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惺惺相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懿軒見她臉有些發白,斟茶時,手託著那並不沉重的紫砂壺,卻微微有些顫抖,不覺就在心裡輕嘆了一聲。
“那本王就多謝三小姐的誠意了,只是…”他頓了頓,又問:“這茶可有名字?”桑梓回道:“就叫君子茶如何?”懿軒微一沉,又問:“梅花竹
也就罷了,只是荷花也能算的上是君子嗎?”桑梓將斟好的茶,雙手遞到他面前,笑道:“世人不都喜歡用‘出汙泥而不染’來讚揚君子的品格嗎?荷花便是如此,‘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為何不能稱作君子之花?”懿軒將茶送到
邊,神情陶醉的深深嗅了一口茶香,初聞有竹葉的清淡,虛懷若谷,剛直不阿;細辨又有梅香細細,高風亮節,不畏苦寒;沉了心靜品,又有荷香的清幽淡遠,聖潔自好…
一杯清茶,韻味層層疊疊,清香直達心底,耐人尋味,卻又似乎被晨風雨滌盪過心靈,讓人神清氣
,心懷高遠。
懿軒笑道:“功夫茶很多人都有許多講究,三小姐這樣巧的心思,倒是第一次見識到,朕…真可以與太后煮的茶相媲美了。
父皇在世時,最喜歡母后煮的新茶,或用隔年梅花上的雪水,或親手收集花瓣上的珠,輔以各種香草,不僅生津止渴,還能強身健體。
那時候,只要得知父皇得閒去了母后那邊,我便會緊跟過去請安,御膳房的茶點,比起母后那邊,實在是差遠了。”桑梓噗嗤一笑,品著手裡的茶抿說:“久聞太后待人寬慈,如今聽王爺這樣說,便知王爺與太后的
情至親,不然,哪裡能時常蹭到太后宮裡的茶點?”在桑梓看來,宮裡的嬪妃難得見到皇帝一面,就算是皇后,八成也不喜歡與皇帝獨處的時候被人打擾,他能屢次湊在跟前不被嫌棄,可見太后是個有心
之人。
且他口口聲聲母后,而非太后,可見在他心裡,沐太后是極為親近之人。
懿軒含笑道:“是啊,太后對皇子們,一向是很寬慈的。”不是所有的嫡母,都有容人的心。
暗中瞥了眼她有些蒼白的臉頰,懿軒又問:“三小姐在桑家…過的還好嗎?不知道那天的事情,結果如何?”桑梓勉強勾,那笑容看上去有些辛澀,“那天的事,多謝王爺及時伸出援手。至於結果,父親大概也是想息事寧人吧,深究下去,也不過是像挖爛泥塘一樣,挖出一些汙穢不堪的事情來,也不是什麼有顏面的事情。”懿軒點了點頭,“從桑大人的角度來說,這樣的處置結果,倒也在意料之中。畢竟家醜不可外揚,這事深究起來,不管真兇是誰,對桑家的名聲都不好,如此便是最好的結果了。”桑梓抬頭問:“那王爺相信我會殺人嗎?”懿軒怔了怔,笑道:“人如果真是三小姐殺的,估計你現在就沒辦法坐在這兒與本王喝茶聊天了。或許早已經抱恙在身,閉門養病了。”雖然沒有直接說信任她,但他的話,桑梓聽得明白。
如果不牽扯到桑握瑜,而單純只是她有嫌疑殺了盧嬤嬤的話,以桑桓那樣多疑冷血的子,對外大概早已經宣稱三小姐“病”了,沒準用不了多久,她就會“重病身亡。”懿軒自幼見識過太多的明爭暗鬥,少年老成,看事情那目光似帶著毒針般,
若觀火,什麼都看的透透的。
桑梓重又為他添了茶,慨道:“王爺說話,真是一針見血,令小女子佩服。”懿軒邊品著茶,那眼神不覺就深了下去。
幼時在宮中,他的母親是皇后,自己又是太子,且深得皇帝的喜愛,那子尚且過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多少次都差點被那些防不勝防的手段給害的丟了
命。
現在回頭想想,才知道當初太后護著他們,是多麼的辛苦。
沐太后一生行事恪己守規矩,讓人挑不出半點過錯,一直是天下女子婦德的表率,可唯獨在養育子嗣的問題上,卻絲毫不肯讓步。
她寧可讓人說她恃寵而驕,無視祖宗規矩,冒著被大臣彈劾的風險,也要堅持將他和靜菡養在身邊。
可就是這樣,在沐太后的嚴密庇護之下,有好幾次,他和靜菡公主還是差點死於非命。
他一直在太后身邊長到七歲才搬去了東宮,儘管太后給他的都是身邊最得力的宮女內侍,可他還是不敢輕易的隨便吃自己宮中的東西。
大概是多年養成的習慣使然,就算如今榮登九五,他依然沒有吃小零食充飢的習慣。
那些戒心,說白了,還不就是為了保命嗎?
所以面對眼前這個單弱的小女子,他心中忽然就有了種惺惺相惜的覺。
他很同情她的遭遇和處境,身為男兒,幼時尚覺生存艱難,何況她還是個庶出的,也許這就是他會出手幫她的原因吧。
不過他相信,桑桓看到那個私印之後,大概以後也不會太為難她了。
所以懿軒便放下了這個話題,又跟她聊起南邊的一些事情。
可讓他意外的是,她對南邊的許多事情,比當地官員還要更清楚。
比如南國有多少田地,旱田多少,水田多少,果園多少,她都能清楚的說出數目。
南邊的商鋪,一共有多少家,每年盈利的多少,持平的多少,虧損的有多少,她也能說的**不離十。
包括河道上,哪些地方是險灘,哪些地方存在隱患,她也都說的頭頭是道。
甚至旱路上,哪個地方有山匪,遇到那些人要怎麼應付,她都能說的眉飛舞,讓人聽得津津有味,跟著她緊張不已。
因著是從百姓的角度去看問題,她對於朝廷政策的利弊,看的更為清楚,分析的頭頭是道。
她說商賈因著朝廷政策的掣肘,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她說每年那邊的知府,大概收受多少賄賂。
她說南邊百姓普遍比較富庶,但是官府盤剝稅賦也重,百姓的富庶,也只是相較於北方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