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古者國有危難,君簡賢能而任之,齊三,入太廟,南面而立,將北面,太師進鉞於君。君持鉞柄以授將,曰:“從此至軍,將軍其裁之。”覆命曰:“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退。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恃功能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署,等勞逸,齊甘苦,均危患,如此則士必盡死,敵必可亡。”將受詞,鑿凶門,引軍而出,君送之,跪而推轂,曰:“進退惟時,軍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將出。”若此,則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主於後。是以智者為之慮,勇者為之鬥,故能戰勝於外,功成於內,揚名於後世,福
於子孫矣。
譯文從古至今,大凡國家遇有危難,國君會選拔賢德之人作將帥以解救國難。出征前,齋戒三,進至太廟告祭列祖列宗,國君面南而站,將帥面北而立,太師雙手奉上大斧(權力的象徵),國君接過大斧,手持斧柄授給將帥説:“從現在開始,部隊由您指揮。”然後,國君接着説:“作戰時,見敵人勢弱則進擊,見敵人實力強固則以退為主。不能因為自己身居高位而看輕別人,也不要因為自己意見獨特而聽不進部下的意見,不可以憑藉自己功績顯赫就失去人忠信本分的品質。部下還沒有坐下來休息時,身為將帥不能自己先坐下來休息,部下還沒有吃飯時,身為將帥也不要首先進餐,應該與部下同寒暑,等勞逸,齊甘苦,均危患,做到了這一切,手下的將士必會竭盡全力,敵人也一定會被打敗”將帥聽完國君的訓命後,宣誓效忠,然後親自打開凶門,率軍出征。國君把出征的軍隊送到北門,向將帥乘用的車馬跪拜同時又説:“將在外,不受君命。從今天起,軍隊中的一切行動都由您來決策”這樣,將帥就具有了絕對的權威,也可以使智謀之人為之獻策,使勇犯之人為之效命沙場。由此,可以百戰百勝,立下汗馬功勞,也能揚名於後世,福澤恩及子孫。
解析本篇文章論述了將帥統兵打仗應有的行為準則。文章借敍述古代帝王向將帥授權儀式上,君臣間的一段對答,説出了將帥統兵打仗應有的行為準則。將帥的答詞正是將帥的行為準則,這裏既講了臨戰指揮問題,也講了用人、律已和決策問題,講述十分詳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將帥當着君王的面説出了:“進退惟時,軍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將出。”接着,諸葛亮又充分論述了這樣做的必要。可見諸葛亮在將帥行為準則諸方面中,特別重視“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一兵權問題,這和他在《將苑》中,把《兵權》一文放在最前面,首先論述將領的權威問題的用意一樣,在於着重説明兵權問題是將帥統兵打仗最
本的問題,必須充分授權,才能“戰勝於外,功成於內,揚名於後世,福
於子孫。”諸葛亮借將軍之口説出這一切,沒有空
説教的味道,讓人
到親切可信,易於接受。確實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