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成三年盡十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貓貓看書,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廧咎如潰,上失民也。此傳釋經之文。而經無“廧咎如潰”蓋經闕此四字。o潰,戶內反。

[疏]注“此傳”至“四字”o正義曰:傳言“上失民也”釋經“潰”文;若經無“潰”文,則傳無所解,故疑經闕此四字。《釋例》曰:“傳文‘廧咎如潰,上失民也’,今經但言‘伐廧咎如’,無‘廧咎如潰’之文。若經本無此文,則丘明為橫益經文,而加失民之傳也。”是言知經闕之意也。文三年潰逃已有例矣,復發傳者,嫌夷狄異於中國,故重發也。

冬,十一月,晉侯使荀庚來聘,且尋盟。尋元年赤棘盟。荀庚,林父之子。衛侯使孫良夫來聘,且尋盟。尋宣七年盟。公問諸臧宣叔曰:“仲行伯之於晉也,其位在三;下卿。

[疏]“其位在三”o正義曰:於時郤克將中軍,荀首佐之;荀庚將上軍,是其位在三也。注云“下卿”者,傳稱“小國之上卿,當大國之下卿”又言“衛在晉,不得為次國”則以衛為小國。荀庚若是中卿,自然當先晉矣,乃雲“晉為盟主,其將先之”直以盟主先晉,明是二人位等,以此知荀庚是下卿也。晉立三軍,將佐有六,第三猶為下卿,則其餘皆下卿也。蓋以諸侯之禮,唯合三卿,三是其正,故定以三人為上、中、下,餘皆從下卿也。卿有上、下,年賜晉三帥,皆以三命之服者,侯伯之卿,禮皆三命,上卿、下卿,命不異也。

孫子之於衛也,位為上卿,將誰先?”對曰:“次國之上卿,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降一等。小國之上卿,當大國之下卿,中當其上大夫,下當其下大夫。降大國二等。上下如是,古之制也。古制:公為大國,侯、伯為次國,子、男為小國。衛在晉,不得為次國。秋時以強弱為大小,故衛雖侯爵,猶為小國。

[疏]注“秋”至“小國”o正義曰:古制,公為大國,侯、伯為次國,子、男為小國。以土地之大小、命數為等差也。秋之世,彊陵弱,大小,爵雖不能自改,地則以力升降。諸侯聚會,彊者為雄;史書時事,大小為序。此事不可改易,仲尼即而用之。宋公在齊侯之下,許男在曹伯之上,不復計爵之尊卑。故衛雖侯爵,猶為小國,以地狹小故也。襄二十五年傳子產語晉曰:“今大國多數圻矣。”圻方千里,是晉有方千里者三四也。昭五年、十三年傳皆言晉有革車四千乘,計衛比於晉,不過當五六分之一耳,故不得為次國。其為次國者,當齊、秦乎?

晉為盟主,其將先之。”計等則二人位敵,以盟主,故先晉。丙午,盟晉;丁未,盟衛,禮也。

十二月,甲戌,晉作六軍。為六軍,僣王也。萬二千五百人為軍。o僣,子念反。韓厥、趙括、鞏朔、韓穿、荀騅、趙旃皆為卿,賞鞍之功也。韓厥為新中軍,趙括佐之。鞏朔為新上軍,韓穿佐之。荀騅為新下軍,趙旃佐之。晉舊自有三軍,今增此,故為六軍。o騅音隹。

[疏]注“韓厥”至“六軍”o正義曰:杜知韓厥為新中軍及上下新軍將佐者,以下六年傳雲“韓厥將新中軍,且為僕大夫”時晉更增置新中、上、下三軍,韓厥將新中軍,名居其首,故杜依名配其將佐。

齊侯朝於晉,將授玉。行朝禮。

[疏]“將授玉”o正義曰:玉,謂所執之圭也。凡諸侯相朝,升堂授玉於兩楹之間。於此時郤克趨進,故記之也。《史記·齊世家》曰:“頃公十一年,晉初置六軍。頃公朝晉,尊王晉景公,景公不敢受。”《晉世家》雲:“景公十二年,齊頃公如晉,上尊景公為王,景公讓不敢。”然此時天子雖微,諸侯並盛。晉文不敢請隧,楚莊不敢問鼎。又齊弱於晉所較不多;豈為一戰而勝,便即以王相許?準時度勢,理必不然。竊原馬遷之意,所以有此說者,當讀此傳“將授玉”以為“將授王”遂節成為此謬辭耳。

