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韓信,請問你還能乖多久?

三、爭功:當蕭何pk曹參十二月二十二,劉邦開始大面積封侯。之前,他已高臺置酒,將蕭何,張良,韓信等三人定調為漢初三傑,韓信封過了,現在該論到蕭何和張良。於是,劉邦封蕭何為酇侯,讓張良自擇齊地三萬戶,準備封他三萬戶侯。

我們知道,齊國可是當時最富的一個諸侯國,劉邦讓張良自擇齊地三萬戶,真是實在太愛張良了。然而,張良拒絕了劉邦的好意,他對劉邦說道:“臣起事於下邳,與皇上在留縣相見,這都是上天的安排。請皇上封我為留侯,臣願足矣!”留侯,其食邑也就一萬戶。在這個世界上,從來只見爭多的,沒見過張良這般爭少的。然而,張良這不是作秀,而是實實在在的謙虛和推辭。張良又告訴劉邦:我這輩子,只憑三寸不爛之舌就當了師王之師,又被侯為留侯,我已經非常非常的滿足了。皇上也知道,臣身體多病,從此,良願棄人間事,追隨赤松子神仙,周遊世界。

張良追隨神仙是假的,其實,他這招就叫勇退。功成身退,作扁舟一葉,漂於江湖之上,從此作別人間,樂而忘返,這從來都是先賢之良志。無私,而成其私;不爭,天下莫能與之良,張良之勇氣和高明,世人又無出其右者。

張良不爭,不等於俗世不爭。為什麼不爭?想當初,我蕭何和曹參出腦賣力,卻還要惹禍上身,只好投奔沛公,一個在前,一個在後,衝刺千萬,終成大局;想當初,我周吹盡人間哀曲,見過千萬無常,生死由天,富貴歸我,怎能捨棄而去;想當初,我灌嬰和樊噲,一個為商,一個殺狗,為商謀利,殺狗謀生,皆為生活所,所以才有追殺項羽之英雄騎兵和鴻門之大壯烈懷;想當初,我陳平忍辱負重,替人收拾喪事,為了遠大前程,委身娶了一個五手貨,後又差點命喪黃河,千辛萬苦,終於實現權貴之願!想當初…

好了,我們知道了,爭是必然的,不爭是枉然的。這個世界,如果沒有**,它就會停滯不前;如果沒有野心,它不過是一潭死水。正是無盡的**和野心,發了人類體內的荷爾蒙,從而得到極度合理及不合理的渲洩,才有這多姿多彩的人生及血不停的戰場。

天下有爭,所以我們看到了大地的千姿百態;如果天下全是無爭,那麼人類就只能永遠做吊在樹上歇涼的猴子;如果蕭何和曹參不爭,他們就只能做野外的孤魂野鬼;如果周不爭,他不過是村落裡那個喪面囚首的農夫;如果灌嬰和樊噲不爭,他們還只會是一個小小詐的商人和一個跟動物搏鬥的屠夫;如果陳平不爭,他頭上可能不會有盜嫂之冠,但他會沉默至死!

我們可以佩服張良的超脫,但我們不可以排斥人間之爭,無數的事實和社會發展規律告訴我們:所有渺小貧賤的人類個體,抗爭,是人們求發展與生存的最本真的謀生之道!

既然如此,就讓我們來看看蕭何是怎麼和曹參爭這個天下第一功臣的吧。當功臣們聽說蕭何被封為酇侯,幾乎全部跳起來強烈反對,他們的理由是:我們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出生入死,而蕭何卻只會在後方拿筆沾墨,沒過血,更沒過汗,他憑什麼食邑比我們還要多。

所謂酇侯,就是食酇縣之邑。酇縣,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永城縣西酇城鄉,當時不過八千戶人家,而曹參等人已封過平陽侯,所食這邑超過萬戶,將領們卻說蕭何食邑過多,這實在很難說服人心。其實,食邑多少,都無關重要,重要的是將領看你到底順不順眼。可惜,將領就偏看不順眼蕭何,所以才群而攻之,找碴刁難。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道理一說就很明白,將領們跟蕭何過不去,有三大原因:其一,蕭何長期窩居後方,與將領隔離,情不深;其二,在冷兵器時代,武將往往瞧不起文官,認為文治與武功,武功應首推第一。然而,劉邦在論功行封時,似乎把標準顛倒了,文官反而居前,武將反而居後,這是何道理嘛,哪有出力比賣命的還要重要的?

將領們這翻道理似乎很有立論基礎,但是劉邦卻不如此認為,他問諸將:你們聽說過打獵的事嗎?

諸將:聽說過。

劉邦:那你們應該知道打獵是需要獵人和獵狗的吧?

諸將:當然。

劉邦:那我給你們打個比方,追殺獸兔的,狗也;施令發號的,人也;請問你們,是狗重要,還是人重要?

諸將:當然是人!

劉邦:你們在前線衝鋒陷陣,不過是功狗之勞罷了;蕭何在後方指示發令,積的也是功人之勞。請問你們,是功人勞高,還是功狗苦高?

諸將:…

諸將無言,一下子說不出話來。劉邦得意地笑了,沒話了吧,傻了吧。既然諸將對封侯沒什麼意見了,那我接著開出功臣名單了,於是劉邦開出一個十八人的名單,這十八人都是漢朝第一等的功臣,排在第一位的仍然是蕭何,第二位的還是曹參。

這個蕭何,食邑多了就算了,竟然還想爭功第一。於是,諸領們再次發飈,一致聯合起來對劉邦說道: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大創,攻城掠地,功最多,宜第一!

將領們還是那個意思:文治和武功,應以戰功居上。難道不是嗎,武將們拿命廝殺,蕭何這個臭文官卻躲在後方只會做些收稅算賦之事,竟然還要排到我們頭上去,這不是他媽的扯蛋嗎?

劉邦真是無言了,這幫將領還真讓人受的。功狗功人的道理都說得很清楚了,他們竟然還要比誰的傷口多。就在劉邦準備再次給諸將講功狗和功人的辯證關係時,有人主動站出來給蕭何陳述高功,他就是專門負責進謁的謁者,關內侯鄂千秋。

鄂千秋對諸將說道:你們說的都錯了。曹參野戰掠地是多,但這是一時之功;皇上與項王爭霸五載,輾轉天下,蕭何卻總時時補給軍隊,創下的可是萬世之功。再說了,如果在戰場上死了幾百個曹參,漢朝都沒有什麼大損失,又如果漢朝得了幾百個曹參,漢朝仍然是漢朝,也不只是靠他國家就安全了。如此看來,曹參的一時之功怎麼能與蕭何的萬世之功比呢,所以,蕭何應功居第一,曹參第二。

劉邦真是高興極了,終於有人願意給蕭何打氣了。鄂千秋果然人如其名,講的都是千秋大業之事,既然鄂千秋唱了一出好戲,我也要高調和之。於是,劉邦當即就對諸將說道:蕭何功勞本來就很高,經過鄂千秋同志這麼一點評,他聲名就更加顯赫了。還有一事我必須告訴你們,諸位跟隨我打天下,本家本族多的不過兩三個,然而當初我身困中原,蕭何同志不但發關中百姓支持前線,連本族幾十個人都派上戰場來了,你說他這樣的功勞不應該排在第一嗎?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