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終卷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唱禮參拜,李旦沒開口叫免,孔佳也就做的一絲不芶。
“旬假之還這麼攆著見朕到底有什麼事,說”看著跪在地上的孔佳華髮半生,老態盡顯的模樣,優柔而又重情的李旦憤怒之餘又頗為不忍,不過他最終還是沒有叫起,任孔佳繼續跪著回話道:“臣此來是促請陛下儘快發兵饒樂,臣曾居於龍門數年,深知契丹實非良善,先皇后朝便曾反叛入侵我河北道引得生靈塗炭,此番若使其再得了繞樂,為禍之深則我朝東北自此將永無寧
矣!”一聽到這個,李旦心中不知淤積了多久的煩悶與不耐煩都一起發作起來,自打那
急腳將饒樂四部請求內附並請發兵驅逐契丹的文書送到之後,朝堂裡的興奮勁兒還沒熱乎到一炷香的功夫便開始了無窮無盡的爭吵。
既然有了堂皇正大的理由,朝廷出兵自無異議,說到統兵人選時朝堂上也是不約而同的言說現任幽州大都督張守義年老不堪此任,但在提及新的統軍人選時,剛剛還和諧無比的局面就頓時瓦解冰消,各為其主的臣子們輪番上陣推出自己人選的同時不惜使出一切手段駁斥對方的人選。
這一個人選可是關係到十二萬銳邊軍的控制權,份量之重讓近兩年在歷次朝爭中多有退讓的東宮一系也退無可退,雙方陣營中的文臣武將你方唱罷我登場,爭的面紅耳赤不可開
,最終使這天的朝會不得不以羽林副使與兵部侍郎當殿大打出手,李旦盛怒之下拂袖而去收場。
饒是這天的朝會後以“君前失儀“的罪名將羽林副使及那兵部侍郎各杖了三十,也沒能阻止第二夭朝會中愈演愈烈的爭吵,從孔佳回京後就很少上殿的鎮國太平公主親身上陣與太子李隆基來了一場彩紛呈的姑侄對辯。
這是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第一次正面爭鋒,同時也標誌著李旦在二人間實行了兩年的調和策略正式失敗。至此,以前只是在竊竊私語中的姑侄之爭徹底公開化了。
若是換了本朝太宗,甚至是前朝焰帝在位,這樣的爭吵也就算不得什麼,任你們吵的再厲害我自選一個聖心默定的人就是,人選一定爭端也就自然停住了。無奈當今天子李旦卻是個天生的優柔遲疑子,最缺的就是這份乾綱獨斷的魄力。他本就遊移拿不定主意,再一經這樣的爭吵就沒個準主意了。
由此這本該是迫在眉鍵的事情就被拖了下來,這一拖不僅把遠在饒樂的唐成拖的七傷八癆,就連李旦也被每夭無時無刻不在耳邊縈繞的進言與爭吵給折騰的想到朝會就油然而生厭畏之心。
但越是如此,李旦也就愈發的拿不定主意。
見到這般情勢,朝臣中頗有些兩邊不靠的臣子在暗室裡嘀咕:難怪當初鎮國公主在與太子聯手發動廢韋后的宮變前都不約而同的瞞著當今,直到大局底定之後才告以實情,就按當今這子要是真提前告訴了他的話,前次的宮變十成十別想成功。
“又是這說膩了的老話”李旦煩躁的擺擺手“朕只問你,統兵人選給誰?