郤克趨進曰:“此行也,君為婦人之笑辱也,寡君未之敢任。”言齊侯之來,以謝婦人之笑,非為脩好,故云晉君不任當此惠。o君為,於偽反,下“為兩君”同。任音壬。晉侯享齊侯。齊侯視韓厥,韓厥曰:“君知厥也乎?”齊侯曰:“服改矣。”戎、朝異服也。言服改,明識其人。

[疏]注“戎朝異服”o正義曰:《周禮·司服》:“凡兵事,韋弁服。”《禮·玉藻記》雲:“諸侯皮弁以聽朔,朝服以視朝。”《聘禮》“賓皮弁聘,公皮弁賓”聘客尚以皮弁,朝賓必皮弁矣。在朝君臣同服,公當皮弁,則韓厥於時亦皮弁也。鄭玄雲:“韋弁,以韎韋為弁,又以為衣裳。《秋傳》曰晉郤至衣韎韋之跗注是也。”皮弁之服,十五升白布,衣素,積以為裳。是戎、朝異服也。

韓厥登,舉爵曰:“臣之不敢愛死,為兩君之在此堂也。”荀罃之在楚也,鄭賈人有將寘諸褚中以出。既謀之,未行,而楚人歸之。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如實出己。賈人曰:“吾無其功,敢有其實乎?吾小人,不可以厚誣君子。”遂適齊。傳言知罃之賢。o賈音古,下同。置,之豉反。褚,中呂反。

【經】四年,,宋公使華元來聘。

三月,壬申,鄭伯堅卒。無傳。二年大夫盟於蜀。壬申,二月二十八

杞伯來朝。

夏,四月,甲寅,臧孫許卒。無傳。

公如晉。

葬鄭襄公。無傳。

秋,公至自晉。

冬,城鄆。無傳。公叛晉,故城而為備。o鄆音運。

[疏]“冬城鄆”o正義曰:《釋例·土地名》:“魯有二鄆。”文十二年城諸及鄆,杜雲:“此東鄆,莒、魯所爭者,城陽姑幕縣南有員亭,或曰,鄆即員也。”成十六年傳:晉人執季文子,公待於鄆。杜雲:“此西鄆,昭公所出居者,東郡廩丘縣東有鄆城。”然則此為公叛晉,故城鄆以為備,當西鄆也。

鄭伯伐許。

【傳】四年,,宋華元來聘,通嗣君也。(宋共公即位。o共音恭。)[疏]“通嗣君也”o正義曰:文元年公孫敖如齊,傳曰:“始聘焉,禮也。凡君即位,卿出並聘,踐脩舊好,要結外援,好事鄰國,以衛社稷,忠信卑讓之道也。”其事與此一也,謂君初即位,聘鄰國耳。在魯而出,謂之“始聘”自外而來,謂之“通嗣君”言彼君嗣位以來,未與魯通,於此始通之也。

“杞伯來朝”歸叔姬故也。將出叔姬,先脩禮朝魯,言其故。

夏,公如晉。晉侯見公,不敬季文子曰:“晉侯必不免。言將不能壽終也。後十年陷廁而死。《詩》曰:‘敬之敬之!天惟顯思,命不易哉!’《詩·頌》。言天道顯明,受其命甚難,不可不敬以奉之。o易,以豉反。夫晉侯之命在諸侯矣,可不敬乎?”敬諸侯,則得天命。

秋,公至自晉,求成於楚而叛晉。季文子曰:“不可!晉雖無道,未可叛也。國大臣睦,而邇於我,邇,近也。諸侯聽焉,未可以貳。聽,服也。《史佚之志》有之,周文王大史。o大音泰。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雖大,非吾族也,與魯異姓。其肯字我乎?”公乃止。字,愛也。

冬,十一月,鄭公孫申帥師疆許田,前年鄭伐許,侵其田,今正其界。o疆,居良反。許人敗諸展陂。鄭伯伐許,取鉏任、泠敦之田。展陂,亦許地。o陂,彼皮反。鉏,仕居反。任音壬。泠,力丁反。

晉欒書將中軍,代郤克。o將,子匠反。荀首佐之,士燮佐上軍,以救許伐鄭,取氾、祭。氾、祭,鄭地。成皋縣東有氾水。o氾音凡,注同,或音祀。祭,惻介反。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