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播種須知男士必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漢國皇太子的出生,終於讓長安城裡的所有人都鬆了有一個象大皇帝這樣的好皇帝不容易,但他已經成親數年,卻遲遲無法誕下皇子,這確實令臣民們心焦萬分。

習慣了“民主、自由、平等”口號,嗯,哪怕只是口號的現代人,也無法理解,為什麼古代的人們,對皇帝會那樣忠心耿耿,什麼“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什麼“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什麼“捨生取義,殺身成仁”之類的玩意,在現代人看起來,既可笑可憐又復可悲可嘆。

可穿越而來的劉常滿,卻從自己的切身經歷中,深深的體驗到了,這個時代人們的思想。

大漢朝開國的時候,正是我中華民族——毋寧說是大漢族——的民族神的青壯年時期,人們思想進取開放,敢於不擇手段的為自己的理想打拚。不管這個理想是想稱王稱霸,還是想當個富家翁,甚至只是想多娶兩房嬌美妾。

相比起後世來說,唐朝時,我大漢族的民族神寬宏博大,包容萬物。以男人的一生作比方,如果說漢朝時候,正是男人從二十五歲到三十五歲強盛階段的話,那唐朝就是四十五歲至五十五歲的平臺階段,身體尚未虛弱,而智慧卻正是頂峰,正是民族神的黃金時期。

而到了宋朝,大漢朝的民族神,就開始徹底地走下坡路了。用劉常滿家鄉的話說。大宋朝的皇帝們,都他孃的是最沒出息的“門裡猴”對內控制做得很好,對外卻是屢戰屢敗,最後終於使北宋亡於敵手,將中華民族傳統上的領地。中華民族地發祥地黃河域都送給了敵人。

到了最後,南宋小朝廷一邊偏南一隅,一邊卻整理出了“理學”這個***玩意,拿女人的貞和生命說事,作為最後的一塊遮羞布。

結果,走入暮年的大漢族神,終於在宋人手裡被敗壞完畢。

“崖山之後無中國”因為全中國的土地。都被夷人所佔,從此以後的數百年內,雖然經過明朝的恢復,但悉明史地人都知道,在大明朝的時候,大漢族神已經腐朽無比,大漢族自然也就光榮不再了。

而後清朝入關,又一次以蠻夷之人為中華之君,歷史的車輪忽忽倒轉,中華文明不進反退。終於徹底落後於世界,再次淪陷於八國聯軍、東洋倭奴之手。

但就在這整個過程之中,皇帝,一直都是中國的神支柱,這一點卻毫無疑問。南宋小皇帝被陸秀夫揹著跳海時,軍民十餘萬一起跳海自殺;就連末代清帝儀。被本人到東北去成立偽滿洲國時,依然有許多遺老遺少前去效忠。

雖然在我們看來,這些人都是既可笑復可悲的,但在他們心裡,他們所做的卻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就象岳飛雖然手握重兵,卻依然回到臨安從容就死,用我們今天人的眼光看來,那叫愚忠。但岳飛的《滿江紅》裡,倘若最後一句變成“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百姓樂!”那就純粹是扯淡了。

關於忠君的這個思想由來,以劉常滿淺薄地理解。除了教育之外,最大的原因,便是農業社會的生活方式,所帶來的巨大限制力。

政治書上,常常將歷史時代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等等,其實,在劉常滿這個穿越者的眼裡,那都是閒扯淡。

按劉常滿的理解,歷史時代應該分為“採集與狩獵時代,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商業時代,信息時代”才對,以人們對資源地利用能力來分類,就更能理解人們的思想。

在農業社會,也就是從夏商周三代開始,農業社會的生活方式,逐漸的越來越深入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在農業社會,百姓們的所有東西,從名義上講,都是屬於皇帝的,甚至包括百姓們的身體和家人,都屬於皇帝。

而百姓能夠耕種田地,能夠獲得相對安寧地生活,則完全仰仗能有一個好皇帝來統治自己。用魯迅的話說,中國的歷史,唯有兩種時候:一種是能夠安心做奴隸的時候;另一種是想做奴隸而不可得地時候。

這話雖然有些刻薄吧,卻也一針見血。

農業時代的最大特徵就是自給自足。正因為自給自足,百姓們的生活中,才缺乏有效的協作和組織,因而在常的政治和社會活動中,很難表現出巨大的力量。

正因為沒有有效的渠道和保障表現自己的力量,所以處在最底層的百姓們,只能將自己過上好子的希望,放在能獲得一個好皇帝的身上了。

然而沒有一個皇帝會認為自己是不好的,在中國又有“為尊者諱”的“高尚”傳統,所以中國的皇帝當然都是好皇帝——只要他不亡國,不把外敵放進國內來屠殺百姓,百姓們都會真誠的把他當成一個好皇帝來崇拜的。

正是在這種歷史環境下,古代的人們,對於自己的皇帝,很多就有一種盲目的服從。而當他們發現自己真正得到了一個好皇帝,甚至是好的地方長官時,也都會衷心的祝福他,愛戴他,這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對於“與民休息”的高皇帝,大漢國的百姓就已經很了。雖然他因為平藩,在國內打了許多場仗,但百姓們卻從心底支持自己的劉姓天子。

