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連忙追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此刻心念一動,深深了一口氣,腦中回想起金鐘罩第七關的口訣,依訣行功,覆蓋全身的金光陡然大盛,像是一個刺眼的光源,強烈放
熾盛金芒,將陰暗的樹林照得透亮。
在金芒閃爍的同時,孫武周身所環繞的護身勁也是不住增強度,真氣竄走四肢百骸,體外氣
旋動,方圓一尺半的空間內疾風大作,飛砂走石,聲勢極為驚人。
只是,孫武照訣行功,連催十餘次真氣,卻都毫無例外地半途潰散,沒有一次能夠依口訣行功全身,自知功力雖有長進。
但仍不足以把金鐘罩催上第七關,這件事倒也正常,因為從金鐘第六關到第七關,通常需要三到五年的修練時間,自己明知此事,卻因為一場惡鬥迫在眉睫,強行運功闖關,結果當然是不成。
(可是說不定我…再試一次吧!不想就這麼放棄,孫武凝氣運功,再一次將真氣依循口訣衝闖關。
但真氣才一提運,異變突生,整個人彷佛瞬間由高空墜落地面,全身真氣洩散潰亂,大量冷汗打溼了衣衫,跟著便是一陣叫不出口的猛烈疼痛。
疼痛的源頭是丹田,剎那間,小腹像是被千刀捅刺,如果不是因為身上沒半絲力氣,這一下肯定會痛到在地上滾起來,孫武不住深呼,努力把這股劇痛平復下去,老半天發不出聲音來。(…走火入魔嗎?以前從沒有這樣過…呃,又是碰到
體極限了嗎?
孫武念及自己身體的隱患,大是擔憂,因為如果自己的身體不能承擔真氣運轉,那即使自己短期內把力量倍增,仍是難以用在實戰上。(力量不提升,本沒有勝算。
提升了力量,卻馬上要完蛋,這種腹背受敵的仗要怎麼打?這顯然是個難解的問題,不過孫武一時間也無法多想,適才催運真氣衝過猛,丹田震盪,佛血舍利所造成的內患隱隱有復發徵兆。
為了亡羊補牢,孫武嘗試自運《洗髓經》療傷。(做這種事情本沒意義,我以前又沒練過《洗髓經》再怎麼臨時抱佛腳,也不可能這麼快就有效啊!儘管明知如此。
可是丹田痛得厲害,死馬當活馬醫也要試一試,孫武回想《洗髓經》的首章,依循功訣緩緩行氣。
“…宇宙有至理,難以耳目契。凡可參悟者,即屬於元氣。氣無理不運,理無氣莫著。併為一致,分之莫可離。”文謅謅的口訣,比金鐘罩難懂得多,如果不是之前請教過苦覺、苦星,還真是不曉得該怎麼翻譯。像《洗髓經》這一類的王道武學,入門首章通常都沒什麼難度,極易上手。
但是當真氣於體內迅速動,各歸
位,
悉得沒有一絲窒礙,孫武還是吃了一驚。
“…並行不相害。理與氣即是。生處伏殺機,殺中有生意。理以氣為用,氣以理為體。即體以顯用,就用以求體。”轉眼間,洗髓真氣已運行了一個周天,丹田的疼痛大為消減,整個人神清氣,連頭腦也都變得分外清楚。
睜開眼睛,少年發現自己的身體發著微弱紅光,《洗髓經》首章竟然就這樣輕而易舉地練成了。
(這是…怎麼回事?難以置信,雖然孫武一直自認資質聰穎,不過應該也沒有天才到這種地步,瞬息間練成《洗髓經》首章,幾乎是沾手就學會,天底下有那麼不合理的事嗎?
如果沒有,那麼就只剩下一個最合理的解釋了…為了要印證這個想法,孫武散勁收功,重新深一口氣,嘗試練起另一項鎮派神功。
片刻之後,當自己的身體盈發一層淺淺藍光,孫武曉得自己已經練成了首章《易筋經》“易筋、洗髓…慈航靜殿兩大神功,還真是簡單啊!怎麼好像不知不覺就練成了呢?”少年輕快地說著。
甚至笑了起來,不過這陣笑有多諷刺,只有他自己才覺得到,這樣回想起來。
自己從小的學習壓力還真是重,這麼多門上乘絕學被亂七八糟地過來,虧自己還以為十年來只專心修練一樣武技,以此為傲。
(難怪,兩本經書的首章,裡頭的文字看來有些眼。胡伯伯…師門的不傳神功,可以這樣子對外人傳了又傳,一傳再傳嗎?你比任徜徉更沒有版權觀念啊!***也許,胡燕徒存著其它考慮,假如是苦茶方丈委託他養育私生子,並且傳授武藝,那麼就不算是洩漏師門神功了,孫武想到了這個可能
,正在思考,突然聽到周圍有一下異響。
“誰?出來?”本以為是刺客,但孫武一喝之後,周圍竟然跑出二十多個青壯僧人。這二十多名年輕僧人,最年長的大概三十出頭,最小的卻是十歲小沙彌,全都用一副很熱切的眼神看著孫武。
記得聽長老高僧們提醒過,寺中的年輕一輩,對自己似乎並無好,剛剛練功過於入神,沒能發現附近來了這麼一大票人,孫武以為一場衝突即將上演,哪想到這些大小僧人竟然不約而同地拜倒。
“拜見掌門人!”
