少。原本午時進餐隨處囫圇一番也過得。如今有了這個好去處,吃食可口又便利,同僚們還能小聚一番説東道西,
後必定是此間常客。有他們撐着,生意差不了。”説到這兒,馮虞起身去櫃枱上拿了些個紅紙封分給眾人。
“大家忙了幾,我這做東家的都記在心頭。這裏不分大小高低,每人三百文辛苦錢。諸位咬牙再做三五
,若是生意果然淡下來,咱們還就這些人抱團好好做,必虧不了大家。若是還這麼景氣,那就更好不過,我自會多尋些人手來分擔。你等意下如何?”見東家説得懇切,又有立見的好處,眾人哪個不允,歡
快喜道了謝,各自到後院歇息去了。馮虞見這一節就此揭過,鬆了口氣,雙手托腮,雙眼直勾勾盯着面前的油燈,不知又在想些什麼…
想什麼?想着怎麼廣開財源,再狠狠賺它一筆。開速食店,對馮虞來説只能算是投石問路,試試自個兒前生的那些個商場經驗與今世能不能對上步點,有沒有水土不服的情形。
幾天下來,馮虞的心氣足了許多。只要再用些心思,站穩腳跟,時不時加些菜,這家店理應不會出什麼岔子,一年萬把兩銀子的進項是跑不了的。再分些乾股給梁裕、楊雄,有他們罩着,泉州府、延平府、建寧府、興化府、汀州府、邵武府、漳州府、福寧州,連鎖、加盟什麼的一處處開下去,生意還有得做呢。
不過,有朝一,梁裕、楊雄若是離了福建,這速食店還能如此紅火嗎?再説了,要發大財靠什麼?靠的是壟斷。可飲食生意門檻太低,自己仗着獨門調料,又會些新菜,多少能引領一時,可人家也不是傻子,那些個貨真價實的大廚真要發了狠,指不定也能整出個什麼新玩意兒。想一統飲食業的山河,門都沒有。還得多花心思,理一理前生的積累經歷,移植些個實實在在的獨門技藝過來,那才是長久之計。
不過,説來也怪,人越是一心琢磨什麼事兒,往往越是理不清頭緒。這會兒馮虞也是如此,在燈下琢磨了半天,還是不着四六,只得作罷。累一天了,回去洗洗睡吧。
之後幾天,大食堂生意果然比往淡了幾分,但每天四五十兩的純利還是有的。馮虞留心觀察,來的多是佐近商户、老饕,最多的還是周邊官衙的公人。這些師爺、文書、皂吏似乎已將大食堂看作一個官場
際的絕妙所在,午、晚兩餐,一邊湊份子吃吃喝喝,聯絡情誼,一邊
頭接耳地
官場軼事”局動態、辦事心得。
這麼一來,馮虞固然是樂觀其成,收穫最大的卻是那幾個充作夥計的錦衣校尉。這些子,他們
上去的小報告比往
十倍還多。每人都給楊雄狠狠誇了一頓,有倆還簾領了封賞。
發現這等妙處,這幾位也不再唧唧歪歪抱怨什麼了,每裏起早貪黑加班加點幹得不亦樂乎。再招人?門兒都沒有,平白無故再
幾個來搶功,那不是腦子進水麼。也就是這年頭沒有勞模可評,要不馮虞真有心給他們每人戴朵小紅花,再來一張最大號的獎狀,以資鼓勵。
所謂好事成雙。又過兩,馮虞那舅舅陳廷繼聽説外甥做得好生意,一家子專門過來吃了一頓,自然也是讚不絕口。臨了聽説還缺個賬房,立馬推薦了自家侄兒。小夥兒叫陳行恩,字會銘,今年二十三,人
實在,就是鑽研經義資質實在一般,好容易中個生員(也就是秀才),再往上估摸着也沒什麼指望了。還好
識數,陳廷繼乾脆就給薦到這兒來了。馮虞一聽,二話不説應承下來,明
一早過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