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章馮玉祥出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貓貓看書】:WWW.MAOMAOKS.COM
。▊|歉!諸位看官請諒!
西北災民大回遷,是楊虎城和馬鴻賓決然不能反對的,他們歡還來不及呢。四年來的連綿天災,加上29、30年的戰禍席捲,令陝甘地區幾乎十室九空,民間被搜刮的一乾二淨,他們兩人站穩腳跟之後,面對的是絕對的一窮二白,不要說收稅,連民夫都湊不齊。
在這個有槍就是草頭王的年代,人口和稅賦是保證自己的軍兵強大的本。陝甘兩省在中原大戰前後兩次的折騰中已經大傷元氣,能夠徵兵的青壯年折騰了個差不多,天災之後,逃難的、群起成
民匪盜的站了多數,老實本分的要麼參加了賑災築路,要麼拖家帶口乾脆跑到了山東湖北謀求生路。
如此一來,到了1932年,這兩個省明顯的是地廣人稀蕭條破敗,楊虎城除了自己帶來的老底子之外,甚至不敢再大肆徵兵,因為本養不起,並且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為了徹底平定龜縮在陝南的那些小股人馬也頗費一番
神,
本顧不上調理民生整頓經濟。而他和馬鴻賓面臨同樣的問題,老蔣仍舊在耍的那種挑撥離間一山二虎的手段,想方設法
進去一些不安分的傢伙製造不團結,令他們相互內鬥顧不得壯大力量找中央的麻煩。
這一點,他們兩個人倒是有默契的。在迅速平定甘南、陝南局勢之後,兩個人都擺出來一幅不對付的架勢,似乎隨時準備向對方下手開刀,實則,兩個人也是在無奈之下保持的這麼一種均勢。憑他們自己的力量
本就折騰不起,鐵桿部隊打沒了,老蔣就勢派人過來收編掌控,這才是最不合算的。明面上,馬鴻賓是聽老蔣吆喝的,不過他頭頂上還有許雄的第一機械化步兵師,這就形成了甘肅內部對峙,而楊虎城同樣免不了這樣的威脅,腦袋頂上還有姜海的第二機械化步兵師,外加旁邊的閻老西兒,河南的幾位蔣系要員,甚至川陝
界的赤化力量等等,可是夠錯綜複雜的。
唯有這樣,蔣總司令才能對他們放心,再者說鞭長莫及暫時收拾不到他們。
但是,他們的處境仍舊是艱難的,這個年頭誰不想過的更好一些?誰不想兵強馬壯雄霸一方?那都需要人口、地皮和錢!現在陝甘最缺的就是這些,地皮好歹他們有了,但是人口隨著四年大災的連篇折騰失嚴重,錢?沒有!這兩省要啥沒啥,靠天吃飯的農業又垮臺了,想要振作何其難也!
現在機會來了,賑災修路把所有的基礎都打好了,農田水利也可以投入使用了,關鍵的一大批深達上百米的機井都次第投入使用,只要人口到位,農業頓時就可以恢復,且能夠比災荒之前更好!農業為本,農業上來了,一切都不是問題!
這是他們迫切需要這幾百萬人口的第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則是隨著人口而來的巨大資本力量!這些人口在山東可不是整天蹲在民窩棚裡混
子的,他們都參與到了再就業的集中培訓當中,不論是農林牧漁的還是水利工程的,抑或是在各大工廠上班的,只要是成年男女,手中多少都掌握了一定的生存技能,配合那種合作化大生產的環境和適當的管理,這些人活生生就是一群現成的工農業發動機!他們不但在幾年中憑著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得了遠超想想的財富,更有了馬上就能繼續創造財富的能力,這是怎麼都求不來的,光這些人就能將陝甘的基礎經濟來個天翻地覆的大變樣!
還有一個原因,便是跟隨著幾百萬人到來的,為他們提供重新安置所需的一系列農業、工業設施。從基本的房屋建設,到無數的衣食住行所需物資,再到巨量的農業機械、工具,和數以千計的加工廠、輔助工廠設置,那完全是要在陝甘地區重新建立十座新城市的宏偉計劃,憑著數百萬人口的辛勤勞動,這將帶來多麼大的財富,對他們來說,是天文數字!
