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期:2008-7-212:03:47劉邦之所以信服婁敬這翻和親高論,其中原因,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更可以寫成好幾萬字洋洋灑灑的可行
報告分析。但是,其歸結起來大約有以下兩條:其一,劉邦曾經嚐到甜頭。鴻門宴前晚,正因為他和項伯約為婚姻,項伯之後才一次次地護救他。只要是人,總有個
病,不怕結仇,就怕不會扯關係,尤其是扯上輩分關係和血緣關係。只要有關係,那麼多大的仇恨就算不能一時化解,亦能被逐慚融解。
其二,劉邦已經老了。他今年已經五十九歲了,經不起多少戰爭歲月的折騰了。婁敬說得沒錯,不要說戰士厭戰,就是劉邦本人也厭倦不已。再說了,天下初定,國內還危機四伏,從楚王韓信及韓王信兩例來看,這些異姓王都是不太可靠的,他還想多留些力對付剩下的那幾個異姓王。要攘外,必先安內。所以與匈奴之戰,能少打就打少,最後是不打,保持僵持局面,待時機成
,再收拾他們也不遲。
婁敬之見並非完美無暇,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婁敬發明了一條緩解漢人與西北敵對抗的千古外策略。事實也證明,因為婁敬,漢朝從此得以與民同休,迅速壯大國威,從而開創了大漢氣象。在中國歷史上,讓漢人最驕傲的就是漢唐,讓人鬱悶的就是宋朝。然而,漢唐之氣魄正是在長年實施和親政策下創造出來的,宋朝卻一直拒絕和親,誓死護衛面臉工程,結果被群狼攻擊,國家越打越小,最後還被外敵活活
了去!
趨利避害,永遠是人類甚至是動物界的共同追求。劉邦貌似無奈,實則勇氣可佳。舍小家,利大家,國難當前,就算舍小家救不了大家,但敢於去嘗試一條可能的和解之路,這不也值得千秋讚歌嗎?由此看,和親不是恥辱,下嫁並不可悲。喪失魄力,
懷狹窄,才是最恥辱和最可悲的。
劉邦於是下定主意,就去找呂雉阿姨談話。呂雉一聽,淚水馬上就像洪水滔天一樣,夜不停地奔洩而出。劉三啊劉三,自你躲進碭山當
匪後,我就跟著你東奔西跑,南征北戰。然而,不管吃多少苦頭,甚至是差點丟了
命,我都無怨無悔,但是如果你要真的把我女兒下嫁匈奴,我不但恨你,就是做鬼也不輕饒你。
生逢亂世,你們這些男政治動物本不知道我們做為一個女人的夢想。在我們女人看來,孩子是我們身體的延伸,是母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從孩子從子宮鑽出來的那一刻起,我的鮮血就註定為他而
,我的疼痛和哭喊就為他而作,我的生命與靈魂,就註定與他生生世世在一起,永不分離。
我愛我的女兒,也愛我的女婿。儘管張敖不像他的父親張耳那般魅力四,大放光茫,但他厚道,為人謙卑,不愧為一個好丈夫,好女婿,這點足夠。又再說了,匈奴遙遠,冒頓禽獸,你把我女兒往他身上推,就不等於往虎口扔嗎?
呂雉阿姨這麼一哭一鬧,劉邦的心思竟然全亂了。劉邦想想,多年以來,他似乎就沒認真關心過他這個女兒。當亭長時是忙工作,忙喝酒,忙泡妞,孩子都只能爬在地上玩土堆,看著媽媽一人在地裡勞作。後來打天下,則是忙打戰,忙逃命,忙踢人,長期漂在外,似乎也沒怎麼跟女兒說過幾句話,
個幾次
。如今,國家有事,竟然就要把她當一個陌生人踢出中原,是不是有點太個了呢?
是啊,我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但是我必須做一個負責任的皇帝。下嫁女兒,有可能暫時籠住冒頓,也有折了女兒,又賠了江山。問題是,當前除了和親,沒有更好的節約國家成本的辦法。再有,我也沒有第二個女兒,婁敬又說一定要親生女兒才行,此種形勢之下,你叫我要國家,還是要女兒?
這麼一說,那就非得魯元公主下地獄了?
不!
