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下文十一年盡十五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經】十有一年,,楚子伐麇。(討前年逃厥貉會。o麇,九倫反。)夏,叔仲彭生會晉郤缺於承筐。(承筐,宋地。在陳留襄邑縣西。彭生叔仲,惠伯。郤缺,冀缺。o叔仲彭生,叔又作,本或作“叔彭生”

“仲”衍字。缺,丘悅反。)秋,曹伯來朝。

公子遂如宋。

狄侵齊。

冬,十月,甲午,叔孫得臣敗狄於鹹。鹹,魯地。o鹹音鹹。

【傳】十一年,,楚子伐麇,成大心敗麇師於防渚。(成大心,子玉之子,大孫伯也。防渚,麇地。)潘崇復伐麇,至於錫<宀兒}。(錫<宀兒},麇地。o復,扶又反。鍚音羊,或作錫,星曆反。)夏,叔仲惠伯會晉郤缺於承筐,謀諸侯之從於楚者。九年,陳鄭及楚平。十年,宋聽楚命。

秋,曹文公來朝,即位而來見也。o見,賢遍反。

襄仲聘於宋,且言司城蕩意諸而復之,八年,意諸來奔。歸不書,史失之。

[疏]注“八年”至“失之”o正義曰:諸侯之卿出奔而復歸者,宋華元、衛孫林父之徒,皆書其歸,則蕩意諸之歸,亦當書之。服虔雲:“反不書者,施而不德。”衛冀隆亦同服義,而難杜雲:“襄二十九年,樂氏施而不德,《秋》所善不書,意諸之歸則是施而不德。且經所不書,傳即發文。史失之,即‘不書,史失之’之類是也。此既無傳,何知史失?”杜必以為史失者,案衛侯鄭之歸於衛也,僖公納賂而請之;衛侯朔之入於衛也,莊公興師而納之;歸邾子益於邾,自我而歸之,皆受魯施,並書於經。何獨意諸施而不德?若意諸施而不德,彼何故施而德之?秋公侯大夫失位出奔,得人力而反者多矣。若皆施而不德,不應赴告諸侯,魯以不書為是,則書者為非,何以無貶責之文?定人之謂禮,存亡之謂義。未有禮義,在可諱之竟,故杜以為史官失之,故不書於策。

因賀楚師之不害也。往年楚次厥貉,將以伐宋。

鄋瞞侵齊,鄋瞞,狄國名,防風之後,漆姓。o鄋,所求反。《說文》作“<災鄧},”雲:“北方長狄國也,在夏為防風氏,殷為注芒氏。”《字林》<災鄧},一音先牢反。瞞,莫幹反。漆音七。

[疏]注“鄋瞞”至“漆姓”o正義曰:狄是北夷大號。鄋瞞是其國名。《魯語》雲“吳伐越,隳會稽,獲骨節專車。吳子使來聘,問之仲尼。仲尼宴之,客執骨而問曰:‘敢問骨何為大?’仲尼曰:‘昔禹致群臣於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專車。此為大矣。’客曰:‘防風氏何守?’仲尼曰:‘汪芒氏之君,守封、隅之山者也,為漆姓。在虞、夏、商為汪芒氏,於周為長狄氏,今曰大人。’客曰:‘人長之極幾何?’仲尼曰:‘僬僥氏長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過十之,數之極也。’”此言“長狄”狄之長者,彼言“於周為長狄”知鄋瞞即是防風氏之後,故以《國語》為說。服雲:“伐我不書,諱之。”遂伐我。公卜使叔孫得臣追之,吉。侯叔夏御莊叔,莊叔,得臣。o夏,戶雅反。綿房甥為右,富父終甥駟乘。駟乘,四人共車。o乘,繩證反,注及下皆同。

冬,十月,甲午,敗狄於鹹,獲長狄僑如。僑如,鄋瞞國之君,蓋長三丈。獲僑如,不書,賤夷狄也。o僑,本作“喬”其驕反。長,如字,又直亮反。

[疏]注“僑如”至“狄也”o正義曰:經書“敗狄於鹹”即是敗一國也。敗其國而獲此人,傳不言是其將帥,知是其國之君也。《穀梁傳》曰:“長狄,瓦石不能害。叔孫得臣最善者,其目,身橫九畝。斷其首而載之,眉見於軾。”何休雲:“蓋長百尺。”《魯語》仲尼所云此十倍僬僥氏之長者,故云“蓋長三丈”《魯語》言“不過十之”是疑之言,故云“蓋”也。宣十五年“晉師滅赤狄潞氏,以潞子嬰兒歸”彼獲嬰兒歸,書之。此獲僑如不書者,潞國大,其君貴,故書之;此國小,僑如賤,不書,賤夷狄也。

富父終甥摏其喉,以戈殺之。摏猶衝也。o摏,舒容反。喉音侯。戈,古禾反。

[疏]“摏其喉以戈殺之”o正義曰:《考工記》戈之長六尺六寸耳,得及長狄之喉者。兵車之法,皆三人共乘。魯、宋與長狄之戰,車皆四乘,改其乘,必長其兵。謂之戈,蓋形如戈也。

