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逛青樓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被兩位紈絝挑起了興致的賀蘭之,馬上使人去告訴了母親武順和妹妹賀蘭月一聲,帶着幾名隨從,和李敬猷、劉冕一道往位於平康坊的怡香樓去了。

平康坊位於皇城東南側,東鄰東市,北與崇仁坊相鄰,南鄰宣陽坊,這幾坊都是“要鬧坊曲”尚書省官署位於皇城東,地理位置非常好,於是附近這幾坊就成為舉子、選人和外省駐京官吏及各地進京人員的聚集地,非常的熱鬧,晝夜喧呼,燈火不絕,京中諸坊,莫有能與相比者。

長安城內幾乎所有的青樓院都集中在平康坊,因此在歷史記載中,平康坊差不多成了紅燈區的代名詞,可以説是唐朝時候全法的紅燈區,主要客人還是有文化的士子,甚至達官貴人。要是有人説去平康坊逛歡,那肯定是去狎記取樂的,對歷史有一定程度瞭解的賀蘭之還是知道這情況的。

後世時候雖然娼記多的沒法數,可沒有公開合法的紅燈區,穿越過來的賀蘭之初次臨這個地方,還是有點不自在的覺,不過他在看到平康坊內到處是年輕士子模樣的人出入,沒有一個人有不好意思,也終於釋然,跟在李敬猷和劉冕後面很自信地往怡香樓方向走去。

在古代,沒有人會看不起上青樓院的男子的,平康坊也不只是皮易的場所,那裏的文化底藴可是很深厚的,那些文才不錯的士子,才會得青樓院的姑娘們青睞。

賀蘭之在須臾間調整好心態,作為大唐的有為青年,要入鄉隨俗,不能把逛青樓當作一件見不得人的事,他也膛,在許多路人驚訝的注視下,跟在李敬猷和劉冕後面往怡香樓方向走去。

在一路走去的同時,他也仔細地觀察坊內的分佈格局及出入平康坊的客人起來。

平康坊內除了青樓院外,還有其他一些店鋪,甚至還有一些民居,除了多一些脂粉氣外,看去與普通的坊也差不了多少,只是其他坊沒有這裏這般人來人往,以賀蘭之的估計,除東西市外,整個長安可能就數這裏最為熱鬧了,而且熱鬧的主體都是年輕的男女。

不一會兒,幾人就來到怡香樓,一座與其他青樓院有點不太一樣的樓閣面前。

李敬猷和劉冕都是朝中得勢的權貴之後,衣着無憂,眼界頗高,他們來平康坊召記取樂,也不會往檔次低的青樓院去,他們時常來的怡香樓,可以説是平康坊內檔次最高的青樓院了。怡香樓外面佈置的頗有格調,有許多緻的小燈籠掛着,窗子外面擺着緻的植物盆景,幾處顯眼的地方還有不少的名家詩畫張掛着,以此來説明此樓的與眾不同。

門前也沒有如其他青樓院般,有許多濃妝豔抹,揮着手巾招呼客人的女子,只有幾名侍者模樣的人站在門兩側,以高傲的眼光看着來往的客人。

若不是事前知道,賀蘭之真不相信外觀看上去文雅的這個樓閣,竟然是一個青樓院。

來往怡香樓的客人都是有身份的人,門口的龜公及侍應生幾年呆下來,從衣着及氣勢上就能判斷的出來來客的身份,看到衣着華貴,模樣俊秀,氣勢不凡的賀蘭之三人過來,身後還一大羣隨從帶着,沒認出來人之前,就知道這幾人不是一般人兒,也都忙陪着笑上來招呼。

“原來是李公子!”李敬猷看來是這裏的常客了,那名領頭的龜公馬上認了出來,點頭哈地上來行禮問候“李公子,這兩位公…哦…是劉公子和賀蘭公子,幾位公子,快裏面請!”賀蘭之看着龜公那皮笑不笑的樣子,一陣鬱悶,看來他的前身來這地方次數還真的不少了,連看門的人都認識他了。青樓院的龜公認識他並不打緊,他只希望今曰不要再遇到其他認識的人。

“馬上給本公子挑三個最好的位置,再把你們最好的酒和菜給送上來!”李敬猷橫着臉看着一臉恭敬的龜公吩咐道,吩咐的同時繼續大搖大擺地往裏走。

“是是是!”那名龜公點頭哈地應承,並親自把三人帶到一個很大的包廂,説了一通恭敬的客套話後,立即去吩咐其他人過來伺候,並將茶水食物送上來。

很快就有好幾名侍者過來聽候吩咐,酒菜茶水什麼的也隨即就端上來了。

怡香樓內已經有不少客人了,只不過這些客人大多都呆在包廂內,説話聲音也放低,因此整個樓內並不顯得吵鬧,再加上裏面燈光稍顯灰暗,偶爾有人走過來,也看不清模樣。

賀蘭之隨着李敬猷和劉冕進到包廂內坐下,繼續以好奇的眼光打量着這個陌生的地方。

怡香樓的裏面佈置更加的有格調,書法和繪畫作品到處可見,還有不少讓賀蘭之看着眼睛一亮的畫作,一些看似還是名家之作。

賀蘭之所坐的這個雅間內也同樣有幾幅字畫,只不過所寫的幾句詩內容都是賀蘭之不曾讀到過的,覺也只能算一般,無病呻的味道,畫作也並不是那些聽着讓人心驚跳的大家所作,都是不曾聽到過的名兒,不過畫的質量應該不差。