“啊,各位,不要這個樣子,請起…請起…”被這麼多人跪拜,少年手足無措,忙著將人一一扶起,而這絲毫沒有架子的親和態度,則是讓他贏得了所有人的一致好。
“掌門人真是百世難逢其一的天才啊!慈航靜殿史上,從沒有人在一內練成《易筋》、《洗髓》初章的,而您一練即成,太了不起了!”《洗髓經》、《易筋經》運行時有其特
,眾僧俱是慈航門徒,一看就知道孫武是首次修練,對他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圓功,嚇得下巴快掉下來,又聽他說這兩門神功太過簡單,登時佩服得五體投地。
“掌門人天縱英明,是慈航靜殿創派以來的第一人啊!難怪您不出家也能當掌門,您簡直就是活佛啊!”
“活佛?我?”這實在被贊得太過誇張,但是當這話是由一名小沙彌所說。
而他眼中又閃著崇拜的熱切光芒、衷心讚歎時,孫武就很難把這歸類成奉承拍馬,而周圍的群僧紛紛點頭,沒有一個人覺得有何不妥,更是讓孫武如坐針氈,額上見汗。
“掌門人會金鐘罩,又會如來神掌,現在還練成《易筋經》與《洗髓經》已集本派四大神功於一身,真不曉得您是怎麼修練的!”
…
其實掌門人自己也非常納悶。
“您初次修習就練成了兩經首章,那一天…不,半天之內就能把兩經完全練成,到時候那班番僧上門來,您大展神通,一掌就把他們送上西天去!”
…
動不動就想送人上西天,這是哪門子的慈悲為懷?還有,半天之內就完全練成《易筋》、《洗髓》兩經,你們把掌門人當成什麼了?
“外間傳聞掌門人是羅漢轉生,彌勒降世,我們師兄弟本來不信,現在卻覺得很有道理,如果不是天上神仙投胎,哪可能練一天抵得過旁人十幾年?”
…
因為掌門人是真的練了十幾年啊!
…
假若旁人僅是阿諛奉承,孫武還會好過一點,但是從周圍每個人的眼睛裡,他發現這些人說的話都出自真心,這便讓他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稍稍一問,孫武這才曉得,在自己接任掌門的當天,外頭就有無數的言蜚語傳播,本來這也沒什麼,但是關於新任掌門身世的各種傳言,卻迅速被導往荒誕離奇的方向。
羅漢轉生、歷劫渡世,種種匪夷所思的傳聞,把孫武的出身與接任掌門塑造成一個神話。有識之士聽了固然是大皺眉頭,但在慈航本院方圓千里卻沒有多少這種人,數千年的長久經營,周遭市鎮的百姓幾乎是打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成了慈航靜殿最忠實的信徒,深蒂固的信仰深植。
對於這類神話傳聞極易相信。孫武聽路飛揚提過,不只是慈航靜殿,就連河洛劍派也用類似的統馭術,凝結門徒的向心力。
只是慈航靜殿的神話偏向先天,河洛劍派的神話卻屬於後天,講究養氣修身,超脫生死,常常傳出派中前輩長老修練有成,御劍乘風、遨遊天地、羽化為仙的玄奇神話,讓門徒一心向往,將掌門人奉若神明。
相形之下,慈航靜殿在這方面的宣傳手法就樸素許多,特別是苦茶方丈接任後,因為不喜歡裝神鬼,已經很久不重彈此調。
直到孫武接任掌門之位,慈航靜殿才又祭出這把萬試萬靈的“傳家寶刀”而負責在幕後策定方向的,就是香菱與路飛揚。
(不過,這也搞得太誇張了吧?什麼羅漢降世啊!如果讓老爹和姐姐聽到,一定笑掉大牙了,但孫武發現自己的思慮似乎也有疏漏,因為從這些年輕僧人的反應看來,正是因為那些荒誕不經的轉世傳言,才使他們拋開了一大顧慮。
假如是天上神佛轉生,那麼凡胎的父母是誰就毫無意義,是不是當今天子之後也不重要了,況且,這些神話之所以如野火般迅速傳播,主要還是因為那句話…
“掌門人,你武功這麼好,上任後又立刻開放令,讓大家用法寶,壯大本派,那…那你會帶領大家翻身,對抗你父親嗎?”
“父親?哪…”孫武差點就要問“哪一個”但剛剛那小沙彌的話一出口,周圍眾僧臉大變,好像他說了什麼絕對不能出口的話,然而,更詭異的一點。
孫武從他們眼中的期盼,發現那句話其實是每個人都想要問的問題。對抗“父親”對抗…武滄瀾?這個發現讓孫武吃了一驚,連忙追問,結果得到的答案是,前幾天在薪火臺上群眾齊呼口號時,那些口號給了人們聯想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