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單騎一劍江湖客萬里西風瀚海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紫黃雲望眼遮,徵韃未解又天涯,可堪綠鬢鬥霜華。
剩水殘山思故國,荒沙瀚海乏仙槎,豪情猶在莫興嗟。
——調寄浣溪沙漠漠黃沙,驕陽似火。這正是蒙古庫裡戈壁上最炎熱的季節,七月裡的某一天的中午時候。
大地都好似不過氣來,在這萬里無垠的大沙漠上,一切都好似靜止了,看不到什麼有生命的東西,只偶爾可以看見沙石堆中綻出的幾
野草。可是就連這沙漠中生命力最堅韌的野草,也已經桔萎焦黃,縱有風來,它也不會
風起舞了。
沒有靜止的只有沙。一陣狂風過後,
沙四散,儼若驚濤。沙跟著風移走,就像水在地面上
過一樣。風沙起處,陽光也染成了一片黃。黃沙漫天的
離煙霧之中,略略帶著一些淡紫的輕藍
,使人遠遠望去,總好像那遙遠的地方是一個浩瀚的美麗的海洋一樣。可是任是眼睛再好的人,也看不清楚哪兒是天地相接的地方!
這真是天地間罕有的奇觀,只有在大戈壁才能見著的奇景。
在這萬里無垠的大沙漠上,當真是一切都靜止了嗎?在這七月裡的中午時候。
不,這只是往常的情形,但今天卻有例外。
除了沙之外,還有一個人。他是一個約莫二十三四歲的
豪少年,騎著一匹馬,正在庫裡戈壁上冒著風沙前行。
這少年從來沒有過在沙漠旅行的經驗,此際他正震驚於眼前的奇景,心裡想道:“前人形容‘瀚海’(沙漠)的沙說是:‘積河成旱,狀如驚濤。遇風則
,乍聚乍散。’形容得真是一點不錯。”這少年人是從中原來的,他曾經為了這次深入漠北的萬里壯遊做過一些準備功夫,讀過一些有關沙漠的遊記,學過蒙古的語言。看過許多有關蒙古各個部落的風土人情的記述。但如今身歷其境,他只覺得書上所描寫的遠不及他所見到的十一,是如此的雄奇而又如此的令人怵目驚心!
這少年只是震驚於眼前的奇景,卻無心欣賞這眼前的奇景,在這樣炎熱的陽光底下,他的整個身體就像一塊塊要溶化的羊脂,他騎的一匹千中選一的國外良駒,也在口吐白沫,幾乎走不動了。而且更要命的是,他所帶的乾糧和食水也快要用完了。
這少年在黃沙漫天之中,了一口熱風,只覺身體就似要著火焚燒似的,十分難受。他想喝一口水,一看水壺裡的水,已是隻剩下薄薄的一圈了。這個大沙漠不知何時方能走出,他苦笑一聲,只好又把壺蓋蓋上。
這少年苦笑一聲,心裡想道:“人生際遇之奇,往往出人意外。我以為是要到江南去的,誰知卻到了漠北來!”原來這少年姓李名思南,本是山東武城人氏,這次他到蒙古來,乃是奉了母命來尋訪他父親的。
山東武城早已淪陷在金國的統治之下百有餘年,南宋偏安江南也差不多有一百年了。李思南本來是將門之後,他的曾祖曾在韓世忠手下當過一箇中級軍官,宋室南遷之際,沒有隨行,從此便以務農為生。到了他的父親李希浩這一代,家道中落,和一般農戶,已是沒有多大分別。李家的家傳武藝,也因數代務農,逐漸失傳,一代不如一代,到了李希浩,只是會一些尋常的弓馬,談不到有什麼武功了。所幸他知書識字,在鄉下開了一間私塾,務農而兼教學,勉強也還可以混混子。
金章宋泰和六年(宋寧宗開禧二年,公元一二0六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受各部落推戴為“成吉思汗”興兵伐金,李希浩被蒙古兵擄去作夫子。這次戰爭,因蒙古有事於西夏而移兵西向,全國得以苟安,但金國的戰爭結束了,李希浩卻沒有得到釋放,推想可能是蒙方缺乏人力把民夫都帶回去了。