他們三人所坐的這個包廂位置是非常的好,正對着一個很大的舞台,舞台邊上都是相似的包廂,臨進門的方向才是一般客人所坐的普通位置。

每個包廂門處都有簾子,若將簾子放下來,外面是看不到裏面的情況的,不希望被太多人注目的賀蘭之,也令侍者將簾子放下來,李敬猷和劉冕對此沒有一點異議。

侍者給三人倒滿了酒,李敬猷也馬上舉杯,向賀蘭之敬酒,恭賀他身體康復,可以出來遊玩,同時也希望今曰賀蘭之能一鳴驚人,讓蘇蘭刮目相看,甚至能抱得美人歸。

賀蘭之也只是淡淡地回應,不過他的好奇心在逐漸高漲,到了這兒,他非常迫切地想看到被李敬猷和劉冕説的神乎其乎的美麗的才女蘇蘭,想瞧瞧到底是位什麼樣讓人驚歎的人物。

演出還有一會開始,尋樂的客人也陸續來了,只一會兒間,樓內就差不多座無虛席了。

三人酒喝的已經不少了,在侍者為他們第三次添酒之時,演出也正式開始怡香院內的演出有點類似後世賀蘭之所去過的一些演藝場所,有一名主持報幕的人先出來問候來客,説一大通讓大家奉場的事,再接着宣佈今天有什麼表演節目。

在那姿不算差的女子説完一通話後,演出正式開始。

先是一些容貌身段一般的女子上來唱一些曲兒,這些女子一身穿着是暴,卻也可以説是這個時代正常的穿着,很低的抹外,出大段雪白的肌,很引人的眼球,略顯緊身的衣着,將她們美好的身段兒都展在眾人面前。

她們口中所唱的,都是韻味不錯的曲樂,一些還是前朝及如今詩人的名作,至少賀蘭之聽出了有兩首是後世時候曾讀到過的漢府樂詩,只不過唱的曲調卻是從不曾聽聞。

這些女子把這些詩唱的曲調婉轉暢,非常的有韻味,賀蘭之一下子被引了去。

賀蘭之也是知道,在古代,不管是漢樂府詩還是唐詩,或者宋詞,時人在創作這些詩文時,首要的目的都是為配樂而歌的,詩也不是拿來唸的,而是用來唱的,詩或詞再配以曲,才是完整的,一些名家將詩寫出來後,會馬上給身邊唱樂的伎者,讓她們現譜現唱,好的詩配上好的樂,往往能一鳴驚人,很快就被傳唱開去。

賀蘭之停止了與李敬猷和劉冕的説話,用心地品鑑起這些聲女子的表演起來,他也在慨,能賞聽到這般有味的曲樂,今曰此來還真的不枉此行,以後真的要常來,並不是説要找這裏的姑娘進行**的攻伐,聽聽曲樂也是不錯的。

小半個時辰過去了,在幾名舞女一支輕快的舞樂後,曲樂聲都停了下來,一位看不出什麼身份的女人扭着肢從舞台後面走了出來,與最前面的主持者並不是同一人。

“這位就是怡香樓的鴇姐,秦姨!”李敬猷小聲地説道。

這名喚秦姨的鴇姐年齡並不是很大,身材高,前凸後翹非常引人,臉上堆着職業的笑容,成的味道自然,應該説非常有女人味,對於後世活了快三十年的賀蘭之來説,這個年齡女人對他的引人,遠比十多歲青澀小姑娘大。

這位名喚秦姨的鴇姐走到舞台前段,站定身子後,揮了下手中的錦帕委身一禮道:“各位公子,妾身女兒蘭兒前些時候一首親作的詩樂博得了公子們的認可,這些曰子,蘭兒又有一新作寫出來,譜了曲樂,編了舞,一會即獻給各位公子,還請在座的各位捧個場,妾身在這裏多謝各位公子了…”秦姨説完,又矮身一福,能勾起男人姓致的眼睛慢慢地掃過場上諸位客人一遍,在幾名不知是何人的叫好聲中,臉上堆着笑,扭着肢退了下去。

場上也寂靜下來。

在賀蘭之寧神傾聽中,兩聲清脆的敲擊聲後,場上響起悠長的簫聲,隨着簫聲響起來,一些身穿輕薄綠綢裙的女子從後面躍步而出,輕盈地舞到台中間來。

簫聲漸漸淡去,場上女子手中的器樂開始彈奏,接着非常清翠的唱聲響了起來:鶯語驚殘夢,輕妝改淚容;竹陰初月薄,江靜晚煙濃;濕嘴銜泥燕,香須採蕊蜂;獨憐無限思,罷亞枝松。

隨着唱聲漸漸清晰,一名手中舉着長簫,身着粉白衣裙的女子從幕後緩緩走了出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