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百姓們立刻換上了謙卑的微笑,滿面堆笑的說:「倆小孩不懂事而已,您都累那麼久了,趕緊休息一下吧!」百姓們有的遞
巾有的送茶水,殷勤的更是趕緊上來攙扶。張道年也不再細問,而是坐在樹
下擦著汗
一口氣,當知縣當得如此親民,恐怕天下難尋第二了。
張道年上任之後,不僅很快的安頓好這一方的饑荒,讓百姓們重新過上漁耕的生活,更是雷厲風行的懲治了大批的貪官和魚百姓的地主惡痞,將這些為害一方的人全送進了牢房。
重刑之下就連原本衙門裡的舊差都不放過,這種公正廉明的態度再加凡事親力親為,平易近人,早在當地樹立了無上的威信,成了百姓愛戴的好官。
「休息不了呀!」張道年看著頭算著時間,苦笑著說:「太子爺的惡鬼營糧草的補給一會兒得從咱們縣過,可這會兒運送糧草的勞力不夠,一會兒我還得再找點人一起運送糧草。」
「大麼你怎麼不早說呀!」一位似近百之年的老翁立刻急得直跺腳,有點資怪的說:「這樣的大事比我們這些小田小地重要呀,早說的話我們就招集鄉親們一起去幫忙了。」
「萬萬不可呀!」張道年一臉惶恐的擺著手說:「太子爺可是有嚴令在前,惡鬼營駐紮不可給河北百姓帶來麻煩。況且趙娘娘現在還在通陽,她可是最關心咱們這的百姓,被她知道我讓你們去當運糧工耽誤了農時,不得扒了我的皮呀!」
「誰說是您讓的呀!」一箇中年婦女不樂意了,嚷嚷道:「太子爺獨寵咱這地方誰不知道,再說了趙娘娘都已經是妃選了,能出點賤力那是咱們的榮幸,一家人哪有兩家話呀!」
「就是就是!」其他人也是起鬨道:「咱這破地方原來田都荒廢了,太子爺給種子給糧食,還把您這大清官給派來了,這分恩情哪是出點力氣能還的,您就別推辭了。」
「鄉親們!」張道年眼圈泛紅,彎抱手說:「張某代太子殿下謝過眾位了!」
「別、別,您這是折我們的壽呀!」
「就是,只要太子爺用得上,老命我都可以給,別說就是推推車送送糧了。」一群百姓惶恐萬分,趕緊拉住就要鞠躬的張道年。這邊一直好聲的安撫著,那邊已經有靈活的青壯年開始拿著大鑼,一鄉一村的開始敲開了:「鄉親們!太子爺的押運糧草就要過咱們縣了。能幫忙的都出來呀,誰他媽犯個懶,生兒子沒眼。」
「惡鬼營的糧草需要壓運,咱老王村的青年都給我滾出來。別管什麼農不農忙的,全給我幫忙去,誰要不出來以後別進老王家祖墳了!」敲鑼打鼓的漫天吆喝下,滄州縣各地竟然集結了兩萬多的民眾。除了挽起袖子的青壯年外竟然還有一些拿著菜板的婦女,一個個甚至還揹著大黑鍋拿著鐵勺子,一問人家竟然說「出不了多少力氣就去幫將士做飯」,個個都是一副虔誠的樣子,彷彿是要去送死一樣。
張道年一看時候差不多了,趕緊帶著人跑到了滄州境的邊界,等著運送糧草的隊伍前來。
張道年深知民心的重要,此舉一半是發自肺腑,一半是在為太子府聚攏民心。
大起大落的時候多了,他也不甚在意官位的高低,但面對許平的提攜之恩也是不已,只能盡心盡力的安撫好這一方百姓,才能對得起自己的清名和主子的信任。
百姓們彷彿是在等著什麼神聖的事一樣,一個個面興奮的看著大道。還沒等來送糧的隊伍出現,突然卻是從山間小道里,衝出了一隊約莫五百餘人的鐵甲騎兵。
人群立刻出現了一陣騷動,騎兵卻是沉默不語的奔騰而來。剛勁有力的馬蹄聲帶著揚起的硝塵一直衝到了張道年的前面,一個首領策馬上前,怒目喝道:「大膽刁民,竟敢在此攔路。」
「不是!」張道年趕緊從人群裡走出,一邊穿著官服,一邊慌亂的解釋說:「微臣張道年,在此等候押運糧草的車隊,在此的皆是前來幫忙的滄州百姓,望將軍明查。」
「真是張道年呀!」首領環視了一眼突然哈哈一笑,上前笑呵呵的看著他,抱著拳頭道歉說:「剛才沒看清楚張大人在此,多有得罪了。」來人正是一直負責押運糧草的老四,張道年一看是他這才鬆了一口氣。這時候遠遠的也看見了一輛輛馬車朝這走來,趕緊揮了揮手說:「好了,大家上去幫忙吧!」
「去吧!別想得太輕鬆了。」老四苦笑了一下,話裡有話不知道是欣還是無奈。
張道年循著他的話一看,頓時驚得目瞪口呆。惡鬼營目前駐紮河北才兩萬人而已,所需糧草也不是很多,但眼前的押運隊伍竟然已經多達七萬之眾。而且看裝束卻都是平民百姓,連半個運糧兵都看不見。
「這……哪來如此多人?」張道年驚得目瞪口呆,七萬之眾足可運送三十萬大軍的糧草了。
老四苦笑了一下,說:「進了河北境內時運糧兵都沒事幹了。一路走來幫忙的百姓越來越多,四百輛車的糧草走到你這,你猜怎麼了?」
「怎麼了?」張道年心裡一突,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事。眼下鎮北王已經西逝,朝廷明顯要打津門了,糧草可是出不得半點的閃失。
「變成了六百輛!」老四說話的時候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無奈。莫名其妙的多了兩百多車糧食,這不知道該上哪說理去了,雖然很多都是雜亂的糧,但卻不難看出主子和趙娘娘在這的影響力。
「啊……」張道年驚得目瞪口呆,雖說河北是在大災過後是恢復得最快的地方。但兩百多車糧食該是多少百姓的口糧呀!這些人該是怎麼從牙縫裡擠,才能擠出這麼多的糧食。
張道年的眼圈有些溼了,這些百姓心裡都知道誰對他們好,對太子府的愛戴是民心所向,不枉費主子爺一直盡心盡力的救助他們,看來一切都沒白費呀!
