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期:2010-06-2411:07:35接上美麗的長安城就像一座冶煉廠,如果你是金子,長安會給你舞臺;如果你是沙子,長安馬上將你沉沒。套用《北京人在紐約》的一句話——如果你愛他,可以將他送往長安;如果你愛他,也可以把他送往長安。

劉秀來到了漢朝人心中的,既是天堂又是地獄的京城長城。在漢朝,你要拜師,學習的無非是經學。在諸類經學科目中,劉秀選擇了《尚書》,老師是漢朝中大夫許子威先生。

相對長安來說,劉秀寄落的白水鄉,不過是個小地方。如果說舂陵是條涓涓細,那麼長安就是條波瀾壯闊的大江大河。美麗壯闊而暗藏衰象的長安城,打開了劉秀的視野。在這裡,他的心智和靈魂,得到徹底解放。劉秀髮現,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比本分當農民,更有樂趣的東西。

在長安城裡,學習功課是重要的,但不是最主要的。在學習之中,劉秀結識了天下才學之士。從老師,到同學,甚至到社會上往的形形的人物,這些人都給他帶來了不同程序的心靈衝擊。很快的,他就上了政治,熱衷於談論時事。長安每有朝議,第一個知道的人,總是劉秀。於是乎,時事評論員劉秀,就在同學及社會中,叫出了名號。

那時候沒有報紙,沒有電視,所以談論政治時事,不能當飯吃。對劉秀來說,長安雖美麗,奈何不是駐紮之地。很簡單,他缺錢,很缺很缺錢。他和同學韓子琢磨一翻,決定去開出租車。

漢朝長安的出租車,基本上靠三樣東西:馬,牛,驢。劉秀到長安讀書時,皇帝是王莽。在文景之治時代,長安城到處都是富豪,人們出入向來以騎母馬和幼馬為恥。時過境遷,不可同而語了。現在的長安城,如果你家有頭牛騎進長安城,那就是件光宗耀祖的事了。

在漢朝,曾經西漂長安城求學求職,比劉秀窮得叮噹響的人,大有人在。比如以斬殺單于聞名天下的陳湯,就是從故鄉一路乞討進城的;還有曾經帶頭反王莽的頭目翟義老爹,即前丞相翟方進,混得也很悲慘,帶著後母一起進城,靠織鞋販賣得錢,拜師求學。

在長安學子中,像劉秀出錢搞出租運營的人,還是第一個。當然,劉秀是沒時間去開出租車的,他僱了個僕人當司機,就在長安街頭上接起客來了。美麗長安城不但是個花花世界,更是個大染缸。當了出租車老闆之後的劉秀,生活似乎越來越豐富了。他又上了社會活動,到處結朋友,鬥雞溜狗,無所不玩。

繁體似夢的長安城,正在一步步地漂洗小農民劉秀,造就了一個嶄新的劉秀。

期:2010-06-2411:10:08二、造反是件不錯的事業劉秀在長安鍍金之後,回到了南陽郡白水鄉。那時王莽政權已入沒落,全國人民都紛紛下崗,被無奈的人,都只好投入到火熱的造反事業中去。

王莽真是個衰種,國內無論是政治改革,還是經濟改革,基本上癱瘓無救。對外關係中,也不把別人當人看,搞得全世界的國家也不把他當人看了。**未盡,天災又來。旱災像瘟疫一般,帶著蝗災席捲全國,波及到了南陽郡。緊接著,糧食價格猛漲,一天一個價,比黃河氾濫還可怕,似乎要漲到天上去了。

然而,亂世當前,劉秀沒想過要去造反。無論他在長安接受過什麼思想,他骨子裡頭,還是個小農民。小農民最單純的想法,就是我要好好種地,好好生活。於是回到家鄉的劉秀,仍然重舊業,種他喜歡種的糧食。

在劉秀看來,一個不想把地種好的農民,不是個好農民。毫無疑問,他是個優秀的農民。那時,南陽郡的農民,基本顆粒無收,劉秀種的田地,猶如神靈保佑,收成相當不錯。

同樣,一個不想發財的農民,肯定也不是好農民。不久,種田大獲豐收的劉秀,決定洗腳上田,到異地賣谷去了。

在農民劉秀身上,有幾樣東西,是別的農民所沒有的。正是這幾樣東西,從此改變他的一生。這幾樣利器就是,卓越的市場眼光;開闊的人生視野;厚道的做人神。

那時,劉秀的二姐劉元,嫁的是新野人,名喚鄧晨。所以劉秀想都沒想,拉起穀子,就跑新野賣去了。在新野,劉秀除了做糧食生意,還跟著二姐妹鄧晨,參加各種社活動。就在一次社活動中,劉秀認識了一個奇異的人,聽到了一句奇異的話。

那個奇異高人,人稱蔡少公,穰縣人,以研究圖讖聞名。通俗地說,圖讖這玩藝,就是一些方術大師發明出來的,能夠預言未來的預言書。它始於秦,發展到王莽新朝時,在社會上已形成一股研究風氣。在王莽時代,在眾中研究圖讖的大師中,能夠被稱為大師中的大師,估計只有劉歆一人了。

劉歆,即國學大師劉向兒子。劉向生了幾個兒子,最有出息的,就只有劉歆了。劉歆最有出息的地方,是繼承老爹遺志,研究和整理古代書籍。除此之外,有一樣東西,那是老爹沒有的,那就是搞信和拍馬。

在劉向生前,早就研究圖讖,而到了劉歆手裡,更是青出於藍勝於藍。首先,他據圖讖,替自己改了一個名,就叫劉秀。不過,為了防止混淆視聽,還是叫他原名劉歆好。其次,他將研究圖讖的偉大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替王莽造勢,編造許多登基當皇帝的理由。

漢朝人不全是瞎子,有人早對劉歆那賣玄虛的一套看不了,於是上書王莽,請求廢了劉歆武功。須不知,王莽也是圖讖研究愛好者,和理論實踐者。所以,他非沒有把劉歆廢掉,還高官加爵,封劉歆為國師。

所謂,急病亂投醫。亂世當前,社會大病,做為有社會責任的人,都渴望尋求藥方,醫治社會。毫不疑問,劉秀和鄧晨都是漢朝的好公民,肩上承擔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正是如此,他們幕名前來拜訪蔡少公,聽他開講座。

講座最後,蔡少公得出一個結論,王莽政權肯定崩潰,而新王朝的天子,當屬劉秀無疑。

我們知道,那時漢朝有兩個劉秀。一個就是前面的國師劉歆,一個就是眼前這個剛洗腳上田,以賣谷為生的小夥子劉秀。然而,當蔡少公說到天子當為劉秀時,滿座人都想到了國師劉秀(劉歆),可劉秀卻斗膽幽了一默道,你們只想到了國師劉秀,為什麼不認為天子就是坐在你們面前的我呢。

話語剛落,滿堂鬨笑。在諸多笑聲中,只有一個人,心裡竊喜著。他不是劉秀,而是劉秀二姐夫鄧晨。冥冥之中,鄧晨好像收穫了一種天意。須不知,劉秀的收穫比鄧晨更大。

聽過這次講座,劉秀懂得了兩個緊密關連的名詞。一個是天子,一個是圖讖。圖讖能夠預言未來天子,真的可靠嗎?劉秀不知道,估計鬼也不知道,只有天知道。

天意,天意在哪裡?劉秀第一次深刻地思考,並準備破解這個偉大的歷史課題。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