等到大皇帝劉盈上臺之後,本不用官吏們宣傳如今天子是如何仁邁三皇,德超五帝的,老百姓們都看在眼裡。

劉常滿還記得,上高中的時候,正是叛逆時代。那個時候。也正是黨內腐敗初顯,太祖和黨都走下神壇地時候,劉常滿正處期,因此回到家後,也曾跟自己的老父親說起來過,憤憤不平的罵了幾句。

誰知。對這些東西從來不關心的父親,一個滿臉皺紋的農民,一個幾乎不識字的文盲,卻一本正經地,甚至說是極嚴肅的告訴劉常滿道:“兒子,莫管別人怎麼罵共產黨,咱不能罵。你沒過過舊社會,要是沒有共產黨。誰知道現在過的啥子呢!”其實劉常滿知道,父親是五十年代生人,也沒有過過舊社會,其實從他出生開始,已經是“新社會”但是,在父親的心裡,文化大革命以前,可能都還算是“舊社會”只有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老百姓慢慢都能吃飽穿暖後。才算是“新社會”吧。

應該來說,父親少年時的生活,還是完全的農業社會時代。雖然和大漢朝開國時候相差了兩千多年,但那生活水平和思想認識,其實並沒有相差多少。

大漢國的百姓們也是這樣。用不著官方的宣傳,用不著華麗地詞藻。更用不著刻意的去向百姓們表示什麼,百姓們自然而然的就知道,他們的大皇帝,是個比秦始皇帝、漢高皇帝更好的皇帝。

無論是十五稅一的仁政,還是平價購買民間人力物力的德音,還是新糧品種的大力推廣,大漢國的百姓們,都從中得到了切切實實的好處。

吃得飽了。穿得暖了,農閒時節去替公家幹活,不但管飯還給工錢補貼家用,這都是百姓們以前想不到地。

—用河東郡一位歷經了戰國、秦、楚、漢四代六朝的老大爺的說。如今的百姓們,算是過上好子啦!受苦不到他們那時候的一半,收成卻比那時候多了兩倍就這樣,大漢國地民間,慢慢的開始殷富了起來。

我們的祖先對於傳宗接代的熱衷,是世上任何一個民族都無法超越的。在人們的常行為規範中,甚至專門規定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終極指導思想,要求人們多多播種,多多展開“造人運動”當然,在那個沒有什麼娛樂的時代,晚上鑽進被窩之後,進行一下造人運動,那是既鍛鍊身體,又兼帶著完成了祖宗們待下來地偉大任務,百姓們自然也是樂意的。

而如今民間富起來之後,也能養活更多的人口了,百姓們對於生育,自然更加的熱衷了起來。想想我國剛剛解放那段,總共只有四億五千萬地基數,一代人就整整生出了五個多億,使我國人口飆升到十億!

劉常滿領導下的大漢國,也頗有提前呈現這個“錯批一人,多生三億”的盛況的意思。

不過雖然民間的生育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但大皇帝的三個嬪妃肚子裡,卻絲毫不見動靜,這下子,可把大漢國上下都給急壞了,皇太后呂雉更是急得要命,雖然劉常滿蠻不在乎,但她可實在坐不下去了。

因此太后宮中一道懿旨傳下,太醫院了數十個據說能夠“壯陽補腎”、“育嗣衍宗”的妙方。

但劉常滿本沒有陽萎不舉這些病,卻如何能有效果?還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劉常滿這才讓範懷上了皇子,總算了結了大漢國臣民的心事。

原來,自從當了太子之後,劉常滿就恢復了自己前世最喜歡的一件事情:泡熱水澡。

在前世的時候,在家裡的浴缸裡一泡大半天,正是劉常滿的最愛,如今雖然沒了太陽能熱水器,但當了太子,自然有條件一個巨大的木製浴缸泡澡,偶爾還能把範、蕭、呂雲三人一起鬨進澡池子,其樂無窮。

可就是這件事情,卻害得劉常滿差點斷子絕孫。

男人的子,是經不起過高的溫度的,因此,在熱水中泡上半個小時後,子就會被大部分殺滅,倖存的活也會降到極低。因子的生成周期問題,一般需要一個多月才能恢復正常。

可劉常滿是個不洗澡就睡不著覺的傢伙,如何能忍住一個多月不洗熱水澡?所以嬪妃們一直懷不上,也就是正常的了。

還是因為漢十七年的夏天天氣極熱,熱水缸裡實在是下不去了,劉常滿用微水洗了一個夏天,這才能讓範懷上了皇子。

當然,大皇帝許多年後才知道這件事情,因此在他給兒孫寫的訓示中,專門有這麼奇怪的一條:凡我子孫,當體恤天意,惜福養身,不可享樂過甚。夏只可用溫水擦洗,冬用熱水沐浴,也不得超過一刻鐘,爾其勉哉!

後世子孫雖然對這一條詔令莫名其妙,但對於祖宗家法卻不敢違背。當然,誰也不知道,這是大皇帝劉常滿為兒孫頒下的“造人播種注意事項”不過有此一條,大漢國皇家,倒是再也沒有出過絕宗斷嗣,無法生育的現象,是否與此有關,就不能妄加揣測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