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巡狩重典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新漢的書頁裡,作者推薦的全是鐵骨風,大家只要點一下就行啦,呵呵。

皇帝這個職業的正式名稱,是由創立這個稱號的秦始皇定下來的。

人君有德者稱皇,有功者稱帝,秦始皇帝所以定了這個名號,便是取其“德蓋三皇,功邁五帝”之意。人此之後,皇帝作為一個人間最高級別的職業名稱,便固定了下來。

劉常滿記得,自己在後世看書時,見上九歌中唱道:“一佛主二仙,三皇帝四官。”那自然是也把皇帝算成一個職業了,可見我國自古以來,對於皇帝這個玩意的本質,都認識得很清楚——它也不過是一種職業罷了。

不過說起來,除了“一佛主二仙”這兩味人間不存在的職業之外,皇帝自然就是人間最高等級的職業,站在金字塔的最頂端了,一般來說,在同一個時段,一個國家中,只能有一個人做這個職業,所以當然賦予它了不少特殊

掌握了最高權力,又是獨一無二的職位,所以歷代的君王,還有那些臣子們,就為皇帝想了不少法子,來彰顯皇帝的尊貴和獨一無二。

於是,皇帝說話不叫說話,那叫叫“聖旨”;皇帝吃飯不叫吃飯,那叫“用膳”;皇帝走路叫不叫走路。那叫“起駕”;皇帝出行不叫出行,那叫“巡狩”甚至,皇帝被人趕出了宮,那不叫逃命,那得叫“蒙塵”;皇帝和女人xxoo不叫,也不叫。更不叫“敦倫”那得叫“臨幸”;皇帝不幸掛了,也絕不能叫死,亡,那得叫“山陵崩”叫“龍馭上賓”叫“龍歸大海”!

當然,對於皇帝本人來說。臣下對他一舉一動地過份關注,也會到極不舒服。比如說和妃子們xxoo一,某月某,上幸南殿”於是後倘若住在南殿中的範懷了孕,起居郎們就可以本這條記載,查出皇上播種的具體期,以便為皇子的出生時間提供準確依據。

倘若某一天哪個妃子懷了孕,卻和皇上臨幸的時間對不上號;或是皇上臨幸了,起居郎竟然沒記上。那可就是天大的麻煩了。

據說在秦始皇帝地時候,哪怕是他和嬪妃正在xxoo的當兒,旁邊會有兩個太監站著,隨時聽命侍奉。不過劉常滿可沒這種變態的嗜好,他睡覺的時候就嚴屋子裡有太監和宮女,至於摟著嬪妃的時候。更是絕不允許有人前來打擾。

然而女人生了孩子之後,這注意力確實轉移到孩子身上太多了。

就連素來最愛膩著的呂雲——她也是第一個被哄著和範一起大被同眠,讓劉常滿享受一龍二鳳樂趣的,而且很放得快,絕不象蕭那樣,直到現在四人同眠還是半推半就的——也不象以前那麼愛來膩著表哥了,她更多地神都放在了女兒身上。

平時一回到宮中,三個女人都會想方設法的討他的歡喜。可如今不一樣了。三個女人的一多半力,都放在了兒女身上,讓劉常滿覺得悵然若失的同時,卻也有那麼一種解脫的覺。

是時候了。也該出宮去“巡狩”一番了吧?劉常滿自嘲的想著。

對於兒子要出宮,到全國各地去看看,呂雉倒也沒什麼意見。

這個時候不象後世,皇帝幾乎寸步不能出宮。先秦時代的小國君王就不用說了,從秦始皇稱皇帝開始算起,到現在為止,排在大皇帝前面正式名義上的皇帝僅有位:秦始皇帝,秦二世皇帝,漢高皇帝劉邦。

秦始皇帝一生出巡次數甚多,幾乎每隔兩年就出巡一次,而且一去就是幾個月大半年的,最後還死在出巡地路上;秦二世皇帝也是一登基就出巡。而劉邦就更不用說了,他即位後天下未靖,帝都也未定下,因此出巡出征的次數竟然是最多的。

