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可能!絕不可能!這不過是你的猜測而已,你以為這樣說,我就會心軟嗎?”林雲渙閉上眼,不再與他爭執:“信不信由你,我言盡於此。”周昭復離開了,離開之前,給林雲渙留下了一句話:“溫恭會死在去南疆的路上,你救不了他。”不久後,溫恭就被押送著離開了京都,去往南疆。他離京後沒幾天,便有消息傳來,溫恭等人在去往南疆的途中,路遇了一夥山賊。一行數人,盡被山賊屠戮,無一生還。
和當年一樣,周昭覆沒有騙林雲渙。不管是當年的李繼遠還是如今的溫恭,他們最終都走向死亡,而林雲渙只能看著,救不了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
林雲渙並沒有隨溫恭而去,甚至他自己都驚訝於自己的平靜。
他上奏了新帝,不再主持即將要完成的變革。他實在太累了,支撐著他走下去的人一個接一個地離去,他於是也無法再獨自堅持下去了。
有一次午夜夢迴,他夢見了自己在平城的子。那一天,平城的
光正好,還是個少年的他,與平城其他的少年郎一起,策馬揚鞭,大笑著行過柳堤、踏過亂花。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少年人肆意且張狂的笑……少年不識愁滋味。
他不再主持變革,但也沒有離開朝堂。他以謝氏王朝自建朝以來史書雜亂為由,向皇帝謀了一個史官的職位,上任後不久便開始整理並編撰一本謝氏王朝系統的史書。
這件事本不該由他來做,皇帝最初是不同意的。最後幫了他的還是周昭復,他此時已經權勢滔天,皇帝又過度依賴他,自然他說什麼,便是什麼。
林雲渙為何要編史,他與周昭復都很清楚。這也是周昭復為他說話的原因。
他們的所愛之人,都在朝堂的紛爭中被冠以汙名。他們不願讓所愛之人,帶著莫須有的汙名被後世之人謾罵。他們原是最乾淨的人,也該乾乾淨淨地被記載於史冊之中。
我將你記載於史書之中。千載之後,如今的一切或許都已被一抔黃土掩埋,我也變成了一具白骨,長眠地下。
而你,會以這種方式永遠的活著。後世之人都會記得,謝氏王朝,元昭年間,曾有一位名動天下的大將軍。你會是後人的敬仰,是讓他們在史書中一讀再讀的人。
我救不了你,但我會讓你在青史中,不朽的活著。
這是我能為你做的,最後一件事。
第39章謝謫登基的第五年,謝氏王朝再一次鬧了饑荒。在宰相周昭復的進言下,謝謫不但對此事置之不理,還整沉
於聲
之中,其昏庸程度比起當年的謝齊思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周昭復輔佐出了一個昏庸無比的皇帝。謝謫將他看作老師,看作最值得信任的人。但他卻將謝謫看作一把武器,一把用來毀掉這個王朝的武器。
他成功了。遲遲等不來朝廷救濟的百姓憤怒了,這個憂患重重的國家再次爆發了一場起義。與當年不同的是,這一次再也沒有一個謝文熙來戡平內亂了。
在周昭復的推動之下,這場起義很快席捲了全國。不久後,起義軍已至京都城外。破城,不過是幾天內的事。
謝謫終於慌了,他不敢相信,不過十幾天的時間,怎麼一切都變了。他急切地想要再見一見他的老師,可他的老師卻並不願見他。
周昭覆命人控制了謝謫,杜絕了他棄城逃跑的可能。謝謫也是在這個時候才驚覺,原來他的老師已經掌握瞭如此之大的權力,以及他的老師竟然對他如此絕情。
城中之人出不去,只能絕望地等著城外的起義軍破城而來。一道城門,擋不住全國百姓的怒火,京都的城最終還是破了。
破城的前一天,周昭復去見了林雲渙。林雲渙仍安穩地在案牘編撰著史書,他彷彿並不知道城已經快破了,他們這些人也許都會死於起義軍的怒火之下。
周昭復如同老友般與他閒聊:“你的書,如何了?”林雲渙一邊寫一邊淡淡道:“明便可成書。”周昭復笑了,自李繼遠死後他再也沒
出過那麼純粹而愉悅的笑:“如此甚好。”說完這句話後,他又道:“你還記得當年我與你說過的話嗎?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傷害過他的人。”林雲渙的筆沒有停,毫不客氣地嗤笑道:“周昭復,騙自己這麼多年有意思嗎?到底是誰害死的少蕭,你現在還不清楚嗎?你說你不放過任何人,那你怎麼就放過了你自己?”周昭覆沒有生氣,他語氣平靜:“你說的沒錯,歸
結底是我害死了少蕭。我在這世上苟活了這麼多年,實在也是累了。現在謝氏王朝要亡了,我的仇也報的差不多了,是時候該去找少蕭了。”林雲渙停下筆,皺眉道:“你這是什麼意思?”周昭複道:“還不明白嗎?我要死了。”他看著林雲渙的神情,覺得有點好笑:“我要死了,你不應該開心嗎?”林雲渙道:“你今天來究竟是幹什麼的?”周昭複道:“來見你最後一面罷了。見完了,我也該走了。”說完他就真的向屋外走去。
林雲渙看著他的背影,終是沒有出聲。
那天夜裡,周昭復終於去見了謝謫一面。他不再是剛登基的那個小孩子了,但他在周昭復面前還是和個小孩兒無異。
他親近周昭復甚至遠超於他的父親。因此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