「擠什麼擠,這車是我們推的!老子是通陽縣人,趙娘娘可是我們那的人,你也敢和老子搶位置!」
「滾蛋,老子以前落草的時候可是在猛虎寨。我還給趙將軍做過飯呢!你這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給我滾一邊去。」
「幾個不長眼的小免崽子搶什麼搶,告訴你,老子四個兒子三個媳婦兩個女兒全在酒廠裡幹活,這次我這把老骨頭也得出點力氣,誰和我搶小心我柺杖就敲誰。」運糧時因為人大多甚至出現了你推我搶的情況,老四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了,只是溫和的勸說著大家別煩躁,又立刻指揮著長長的運糧隊伍朝水泉的方向靠攏。
張道年和其他被派來幫忙的太子門生一瞬間明白了何謂人心,並不是那些書上所讀的歌功頌德,也不是帝王偉業功成名就的輝煌,而是這些普通百姓的擁戴。
只需兩千糧兵運送的糧草竟然有幾萬百姓運送,民心所向的聖主還有什麼可以為敵的無知之徒?
途上還有不少的人前來幫忙,老四是好說歹說才勸退了一些,但每輛馬車卻最少有上百人輪的推進,行進速度之快也是讓人驚喜不已。
第三章皇權無情清運河長匯入海洋,一直是各地通貿的水運聖域,
過京城一直綿延至高麗的方向,途經之地就是直隸、河北、津門這些時勢動亂之地,是京城通往各地最便捷的河
,也是號稱水上商路的線路。
動亂讓這條孕育了北方貿易的運河變得冷清,很多碼頭都沒了昔人聲鼎沸的繁華,原本水面上來來往往的客船也少了許多,可以看見一艘艘大貨船停靠在岸邊,船主們為越來越少的活計而唉聲嘆氣。
長長的河面上青波盪漾,兩旁的高山水依舊安詳寧靜,河邊的小村莊炊煙裊裊。百姓們的生活除了不再富裕外,似乎沒受到多大的影響。
只是碼頭上以往人聲鼎沸的吆喝都不見了,閒置的船舶顯得是那麼的孤單。
紀龍盤踞津門後這條水路就沒了往的熱鬧,即使朝廷沒有封鎖但客商們擔心貨物的安全,也不得不忍痛停止了往津門的貿易。
河面上有三艘大船順而下,朝河北的方向而去,大船皆是沉木建造,顯得十分厚實,緊緊嵌著鐵條看起來分外堅固,揚起的大帆
風擺動很是動
,船頭上掛著一面面的大旗,沒有番號,但碩大的排場一看就不是尋常之物。
一艘大船被保護在中間,船身碩大無比,比一般的客船還大上一倍。在船頭更是有一個木雕的鬼頭,栩栩如生的讓人望而生畏,眼裡的無邊殺意,彷彿要喝退所有陳屍河底的冤魂一樣。
船頭大大的甲板,起碼能容納一、二百人從容而坐,但這時候卻只有一個高高的頂蓋遮住烈。四周林立的卻是持刀的護衛與忙碌的丫鬟,雖然裝飾上不是很奢華,但從這個規模上來看就知道主人不是簡單的人物。
大船揚帆而進,破開風的聲音引得兩岸人群紛紛駐足觀看。清運河上雖然也不少的大型船隻,但現在已經難覓蹤影,不少人猜測是不是哪個大官或是富家公子出遊才有如此大的排場。
許平很是愜意的躲在傘下,躺在太師椅上。一邊搖晃著,一邊享受河風的輕撫。懶洋洋的說:「這才是生活嘛!沒事打什麼仗呀!遊游水看看風景不好的嘛!」許平確實是舒服,腿下小米和巧兒一左一右的按著腳,身邊還站著不太情願的美岳母應巧蝶。小蘿莉、少女和美婦的組合,光是看就讓人賞心悅目了,哪還有空看什麼風景呀?
巧兒依舊打扮得很是天真可愛,本來就是幼的小蘿莉,穿起純真的草綠裙更顯得可人。小手緩緩的捶著許平的腿,竟然很乖的沒半點怨言,原因還是因為嘴裡
滿了零食,沒辦法發揮她的伶牙俐齒。
小米依舊溫順體貼,破身過後變得越發水動人,眼裡的濃情
意和嬌羞的凝視,甜得都快讓人醉了。
米家落魄以後,許平並沒有怪罪於她,也沒有大張旗鼓的用這件事為自己樹立威信,反而一如既往的疼愛,更把她年幼的弟弟接進府裡。如此多的恩龍,讓她不盡,甚至都覺得自己如墜夢中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