李希浩被擄之時,李思南只有三歲,他的這個名字,是他父親取的。宋室南遷,中原父老,遙盼彼旗,百年來仍是在異族統治之下,李希浩思念故國,是以把兒子名為“思南”七歲那年,李思南有了一個奇遇。他父親童年時代的一個好友在少林寺學技,此時已經成為一個名滿江湖的大俠,回到故鄉,訪尋舊友,得知李希浩的不幸遭遇,不勝嘆息。他見李思南聰明伶俐,遂收了這個故人之子做了他的第二個弟子。
匆匆十載之後,李思南已是學成出師,他記著父親命名之意,準備待母親百年之後,便即投奔江南。居家數年之中,他與抗金志士也常有來往。
到了今年天,有一個當年與他父親同被俘往蒙古的民夫逃了回來,據說他在七八年前見過他的父親,後來就不知消息了。
李思南的母親年紀已老,夕思念丈夫,因此就要李思南到蒙古尋父。她怎想得到李思南尚未得知父親的下落,就已被困在這沙漠之中。
李思南咬了咬牙,嚥了咽口水,稍稍潤溼那快要冒煙的喉嚨,極力忍受著口渴的焦渴,此裡想道:“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在,我就得繼續前行!”好在這時狂風已過,沙漸漸靜止,雖然仍是驕陽似火,大地則已恢復晴明,呼
也沒有那麼艱難了。
李思南簇馬緩緩而行,只盼在這沙漠上出現奇蹟,發現綠洲。不料綠洲未曾發現,卻先發現了一堆白骨。
那是在狂風“搬開”了一個沙丘之後,所暴出來的一堆白骨。因為它是埋在沙丘下面的,還未曾給狂風吹得東零西散,排列得雖然凌亂無章,大體還可以看得出是兩具屍體。兩個破碎了的頭顱上還覆蓋著濃密的黑髮。看來這兩具屍體生前應該是中年漢子。而且是死了還沒多久的,所以頭髮都未脫落。
李思南想了一想,便明白其中緣故。沙漠中的兀鷹是喜食腐的,這兩個人一死,身上的皮
便已給兀鷹啄食盡了。
李思南不骨悚然,知道只要自己一個支撐不住,倒了下來,便將變成這樣的一堆白骨!
李思南正自觸目驚心,忽聽得極為刺耳的“嘎嘎”叫聲,抬頭一看,頭頂覆蓋著一片“黑雲”卻原來是一隻碩大無比的兀鷹,兩隻翅膀張開來足有一丈多長!他剛剛看到被兀鷹啄盡皮的白骨,這隻食人的兀鷹就來到了!
李思南怒道:“好呀,我是活人,難道你也敢食我?”只見那隻兀鷹從他頭頂掠過,向他前面的一個沙丘俯衝下去。
李思南眼光一瞥,已經發現那裡有一個人!臉朝下的俯臥在沙之上,不知是死人還是活人。但四肢無缺,縱是死人,至少也是一具完整的屍體。李思南這才知道,兀鷹是要去啄食那個人的。
李思南大怒,張弓搭箭,“嗖”的一箭就過去。弓如霹靂,箭似
星,恰好在那兀鷹的巨爪將要抓著那人之時,
個正著!
李思南雖然甚為疲累,畢竟是個具有內家真力的武功高手,這一箭的勁道非比尋常,那隻磨盤大的兀鷹吃了他這一箭,痛得難當,不敢停留,帶著箭就飛走了。
李思南跳下馬來,過去察看,把那人翻轉過來,只見頭部血模糊,早已死了!李思南嘆了口氣,心道:“費了偌大氣力,不料救的卻是個死人。想必這人一死,就遇上風沙將他掩埋,倖免做了兀鷹口中的食物。但這人是什麼人呢?”這人的
間懸有一個草囊,李思南心裡想道:“我且看看他有什麼遺物,要是能夠
清楚他的身份,知道他是哪裡人氏,將來回去給他的家人報個訊也好。”於是便搜查這人的草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