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五節謎b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王啓年説話一向惡毒。但他絕對不是的放矢的瘋子,也從不在科學問題上拿人取笑。對此,蘇浩非常肯定。腦子裏飛旋轉着數畫面,蘇浩只覺得思維意識被限擴張開來。從王啓年嘴裏説出的那些信息本不算什麼秘密,也並不包括所有未接謎題的全部。
然而,如果真的如同最後那句話,把一切都連貫起來,那就意味着…
“意味着,在這個世界上,還存在着另外一種人。”蘇浩臉上滿是若有所思的表情:“或許,它們並非人類,而是另外一種高等級智慧生命體。”是的,只有這樣,才是一切謎題的最佳解答。
王啓年清了清嗓子,斜眼看了看腕上的表,語調冷漠寧定:“二十八秒,連半分鐘也不到…媽的!儘管不願意承認,但我不得不説:你的確很聰明考核成績算得上是優秀…”蘇浩並不覺得老胖子的稱讚值得高興。他表情肅然,腦子裏滿是震驚。
“另外一種智慧生命…您的意思是,病毒風暴就是它們製造出來的?”王啓年慢慢靠在椅子上,閉攏雙眼,語調重恢復沉穩冰冷:“沒錯!這就是問題的答案。如果你想知道的僅僅只是這個那麼已經足夠了。”蘇浩茫然的連連搖頭:“不!這聽起來簡直難以置信。它們是誰?為什麼要這樣做?”空氣中傳來胖子院長的嘆息:“小子,你此刻的表現和其他人一樣,沒什麼區別。很恐怖是嗎?是不是覺得不寒而慄?有沒有覺得緊張得連骨頭都縮在一塊兒?哈哈哈哈…這種事情聽起來真***滑稽,地球上居然還有另外一種高等智慧生命。這是被數權威學者否認過的結果,但它卻是誰也法抹掉的真實。我們從上個世紀就一直在掩蓋真相,普通民眾在謊言和虛幻中得到和平與安寧。除了所謂的“科學英”和“國家決策者”其實誰也不知道,人類其實隨時可能死亡,甚至絕種。”蘇浩只覺得心臟被恐懼之手牢牢抓住。他聽見自己的聲音在顫抖:“它們…它們究竟是誰?”王啓年睜開雙眼,從來都充滿譏諷和強勢的眼睛裏,
出一絲淡淡的悲哀。
“聽説過“柏拉圖”這個名字嗎?”蘇浩反應很:“您是説…亞特蘭蒂斯?”老胖子點了點頭:“是亞特蘭蒂斯人。”蘇浩的眼睛正在充血:“不!這不可能!”
“靠!又是一個不肯面對現實的蠢貨——”王啓年啐了。唾沫,悻悻地説:“不過,老子當時知道這消息的時候,第一反應跟你差不多。人類是地球的最高統治者,這是我們從多少年前就認定的真理。被徹底推翻的一剎那,別説是你這種**都沒有長全的年輕人,就連老子也難以接受。但不管怎麼樣,這的確是真的。”蘇浩喃喃自語:“亞特蘭蒂斯…不是滅絕了嗎?”王啓年再次皺緊眉頭:“誰告訴你那些傢伙死光了?你聽誰説的?”
“書上,還有那些文獻記載,都説亞特蘭蒂斯文明因為自然災難而毀滅,沉入海底…”
“寫書的人大多都是騙子。他們用謊言欺騙多的人,用不值得相信的文字掏空讀者包。只有傻瓜和白痴才相信書上的話。”
“可是,您剛才提到柏拉圖…”
“柏拉圖是個幸運的傢伙。他出生在古代希臘,那地方距離亞特蘭蒂斯大陸原址很近,能夠長時間存在文明,當然會不可避免遺留下部分可供查找的痕跡。雖然我沒見過柏拉圖,也沒機會跟他説過話,但我能夠猜到柏拉圖一定是找到了亞特蘭蒂斯的遺物。也許是一台破舊電腦,也可能是某個亞特蘭蒂斯人的筆,或者是其它一些什麼東西…柏拉圖以他那個時代的理解方式,對這些遺物進行研究,這才有了後來那本《對話錄》。按照書中所述,亞特蘭蒂斯大陸是在公元前12000年至9600年左右一場超強自然災難毀滅,殘骸移植隨之沉入大海…”
“這都是***廢話!要知道,柏拉圖既沒有親眼看到災難發生,那個時代也沒有任何科學技術能夠用作證實。按照我的理解,柏拉圖只是記錄了遺留信息的部分文字,加上他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才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所謂資料。”蘇浩看待老胖子的目光有所變化:“您…見過他們?我是説亞特蘭蒂斯人。”
“當然見過——”王啓年很是自傲:“那些傢伙長得很醜,沒我這麼帥。
“那麼,能詳細説説嗎?”老胖子看着蘇浩,目光有些閃爍。
“其實,那不是什麼秘密,只是你們不肯相信…”
“我願意傾聽。”
