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僖二十五年盡二十八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貓貓看書,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經】二十有五年,,王正月,丙午,衛侯毀滅邢。(衛、邢同姬姓,惡其親親相滅,故稱名罪之。o毀,況委反。惡,烏路反。)[疏]注“衛邢”至“罪之”o正義曰:《曲禮》曰:“諸侯不生名,滅同姓,名。”傳雲“同姓也,故名”然則諸侯位貴居尊,故不斥其名。書名,則是罪絕之事,故云“罪之”也。

夏,四月,癸酉,衛侯毀卒。無傳。五同盟。

[疏]注“五同盟”o正義曰:毀以元年即位,四年盟於召陵,五年於首止,八年於洮九年於葵丘,十五年於牡丘,皆魯、衛俱在,是五同盟也。

宋蕩伯姬來逆婦。無傳。伯姬,魯女,為宋大夫蕩氏也。自為其子來逆,稱婦,姑存之辭。婦人越竟婦,非禮,故書。o為,於偽反。越竟音境。

[疏]注“伯姬”至“故書”o正義曰:伯姬,魯女。而以宋蕩寇之,知為宋大夫蕩氏也。婦者對姑之文,姑即伯姬,故知自為子來逆婦。《公羊傳》曰:“宋蕩伯姬者何?蕩氏之母也。其稱婦何?有姑之辭也。”《穀梁傳》曰“婦人既嫁不逾竟”是婦人越竟逆婦,非禮也。以非禮,故書之。紀裂繻來逆女,此雲逆婦者,姑自來逆,故即稱婦也。宋有蕩氏者,宋桓公生公子蕩,蕩生公孫壽,壽生蕩意諸,意諸之後,以蕩為氏,則此人字蕩也,故云“蕩氏”宋殺其大夫。無傳。其事則未聞。於例為大夫無罪,故不稱名。

秋,楚人圍陳,納頓子於頓。頓迫於陳而出奔楚,故楚圍陳以納頓子。不言遂,明一事也。子玉稱人,從告。頓子不言歸,興師見納故。

[疏]“頓迫”至“納故”o正義曰:圍陳而納頓子,明頓子迫於陳而出奔也。楚人納之知其出奔楚也。《公羊傳》曰:“何以不言遂?兩之也。”一舉兵而行,此兩意非因前生後,故不言遂,明此圍陳納頓子正是一事。《釋例》曰:“傳稱諸侯納之曰歸,今經諸稱納者,皆有興師見納之事,不待例而自明。故但言納,不復言歸。”歸、納不須兩見,故云“頓子不言歸,興師見納故”葬衛文公。無傳。

冬,十有二月,癸亥,公會衛子、莒慶,盟於洮。洮,魯地。衛文公既葬,成公不稱爵者,述父之志,降名從未成君,故書子以善之。莒慶不稱氏,未賜族。o洮,吐刀反。

[疏]注“洮魯”至“賜族”o正義曰:八年盟於洮,杜雲“曹地”三十一年魯始得曹田,此時不得為魯地,注誤耳。禮:先君既葬,則嗣子成君。此文公既葬,成公不稱爵者,《釋例》曰:“文公平莒於魯,未終而薨。故衛子尋父之志,魯人由此亦脩文公之好,此孝子之至,而人情之所篤,故成公雖已免喪。至於此盟會,降以在喪自名。猶武王伐紂,稱大子發,故經隨而書子。傳從而釋之,曰‘脩文公之好也’。”是說書子善之事。

【傳】二十五年,,衛人伐邢,二禮從國子巡城,掖以赴外,殺之。

[疏]“掖以赴外”o正義曰:《說文》雲:“掖,持臂也。”謂執持其臂,投之城外也。掖本持臂之名,遂謂臂下脅上為掖,是因名轉而相生也。

“正月丙午,衛侯毀滅邢”同姓也,故名。禮至為銘曰:“餘掖殺國子,莫餘敢止。”惡其不知恥詐,以滅同姓,而反銘功於器。o掖音亦,《說文》雲“以手持人臂曰掖”惡,烏路反。

秦伯師於河上,將納王。狐偃言於晉侯曰:“求諸侯,莫如勤王。勤,納王也。諸侯信之,且大義也。繼文之業。

[疏]“繼文之業”o正義曰:言繼文侯之功業,而使信義宣佈於諸侯,今納王,是為可矣。

而信宣於諸侯,今為可矣。”晉文侯仇為平王侯伯,匡輔周室。o仇音求。o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黃帝戰於阪泉之兆。”黃帝與神農之後姜氏戰於阪泉之野,勝之。今得其兆,故以為吉。

[疏]注“黃帝”至“為吉”o正義曰:《大戴禮·五帝德》曰:“黃帝與赤帝戰於阪泉之野。”《晉語》雲:“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韋昭注云:“濟當為擠。擠,滅也。”《史記》稱“黃帝伐炎帝之後於阪泉之野”炎帝即神農也。黃帝將戰,卜得吉兆。今卜復得彼兆,故以為吉也。

公曰:“吾不堪也。”文公自以為已當此兆,故曰不堪。o對曰:“周禮未改,今之王,古之帝也。”言周德雖衰,其命未改。今之周王自當帝兆,不謂晉。公曰:“筮之。”筮之,遇大有乾下離上,大有。之睽,兌下離上睽。大有九三變而為睽。o曰:“吉,遇‘公用享於天子之’卦也。大有九三爻辭也。三為三公而得位,變而為兌,兌為說,得位而說,故能為王所宴饗。戰克而王饗,[疏]“戰克而王饗”o正義曰:卜遇黃帝吉兆,是戰克也。筮得大有,是王享也。