埋其首於子駒之門,子駒,魯郭門。骨節非常,恐後世怪之,故詳其處。o處,昌呂反。以命宣伯。得臣待事而名其三子,因名宣伯曰僑如,以旌其功。o名,如字,或亡政反。

[疏]注“得臣”至“其功”o正義曰:襄三十年傳說此事雲:“叔孫莊叔敗狄於鹹,獲長狄僑如及虺也豹也,皆以名其子。”定八年傳稱“魯苫越生子,將待事而名之。陽州之役獲焉,名之曰陽州”知得臣亦待事以名其三子,以旌章其功也。此三子未必同年而生,或生訖待事,或事後始生,以章己功,取彼名而名之也。

初,宋武公之世,鄋瞞伐宋。在秋前。

[疏]注“在秋前”o正義曰:《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宋武公即位十八年,以魯惠公二十一年卒。卒在秋前二十六年,不知鄋瞞以何年伐宋也。

司徒皇父帥師御之,耏班御皇父充石,皇父,戴公子。充石,皇父名。o御,本亦作“御”魚呂反。耏音而。

[疏]注“皇父”至“父名”o正義曰:皇父,戴公子,《世本》文。古人連言名字者,皆先字後名。且此人子孫以“皇”為氏,知皇父字,充石名。

公子穀甥為右、司寇牛父駟乘,以敗狄於長丘,長丘,宋地。獲長狄緣斯,緣斯,僑如之先。

[疏]“獲長狄緣斯”o正義曰:服虔雲“不言所埋,埋其身首同處於戰地可知”皇父之二子死焉。皇父與穀甥及牛父皆死,故耏班獨受賞。

[疏]注“皇父”至“受賞”o正義曰:賈逵雲“皇父與穀甥牛父三子皆死”鄭眾以為穀甥牛父二人死耳,皇父不死。馬融以為皇父之二子從父在軍,為敵所殺,名不見者,方道二子死,故得勝之。如今皆死,誰殺緣斯?服虔雲:“殺緣斯者,未必三子之手,士卒獲之耳。”下言“宋公以門賞耏班”班為皇父御而有賞,三子不見賞,疑皆死。賈君為近之。如馬之言,於傳文為順。但班獨受賞,知三子皆死,故杜亦同之。

宋公於是以門賞耏班,使食其徵,門,關門。徵,稅也。o稅,舒銳反。

[疏]注“門,關門。徵,稅也”o正義曰:禮惟關門有徵,知門是關門也。《周禮·司關》“司貨賄之出入。掌其治,與其徵廛。國兇札,則無關門之徵”鄭玄雲:“徵廛者,貨賄之稅。”《孟子》曰:“關,幾而不徵,則天下行旅皆說,而原出於其塗矣。”如彼文,知出入關者必有徵稅,但不知幾而稅一也。然據禮文,城門亦有徵。必知關門者,以關門徵稅其數既多,故昭二十年“介之關,暴徵其私”是關之重異於城門。此雲食其徵稅,故知關稅也。

謂之耏門。晉之滅潞也,在宣十五年。o潞音路。獲僑如之弟焚如。齊襄公之二年,魯桓之十六年。鄋瞞伐齊,齊王子成父獲其弟榮如,榮如,焚如之弟。焚如後死而先說者,其兄弟伯季相次。榮如以魯桓十八年死,至宣十五年一百三歲,其兄猶在。傳言既長且壽,有異於人。王子成父,齊大夫。o且壽,如字,一音授。埋其首於周首之北門。周首,齊邑。濟北穀城縣東北有周首亭。衛人獲其季弟簡如,伐齊退走,至衛見獲。鄋瞞由是遂亡。長狄之種絕。o種,章勇反。

[疏]注“長狄之種絕”o正義曰:此時長狄種絕,仲尼猶雲“今大人”者,言當時呼往前長狄為“大人”未必其時有之。若當時猶有其種,吳人不應怪其骨也。但如此傳文長狄有種,種類相生,當有支胤,唯獲數人,雲其種遂絕,深可疑之。命守封隅之山,賜之以漆為姓,則是出為國主,綿歷四代,安得更無支屬?唯有四人,且君為民心,方以類聚,不應獨立三丈之君,使牧八尺之民。又三丈之人,誰為匹配?豈有三丈之為之生產乎?人情度之,深可惑也。《國語》仲尼之談,《左傳》丘明所說,通賢大聖立此格言,不可論其是非,實疑之久矣。蘇氏雲:《國語》稱“今目大人”但迸居夷狄,不在中國,故云遂亡。《公羊》、《穀梁》並雲,長狄兄弟三人,一之齊,一之魯,一之晉。何以書記異?猶如《史記》所云“秦時大人見於臨洮”郕大子朱儒自安於夫鍾,安,處也。夫鍾,郕邑。o郕音成。儒,如朱反。夫音扶。國人弗徇。徇,順也。為明年郕伯來奔傳。o徇,似俊反。

【經】十有二年,,王正月,郕伯來奔。(稱爵,見公以諸侯禮之。o見,賢遍反。)[疏]注“稱爵”至“之”o正義曰:此實大子,公以諸侯禮之。公既尊之為君,史遂從公之意。成十年“晉侯有疾,立大子州蒲為君,會諸侯伐鄭”經即書為“晉侯”史官不可反公之心。追言世子,從君所稱,更是其實故也。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