“故事源頭,還得回到我此前説過的諾亞方舟。其實,早在斯大林時代,蘇聯人就已經開始對高加索山進行搜索。這聽起來頗為荒謬,但的確是真的。在蘇聯時代初期,斯大林下令對東正教進行嚴厲打擊。蘇聯境內幾乎所有教堂都被關閉,甚至炸燬,神職人員被勒令還俗或關進改造營,放西伯利亞。在歐洲歷史上,有很多典籍和資料都由教會負責保管。在1932年查抄烏克蘭一座教堂財產的時候,當時的蘇聯內務部發現了一份手稿。上面記錄着亞拉臘山峯的座標,以及諾亞方舟和亞特蘭蒂斯等一系列詞語。由於年代久遠,手稿上很多字跡已經模糊不清。然而,就在手稿末頁,查抄者看到了幾百年前教廷留下的特殊印記。”
“對高加索山脈的搜索,最初是按照歷史考察方面進行。據冷戰結束後解密的部分資料表明,蘇聯人當時的確在亞拉臘峯上找到了某些神秘物件。由於斯大林時代的嚴苛保密制度,再加上東、西方截然不同的政治理念,很多相關資料在蘇聯解體的時候,已經被克格
最高領導人下令銷燬。不過,那個時候蘇聯國家體制已經混亂,他們沒能毀掉全部秘密。我們詳細研究過遺留下來的部分,發現那是一些遠遠超出該時代的高科技。蘇聯人一直在努力解讀,並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就部分加以運用。t34和戰爭末期出現的js系列坦克,以及活
式航空發動機方面的一系列成果,都是這些技術的逆向研究成果。正因為如此,希特勒最終沒能打贏斯大林,蘇聯人的技術優勢一直保持到戰後。1961年,他們發
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艘宇宙飛船“東方號”赫魯曉夫出盡了風頭。”
“事實上,察覺到亞特蘭蒂斯人存在的不僅僅是斯大林,希特勒對這種神秘的智慧生命同樣有着聯繫。只不過,當時的納粹德國沒有發現類似亞拉臘峯之類的遺蹟,而是為了得到朗基努斯之槍,在維也納的霍夫堡博物館裏找到另外一份手稿。很遺憾,二次大戰結束的時候,手稿原件被納粹分子焚燬,盟軍只得到部分殘片,並據保持固定形狀的紙灰,復原了其中部分內容。”蘇浩凝視着王啓年:“所以,美國人繼承了那些科技?
老胖子回望了他一眼,以慣常的淡漠口氣説:“不完全是那樣。希特勒得到手稿後,把尋找亞特蘭蒂斯人的任務給希姆萊負責實施,對外則謊稱是為了尋找聖盃。這份手稿,與蘇聯人得到那份有部分內容重疊。當時很多人都覺得希特勒瘋了,在英國沒有徹底解決的情況下,居然會掉過頭去進攻蘇聯。實際上,他真正的目的,是高加索山上的諾亞方舟遺蹟。”
“德國人得到的手稿內容遠遠要比蘇聯人加詳細。為此,希姆萊撥出鉅額資金,在全世界範圍分派考察隊。其中,以海因裏希。哈勒的進展最為順利。他們按照手稿指引,在xizàng找到了沙拉巴姆,得到了另外一些科技存儲器。也正是
據這些,才有了後來希特勒下令研發的“e”系列戰車、me609重型轟炸機、mel63噴氣機等等…由於時間、資源,以及當時的思維理解方式等條件所限,這些兵器大多停留在紙面設計階段,只有很少一部分製造出實物。但誰也法否認,這些超時代兵器的確威力巨大,先進程度足足超出盟軍。如果不是數量太少,加上此前階段消耗了幾乎德國所有武裝力量,戰爭恐怕是另外一種結局。”
“二戰結束後,盟國接收了納粹的全部科技。從不相信,難以置信,到最後確定,美國人對亞特蘭蒂斯的濃厚興趣絲毫不亞於希特勒。他們設立了5l區,以手稿為基礎,在全球範圍到處尋找亞特蘭蒂斯的線索。1948年,由美國陸軍組建的科考隊在南極登陸,他們按照手稿指引,找到了位於南極大陸核心位置的巨大。在那裏,他們發現了三十餘名早在六年前就抵達的納粹軍人…”
“1948年?”聽到這裏,蘇浩打斷了王啓年的話,疑惑地問:“我從未看過這件事的相關記錄。”老胖子揚了揚眉,説:“很正常。因為這些事情從未解密,在美國zhōngyāng情報局的絕密檔案庫裏,這份檔案的解密權限屬於最高,也就是法認定解密時間。”
“這不合常理。”蘇浩面思索,繼而猛地抬起頭:“等等!難道,他們在
裏發現了什麼?”
“不是發現,而是遭遇。”王啓年神情淡然的回答:“整個科考隊定員一百六十三人,半數以上都是身強力壯,經過特別挑選的士兵。他們裝備良,訓練有素。按照當時美國國防部的評估,戰鬥力相當於一個正規作戰營。他們在南極
裏全軍覆沒,如果不是一名隨隊攝影師從開始就負責拍攝,死後機器仍在正常運轉,我們也不會知道後面發生的那些事情。”蘇浩覺得眼角在微微
搐:“您剛才説過,他們遇到了早抵達
的納粹軍人?”