吉孰大焉?言卜、筮協吉。且是卦也,方更總言二卦之義,不繫於一爻。天為澤以當,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乾為天,兌為澤,乾變為兌,而上當離,離為之在天,垂曜在澤,天子在上,說心在下,是降心逆公之象。大有去睽而復,亦其所也。”言去睽卦還論大有,亦有天子降心之象。乾尊離卑,降尊下卑,亦其義也。o下,遐嫁反。晉侯辭秦師而下。辭讓秦師使還。順故曰下。三月甲辰,次於陽樊。右師圍溫,大叔在溫故。左師逆王。

夏,四月,丁巳,王入於王城,取大叔於溫,殺之於隰城。戊午,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既行饗禮而設醴酒,又加之以幣,以助歡也。宥,助也。o隰音習。醴音禮。宥音又。請隧,弗許,闕地通路曰隧,王之葬禮也。諸侯皆縣柩而下。o隧音遂,今之延道。闕,其月反。縣音玄。柩,其九反。

[疏]注“闕地”至“而下”o正義曰:隱元年傳曰:“闕地及泉,隧而相見。”是闕地通路曰隧也。天子之葬,棺重禮大,尤須謹慎,去壙遠而闕地通路,從遠地而漸下之。諸侯以下,棺輕禮小,臨壙上而直縣下之。故隧為王之葬禮,諸侯皆縣柩而下,故不得用隧。晉侯請隧者,請以王禮葬也。

曰:“王章也。章,顯王者與諸侯異。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惡也。”與之陽樊、溫、原、欑茅之田。晉於是始起南陽。在晉山南河北,故曰南陽。o惡,烏路反。欑,才官反。陽樊不服,圍之。蒼葛呼曰:蒼葛,樊陽人。o呼,喚故反。

“德以柔中國,刑以威四夷,宜吾不敢服也。此誰非王之親姻,其俘之也!”乃出其民。取其土而已。o俘,芳扶反。

秋,秦、晉伐鄀。鄀本在商密,秦、楚界上小國,其後遷於南郡鄀縣。o鄀音若,國名;《字林》雲:“楚邑,楮斫反。”[疏]注“鄀本”至“鄀縣”o正義曰:言“本在商密”者,據在後移都,稱舊鄀。以為本耳。其實此時在商密,後始遷於鄀縣,國至彼縣而滅,故彼縣專得鄀名。當此秦、晉伐鄀之時,國名為鄀,所都之邑名商密,楚以申息之師戍商密者,正謂戍鄀國也。析是鄀之別邑,戍人居析地,為商密之援。

楚鬥克、屈禦寇以申、息之師戍商密。鬥克,申公子儀。屈禦寇,息公子邊。商密,鄀別邑,今南鄉丹水縣。戍,守也。二子屯兵於析,以為商密援。o御,魚呂反。屯,徒門反。援,於眷反。秦人過析隈,入而系輿人以圍商密,昏而傅焉。析,楚邑,一名白羽,今南鄉析縣。隈,隱蔽之處。繫縛輿人,詐為克析得其囚俘者。昏而傅城,不令商密知囚非析人。o過,古臥反;王音戈。析,星曆反。俗作<木片>。隈,烏回反。系音計。輿音餘,傅音附,注同。處昌慮反。令,力呈反。宵,坎血加書,偽與子儀、子邊盟者。掘地為坎,以埋盟之餘血,加盟書其上。o掘,其勿反,又其月反;本又作闕,其月反。商密人懼曰:“秦取析矣,戍人反矣。”乃降秦師。囚申公子儀、息公子邊以歸。商密既降,析戍亦敗,故得囚二子。o降,戶江反,後除注“降名”皆同。楚令尹子玉追秦師,弗及,不復言晉者,秦為兵主。o復,扶又反。遂圍陳,納頓子於頓。為頓圍陳。o為,於偽反。

冬,晉侯圍原,命三之糧。原不降,命去之。諜出,諜,間也。o諜音牒。間,間廁之間。曰:“原將降矣。”軍吏曰:“請待之。”公曰:“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遷原伯貫於冀。伯貫,周守原大夫也。o庇,必利反,又音秘。貫,古亂反。趙衰為原大夫,狐溱為溫大夫。狐溱,狐之子。o溱,側巾反。

衛人平莒於我。十二月,盟於洮,脩衛文公之好,且及莒平也。莒以元年酈之役怨魯,衛文公將平之,未及而卒。成公追成父志,降名以行事,故曰脩文公之好。o好,呼報反,注同。酈,力知反。

晉侯問原守於寺人鞮。鞮,披也。o守,手又反。,步忽反。鞮,丁兮反。對曰:“昔趙衰以壺飧從徑,餒而弗食。”言其廉且仁,不忘君也。徑,猶行也。o飧音孫。從,才用反,舊如字。徑,古定反。一讀“以壺飧從”絕句,讀“徑”為“經”連下句,垂於杜意。餒,如罪反,餓也。

[疏]注“言其”至“行也”o正義曰:杜以徑猶行者,以傳文為徑,故釋為行,上讀為義。劉炫改“徑”為“經”謂經歷飢餒,下屬為句,輒改其字,以規杜氏,非也。

故使處原。從披言也。衰雖有大功,猶簡小善以進之,示不遺勞。o披,普皮反。

【經】二十有六年,,王正月,己未,公會莒子、衛甯速盟於向。(向,莒地。甯速,衛大夫莊子也。o向,舒亮反。)齊人侵我西鄙。公追齊師至酅,弗及。公逐齊師,遠至齊地,故書之。濟北穀城縣西有地名酅下。o酅,本又作巂,戶圭反,注同,一音以轉反。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