呂雉拾去眼淚,意志堅定地對劉邦說道:大漢是你打下來的,要下地獄,也輪不到天子家。
劉邦問呂雉:請問,魯元公主不下地獄,那誰下?
呂雉:天下有的是女人,除我家女兒外,你愛找誰就找誰去!
劉邦:你這人真是,講點道理行不行?
呂雉:我深深地愛我女兒,我一刻也不能離開她,這算不算是道理?
劉邦真是沒轍了。這下怎麼辦呢,難道非得找個替死鬼,呂雉才能罷休?
看來,不安呂雉,難攘冒頓了。劉邦想來想去,只好退而求其之,那就是冒險找人頂替魯元公主下嫁匈奴!就這麼定了,就算打獵也得扔個誘餌,不能因此白白折送魯元於虎口之中。
公元前198年,冬天,十月。劉邦派人秘密到民間尋到一女子,並且宣稱其就是嫡長公主,準備嫁冒頓為。婁敬只好帶著這個替死鬼及一大堆厚禮出發了,他月初出發,月底就回到洛陽。婁敬不辱使命,不但帶回了停戰的消息,還帶回兩國的契約。
對於我們,或許不關心婁籤的是什麼約,但是這個東西對劉邦來說,那簡直是命子。主要內容如下:第一,漢朝以宗室公主嫁單于為閼氏,每年贈送一定數量的絮、繒、酒、食物給匈奴。
第二,漢朝與匈奴結為兄弟。兩族人民在各自地區從事生產,彼此互不侵擾。
第三,開放“關市”准許兩族人民貿易往來。雙方通過關市易,互通有無,加強經濟
。
以上三條,一目瞭然,藥到病除,在劉邦心上的兩把利刃得以拔除,他一下子輕鬆了許多。但是,婁敬表情凝重,他又給劉邦提出了一個建議。此建議,與匈奴有關,但主要是國內建設有關,這就是關於首都長城的建設問題。
一直以來,長安不過是一個偏僻的小村落。儘管蕭何給劉邦修了一座壯麗的未央宮,但是劉邦多數不是住在櫟陽(陝西省臨潼縣),就是回到洛陽。櫟陽是走出漢中之後的首都,凡是地方,一旦住久了,悉了,就難捨其地。洛陽則是漢初天下第一大都市,繁華指數當然遠遠不夠三十年代的上海灘,但是作為經歷數年戰亂的城市來說,殘垣斷壁也足可比屍橫遍野的戰場好。
婁敬是這樣認為的:首都長安建設刻不容緩,原因有二。一是,匈奴及白羊,樓煩等部落距離長安最近只有七百里,輕騎一天一夜就可到達關中。然而,關中新破,少民,無法遏制外敵入侵。唯一辦法就是遷民,發展生產力,關中沃野千里,遷民條件成,可以實施。二是,東方六國貴族後裔力量仍然強大,如果鬧事,仍然可不開
。最好把他們遷入長安,這樣,他們不但對發展長安經濟文化有用,更容易受到控制。一舉三得,恐固長安,可以防匈奴,可以促生產,可以控制貴族!
有才,實在太有才了。婁敬之見,猶如星夜之火,讓劉邦一下子長了許多治國見識。在中國古代,國家問題,就是經濟問題,經濟問題,歸到底是人口問題。農業社會,想要促進生產力發展,就得有充足人口。沒有人口,或者是人口不足,甭提小康,更別提強國之夢。所以,在
秋戰國時,諸侯們每次打贏一場戰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搶劫別國珠寶和人口,而人口更是寶中之寶。
治國如此,治首都更是如此,首要必須解決人口問題。十一月,劉邦再次把婁敬的建議付諸實踐,把齊楚兩國的大族昭氏,屈氏等五族和六國後裔及豪傑等,全搬入關中,並分配給他們土地,使其安居樂業。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南方有一個漁村地方,它以強悍的發展速度崛起於香港對岸,他的名字就叫深圳。從此之後,深圳速度就成為其城市品牌,我們把這個速度歸功於鄧小平的偉大設計。兩千年前的長安,長安也是一個落後荒涼的村落,因為劉邦遷民,從此創造了天下第一國都工程。長安,以其至少十朝古都成其城市品牌,我們把西漢長安城的崛起歸功於傳奇的設計師婁敬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