而劉盈即位後,至今尚未出巡過。雖然大皇帝在天下名聲極響,但“巡狩”乃是展現皇家武力的重典,一如後世的領導人們“國慶大閱兵”一般,有彰顯武功之意,呂雉還是很贊成的,她甚至提議,讓兒子把拱衛帝都地中尉部隊半,去全國好好的轉上一圈,讓天下人都看看咱大漢不過劉常滿可不能象阿媽那樣胡思亂想。帶著二萬多人的部隊,出去轉上一圈?那簡直是開玩笑。但轉念一想,阿媽說的倒也有些道理,畢竟這“巡狩”一事,乃是皇家重典,按照自己原來想的那樣,過於簡單了也不好。

—於是劉常滿改變了自己的想法,特意把韓信召回,命令他在中尉中選五千兵——全都要步騎皆能的兵,拱衛自己出行。

皇帝出巡,自古以來都是要在史筆上大書地大事。在秋時代,周王被晉文公召到河陽見面,天子淪為諸候頤指氣使的對象這樣的窩囊事,《秋》裡也還得記上一筆,當然,善於為尊者諱的孔老夫子,改寫為“天王狩於河陽”要說起選兵佈陣地本事,天下確實沒有人能強過韓信。不過對於劉盈讓韓信帶兵拱衛自己出關,呂雉是絕對的不同意。

在她眼裡,這個韓信,始終是個不可靠的人物,雖然當年劉邦把他吃得死死的,但兒子畢竟還小(嗯,在母親眼裡,兒子永遠是長不大的)。倘若路上韓信突然發難,以他的軍事能力,就算只有五千人馬,照樣也可以造成不可預測的破壞。

雖說當初劉常滿重新立韓信為王時,呂雉沒說什麼,但那個時候,是她存了私心,想讓劉常滿立韓信為王,率先破了劉邦“非劉不得為王”的白馬盟誓,好為自己的兩個兄弟立王趟路。

而且韓信雖然被封在河套,但有秦瑩這個出身水一帶的女將軍鎮守長城一線,韓信微有風吹草動就能偵知,諒他也做不起怪來。

可要是讓他跟著去巡行,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現在韓信的兒子也十幾歲了,就算他不為自己打算,說不定還會為兒子打算呢!呂雉可是深深理解這種心情的,所以她當初差點把韓信、戚懿、彭越一幫子人全都幹掉,說到底還不是為了兒子!

因此她堅決不同意讓韓信跟著出巡,劉常滿也拿她沒有辦法,只好在韓信選出兵士後,讓夏候嬰為主將,跟著自己。

要說起來,夏候嬰的軍事能力跟韓信差得沒邊,就連劉常滿的指揮能力也要比他大了不少,不過夏候嬰有一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忠心。

夏候嬰原來不過是沛縣縣衙的馬車伕頭,因為與劉邦情極深,經常在一起玩鬧,成了好朋友。而後劉邦與他撲擊為戲時,不慎把他擊傷,縣裡要治劉邦的罪時,夏候嬰拒不承認是劉邦擊傷的,結果被打了幾百藤條,吃盡了苦頭。

(前面有個兄弟提出,說是漢文帝除刑時,改為笞三百,笞五百,還是量刑過重,其實兄弟是誤解了。當時的笞,用的是藤條,可不是電視裡常見的那種水火,大板子,笞刑打出的,只會是皮之傷,疼是疼了點,但和杖刑打出筋骨之傷,致人傷殘還是大有不同的。)後來彭城大敗之後,又是夏候嬰駕車載著劉邦逃命。那是劉邦一生中最為危險的時刻之一,想當初,陳勝王就是在乘車逃命時被車伕莊賈所殺的。但夏候嬰卻憑藉自己的車技,把劉邦帶出了險境。

而且,在逃到沛縣一帶時,還冒著生命危險,救了劉常滿和劉樂兩人。

因此,呂雉母子三人,對於夏候嬰都極為,劉盈即位後,當即加封夏候嬰兩千戶,又把長樂宮北邊最近的一座大宅子賜給了他,號曰“近我”以示尊崇。

如今夏候嬰雖然也年將六十,不過要說起來,在武將中,當然以他帶隊,呂雉最為放心。

“那好吧,阿媽既然如此說,就讓太僕帶兵好了。隴王那裡,我自有安排。”對於呂雉提出來的這個人選,劉常滿確實沒法拒絕。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