這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有組織有秩序的大遷徙運動。從魯西南地區開始,無數家庭和個人分別乘坐火車、汽車,井然有序的次第起行,分別走西出徐州橫越河南到陝西,或者北上德州經北平到包頭再到蘭州,數十列火車和上萬輛的卡車開始了耗費巨大耗時長久的搬遷工作,這項工作前後持續了三年才徹底完成,一直到1935中,當最後一批西北移民投入到正常生活之後,整個陝甘寧綏遠四省其實整個民意已經陷入到陳曉奇掌控之中。這些從吃喝拉撒到衣食住行,再到教育工作各個層面都被他和他的團隊重新洗禮之後的數百萬民眾影響了十倍於己的其他同鄉人口,形成了西北地區新的風氣氛圍。
大遷徙計劃不僅耗費了數以億計地資金。同時也帶來了數倍於消耗地龐大商機。在其他人看來這是一次勞民傷財自取煩惱地史無前例地大折騰。卻為已經達到超飽和狀態地山東工業找到了新地突破口。
經濟危機一旦爆發。凡是工業體系內地國家誰都跑不掉。就算陳曉奇劃時代地實行了新地社會構成和經濟體系。面對歐美洶湧而來地大幅度需求削減和巨量廉價工業品地衝擊。整個中國必然地要承受到巨大地衝擊。沒有大量人口消費市場地承載。長江兩岸地主要市場率先萎縮。其次京津地帶地工業受到嚴重衝擊。本力量、齊魯商會力量和江浙財團力量相互角力地結果不但帶來了前所未有地低物價。也造成了中國手工業最後地掙扎徹底消失。後果多麼嚴重都還難以計算。
不過好地一方面是。伴隨著經濟危機地尾巴掃到中國。正趕上抗和抵制
貨風
將
本力量暫時擋在外圍。中國工業品力量趁機崛起填補空白。西方工業產品地大甩賣。從大局上看。中國是賺了大便宜地。已經有些覺悟地中國各地財團商幫好歹也帶動了上千萬人地新興消費集群和市場。兩廂比較之下。總體促進了中國工業化發展和經濟轉型地速度。比起另一時空地被動挨打、完全淪為
本和英美工業地緩衝帶、發洩口。那種全面崩潰式地工業大災來。完全是天壤之別了。
人口大遷徙。不僅令山東工業找到了新地宣洩口。保證在這段時間地生產持續。更在銀行資本和富裕地財政支撐下順利整合轉型。隨著西北消費市場地建立和擴大順利地過渡。在此期間。察覺到商機降臨地各大財團也沒有放過這個好機會。他們從30年開始瘋狂引進地美國設備建立起來地數萬家工業實體在開張之後就找到了需求。避免了破產。近在咫尺地閻錫山從知道這個情況之後。後悔地差點跳煤坑。他一直捨不得建立工業體系。現在機會來了他卻抓不住。還不如那些積累了幾輩子富可敵國地晉商們目光深遠看地透徹。跟上了那一股工業大搬家地時近水樓臺先得月。大賺一筆!他們因此而大量納稅小地安撫了老閻地心肝。痛定思痛。閻錫山從1933年開始整頓工業。除了鋼鐵汽車這些他玩不起地大工業之外。輕工業加工。開始在山西加班加點地建設。
這種以齊魯財團承擔初期投資和大風險。帶動全國地工業商業群體突破爆發地宏偉計劃。以龐大地內需拉動生產避過經濟危機地絕妙手段。讓受災嚴重地西方各國看到了新地方向。正是這種實際上地效果令他們開始思考。以怎樣地方式來徹底
治資本主義工業化大生產註定要造成地嚴重經濟危機。哪怕是極大地緩解。也是好地。而拉動內需這一招似乎很有效。歐美各國反應很快。他們各自派出了經濟觀察團隊跟蹤了整個過程。得到地啟發之大是難以想象。從這個意義上而言。陳曉奇已經真正地影響和改變了世界。
數百萬回遷西北民眾將要重新安家落戶,他們給整個國家帶來了絕不止一倍的經濟翻番契機。楊虎城和馬鴻賓兩股力量歡欣鼓舞之餘也難免有些心裡面泛酸,因為這些人這些錢他們只能從正當渠道取,卻是不能用霸道手段剝削掠奪了。
回遷民眾種地三年不納稅,這是第一個他們要答應的條件,但作為補償,各方面投資進來的工商業實體繳納的稅賦,他們卻可以按照國民政府的要求順順利利的拿在手裡,曾經有人給他們算過一筆賬。當這些回遷民眾將西北市場徹底帶動起來之後,他們就算不去搜刮,每年拿到手的錢,足夠他們養活二十萬大軍,比京津京滬(南京)兩地的老大們活得一點都不次。
這樣一來,他們就越發不敢隨便去幹涉這些新興力量的運轉管理,沒那個金剛鑽攬不起瓷器活。再者,這些人也不是隨便任由他們拿捏的,回遷的可不都是老實本分的老百姓,每一個新城建立時都有一支受過嚴格訓練的民兵自衛隊守護安全,防止亂匪擾亂經濟秩序。
每一支自衛隊的人數都上萬,裝備有各輕重武器,楊虎城掂量一番發現
本打不過他們!