“準確的説,是一羣身穿納粹軍服的喪屍。”王啓年説話的聲音不大,但在蘇浩聽來卻很冷:“攝影機使用了當時最好的彩膠捲,戰鬥畫面就跟你在廢棄城市裏經歷的差不多。沒有人活下來。兩週後,增援部隊找到了遇難者屍體,被病毒
染的納粹軍人全部失蹤。除了錄像,還在死者身上找到一個錄音機。除了槍擊和喊叫,在那些痛苦比的求救聲中,我們能聽見瀕死者把那些失去理智,攻擊力強大,悍不畏死的納粹軍人稱之為“喪屍””
“美國人從未公開過這些。事實上,任何國家都不會曝光諸如此類的秘密。除了在民眾當中引起恐慌,不必要的機密,
本沒有任何好處。然而,類似的事件層出不窮,為了轉移民眾視線“電磁時空彎曲”之類的理論也很出現。”蘇浩覺得大腦正遭受前所未有的震盪,以至於不知道究竟該不該相信王啓年的這些話。但他很清楚:老胖子沒理由欺騙自己,也
本沒必要這樣做。
“冷戰,實際上是美蘇兩國當時為了爭奪手稿和亞特蘭蒂斯遺蹟之間的表面現象。美國人一直沒能找到那些失蹤的納粹軍人,南極大陸的研究從戰後持續至今,幾乎沒有任何進展。那個
很神秘,它有一種形的力量擋住了所有想要進去的人。在那裏,前後幾十年,死亡了大約兩萬多名美國人。由於他們前往南極的時候,給家人留下的信息大多是遠洋航海,或者前往戰亂地區執行任務。家屬都以為他們死於海難或戰爭,其實這些人的屍體都躺在南極
裏,甚至連運出來安葬都法做到。”
“1968年,美國氣象衞星在北極圈附近拍攝到一個黑部分。經過實地考證,那是一個巨大的地底
入口。首批前往考察的探險隊發現,在北極
附近居然有幾種特殊的苔蘚存活。此前,在北極冰原從未發現過這些植物,而首次發現它們,是在南極。
據這一點,當時就有人提出:南極
與北極
之間很可能是相互連通的。”
“氣象衞星拍攝的照片被美國zhèngfu封存,他們與1969年五月派出的考察隊前往北極。考察隊配備了當時最先進的極地掘進車,儘管如此,遭遇情況仍然與南極相同——進入直線距離大約五十公里後,掘進車引擎被一股奇怪的能量干擾而停止運轉,隊員們開始出現頭暈、
鼻血、四肢麻木、心跳加速等症狀。為了避免傷亡,考察隊不得不中途返回。就在他們返回地面的過程中,非常偶然的,發現了一塊鑲嵌在
山體表面的巨大冰塊。”
“冰塊裏封凍着一個人類。按照當時的環境分析,很可能是極地風暴穿越造成的結果。冰塊裏的人身穿納粹軍服,四肢扭曲…考察隊立刻呼叫負責運送的軍方驅逐艦予以支援。一個月後,裝載冰塊的戰艦抵達美國本土。聯邦科學院和5l區立即
調人手,對冰塊進行詳細研究。通過屍體攜帶的身份銘牌,他們在納粹黨衞軍人員名冊裏找到了對應姓名。而南極與北極之間可以通過
相互連通的理論,也被證實。因為…那具屍體身上找到了二十二顆子,通過金屬成分和
擊力量分析,判定為1948年南極考察隊使用的防凍式樣特供品。”蘇浩聳動着喉嚨,艱難地問:“您是説,那頭喪屍穿越了
,從南極跑到北極?”王啓年語調平靜:“這是唯一的解釋。1988年,美國人以屍體骨骼為基礎,製作了一副電腦外觀模擬圖。在1948年留下來的那份錄像裏,他們找到了與屍體對應的人。其中有兩次停留時間一秒以上的主要鏡頭,四次瞬時微閃鏡頭,經過電腦清晰化處理,面部特徵最終得到確認,是同一個人。”蘇浩深
了一口氣:“他們…那具屍體…真的是喪屍?”老胖子緩緩點了點頭:“冰塊裏的屍體被嚴密控制,於1951年3月進行解剖。美國人以他的皮膚為基礎,製造了部分細胞培養
,在六十多種哺ru動物身上進行實驗,全部都被
染,沒有一例倖存。其後數十年,美**方致力於研究該病毒的疫苗,卻沒有絲毫進展。”
“您的意思是,那種病毒,就是造成一年前病毒風暴的源?”看着蘇浩那張充滿迫切和緊張的面孔,王啓年神情複雜的搖搖頭:“東西方文化對於政治理念有很大的差異,但美國人不是瘋子,他們不會幹出毀滅自己族羣這種可怕的事情。然而,一年前的災難,與冰塊裏的病毒都是同一種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