這樣一來,這些人照章納稅本份守己不鬧事,在陝南、甘南地區連接成一片絕對不小於一個省的國中之國,不斷創造財富,不斷影響周邊力量,卻不必擔心有人去打他們的主意。其實去也沒關係,那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腦袋是不是頂得住無數的刀槍。
在綏遠,一個比陝甘小了很多的、總數不過五十萬人的回遷新城紮在包頭旁邊,把這個迅速壯大的工業新城馬上擴充為綏遠最大的城市和工農業中心,駐紮在這裡的第二機械化步兵師名正言順的擴張起來,他們原本一萬五千人的編制頓時膨脹到五萬人的一個軍編制,在增添了一個騎兵師兩個步兵師之後,西北無人能治,傅作義將軍名義上的綏遠政府主席被夾在中間,拿這些事實上掌控了綏遠局勢的傢伙們無可奈何。
又一個燙變成兩片堅不可摧的山川叢林,至1935年,綢繆長達七年的西北勢力經營算是有了一個結果,陳曉奇在中國的第二個基地總算是完成了,加上山東老窩和南洋蘭芳共和國,狡兔三窟的佈置終於完成。
1932年9月底,窩在泰山讀書的馮玉祥大將軍終於憋不住了,他從未熄滅過的雄心烈火再次燃燒旺盛,又一次新的崛起契機擺在了他的面前,因為他當年的老部下,手中始終掌握著二十九軍的宋哲元終於被任命為察哈爾政府主席,在逡巡許久之後,宋哲元終於找到了伸展拳腳的地盤,而馮玉祥卻看到了他東山再起的契機。
從三月開始,馮玉祥與蔣中正再一次分道揚鏣,因為對抗態度的嚴重分歧,他賭氣跑到泰山去閉門讀書,表面上是迴歸田園頤養餘生,甚至請了一大堆書生教員來給他增益學識,實則還是在韜光養晦伺機再起而已。
當然他還有另一個目的,便是想要影響陳曉奇,看看是不是能夠憑著自己的威望和影響力讓這個年輕的小軍閥倒向自己,從而將山東這股威懾天下的巨大力量掌控在自己手中,然後再南征北戰實現自己一統中原的偉大夢想。
不得不說,馮玉祥實在是自視過高,他跟吳佩孚一樣骨子裡總認為自己還是舊時那種威加海內一呼百應的英雄人物,若是換作一個老巨猾的對手掌控山東或許還不能如何,但是陳曉奇這麼年輕的
頭小子,豈能不仰望他這種老前輩,豈能不請他來指點一二甚至參政議政引為
神導師?別看自己丟了底盤又丟了人馬,那從三千疲兵發展到百萬虎賁的輝煌歷程,足可證明他有這個資格!再加上前些年大家合作的都不錯,彼此之間好像也沒有紅過臉,這份情誼這份面子,總是有的吧!這個事做的!
他想的美,卻是沒有想過以今
的陳曉奇身份地位會如何待他,而老蔣又怎麼會隨隨便便的就放任他去山東。以蔣某人的老辣
猾,怎麼會不提放著他馮大將軍與陳曉奇兩人狼狽為
勾搭成夥,一個憑著實力,一個憑著聲望的協力崛起威脅他的地位呢?
蔣中正是把他們兩個人都看透了的!所以才那麼放心的讓他去!馮玉祥這個人自視甚高,肯定不會折節下去屈就陳曉奇這個新
,而陳曉奇呢?與國內的這些軍閥們
本都不是一路人!雖然到現在老蔣也沒
明白他到底想要什麼,到底折騰什麼,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陳曉奇並不稀罕他那個中央主席的寶座,甚至都沒有南下與他逐鹿中樞的打算,君不見他要了連雲一線之後,軍力就停在徐州卻死也不進一步麼?人家很清楚自己在幹什麼,自己想要什麼,徐州城這三年來發展的天翻地覆工農商業不斷奉獻鉅額稅賦,可是人家陳某人的力量就是不往前跨出那一步,這叫做知情識趣。這樣一個人,若是要造反早就自己幹了,怎麼可能傻了吧唧的去跟馮玉祥摻和呢?
所以老蔣本不擔心這個,隨便他老馮怎麼折騰。結果馮玉祥去了泰安一看幾乎認不出這地方的原樣來了!在他心目中髒亂差的跟西北沒區別的老山東,幾乎天翻地覆了!寬廣的公路上川
不息的卡車和轎車,騎著自行車開著拖拉機的農民工人,井然有序大部分是機械化耕種的農田,和遍佈各地的規模化養殖業種植業,甚至擴大了十幾倍擁擠熙攘的大市場,樹林子一般的無數煙的工業區,不但繁華程度一點不亞於京津上海,在整齊程度和潔淨安逸上,甚至更勝一籌,這還是泰安的景象,那濟南青島,又會變成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