“。
“臣意還是由張守義統軍,軍情如火,長安又距饒樂數千裡之遙,便是即刻就定人選,待其趕赴幽州再整軍前往饒樂就需花費多少時候?只此一點,便再無一人比張守義更為合宜。且其坐鎮幽州多年,可謂知己知彼,至於說其年老無力統軍…”孔佳言說至此,忍不住冷哼了一聲後硬挪挪道:“不過是東宮與鎮國公主府以私心而害國事的說辭“。…就在孔佳於承天門前跪請陛見時,長安城正南的麟德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急雨般的馬蹄聲。
城樓上因著融融的天氣而有些懶散不振的羽林當值軍士先是隨意看了一眼,待其看清楚前方來騎額頭上繫著的紅條帶之後頓時雙眼暴睜,一路向下邊的城門急跑而去。
麟德門城門中被分隔成四條的過道很快被清空了一條,與此同時,另一個本是在城門口當值的軍士則翻身上了備馬跑上朱雀大街。
這軍士手持銅鐸邊策馬奔馳邊搖個不停,紛紛攘攘的路人聞聲後面驚奇瓣觀的同時概忙不盤的向朱雀大街兩汝讓去,尤其是帶著孩午繆嬰堤著緊。
就此,城門外額纏紅帶的急騎沒有片刻耽擱的直衝過城門,迅即不減半點馬速的沿著已被清出的道路向皇城朱雀門飛奔而去。
“羽書,真的是羽書!難倒邊關上又起了大仗?”朱雀大街兩邊的路人對此議論紛紛的時候,那些帶著孩子的父母則神凝重的向一臉好奇的孩子再三
代,若是今後再遇到剛才這樣的事情就要立即避讓,萬不可擋了路中間的道兒,否則被那頭纏紅條帶的漢子撞死可是白撞的口羽書一路通行無阻的送達到兵部尚書手中,這位堂官拆開數重蠟封的羽書看完後便即刻向政事堂跑去,隨即便又與當值相公韋安達一起直奔宮城。
二人身後,本是冷清的皇城內難得的在旬假裡熱鬧起來,各部寺監值守的中小官吏們串來串去的湊到了一起,相互打問議論不斷的都是這羽書裡究竟寫了啥消息竟至於讓當值相公都有些顧不上宰相風儀了。
遇著重大消息時,當值宰輔有直接進宮面聖之權,是以承天門上也沒有像孔佳那樣的耽擱。
一路長驅直入,堪堪就在孔佳說出鎮國公主府與東宮以私心害國事的話時,兩人也來到了亭下。
饒是今天當值的韋安達相公素以敢諫而為人稱道,現車無意中聽到孔佳這話也不免心中一跳,一句話把這兩位都給掃進去,且話還說的這麼重,滿朝堂裡怕也就只有眼前這位才做得出了。
韋安達與孔佳雖然算不上親近,但對其人還是頗有好的,此時見李旦臉
不對眼瞅著就要發作孔佳,當即手捧羽書邁前一步朗聲道:“恭賀陛下平定饒樂,拓邊千里,建我大唐數十年未有之武功”韋安達突如其來的一句讓亭中兩人俱是一愣,靜默了一會兒後,李旦才一臉疑惑的轉身過來道:“韋卿家說什麼,饒集平定了?”
“正是“韋安達一臉喜的走進亭中將手中包含著五個部分的羽書遞了過去“陛下請看,這兩份是幽州大都督張守義及饒樂都督府司馬唐成分別具名的報捷文書,這兩份是饒樂四部族長請來長安朝拜並請朝廷繼續留任唐成於饒樂任職的奏章,至於這最後一份則是唐成請調回京的奏章。幾下裡對照已可確定饒樂平定之事當無訛誤”李旦接過後將其它三份奏章直接放到了一邊,撿著張守義和唐成具名的報捷文書看了起來。
兩份文書看完,臉上明顯是如釋重負的李旦看了看仍在地上跪著的孔佳“起來吧“這句說完,他向韋安達兩人擺了擺手,輕鬆的語調嘆息聲道:“看這兩人的報捷文書上俱言此次饒樂解圍中幽州邊軍竟無一傷亡,對此,韋卿以為如何?”d“此事當也不假“韋安達笑了笑“臣是因將五份文書都看過之後才敢有此言,其實在此次驅逐契丹平定饒樂之戰中,幽州邊軍
本不曾與敵接戰,既無接戰又何來傷亡”
“不戰而屈人之兵“說話的是亭子中唯一沒看過那兩份報捷文書的孔佳“契丹人兇悍,豈肯不戰而退?”
“不是不戰,只是與契丹作戰的是饒樂奚人罷了”說到這個,韋安達一臉的唏噓嘆“孔大人有所不知,早在契丹人南下之前,任官饒樂都督府司馬的唐成便已生凜惕之心,曾呈文鴻臚寺及河北道觀察衙門請為
斷新羅對松漠的軍器與鐵器貿易,釜底
薪於前。此後俟契丹重軍南侵之後,其復又扭結圖多、平措、多莫三部結盟抗敵,其間亦曾分兵一萬接應回儒索部殘軍,遂成就了四部聯合以抗契丹之勢。”儘管孔佳早已知道唐成雖然年輕卻實為幹才,但他對唐成才華的認識更多還是停留在內政的層面,韋安達這番話聽的他震動不已,若非說話的人是實不可能妄言的本朝相公,他十有**是不敢相信的“竟有此事?僕也曾居於龍門數年,對饒樂奚人的
子也知道些,他們素來對唐人抱有提防之心,如今怎肯從唐成之言?”
“此事這五份文書中均無說明,僕亦不知”韋安達笑著搖了搖頭“這個唐成本事大得很哪!侍郎夭人可知這四部聯軍推出的主帥是誰?不錯,就是唐成,亦是他領著饒樂四部殘破之軍力抗契丹人十八強攻而軍陣不破,終使國朝不傷一人不費一箭而盡得饒樂千里草原,經此一役,至少可保我朝東北邊境十年安危無虞。”言說至此,韋安達站起身來向李旦恭敬一禮後肅容道:“臣來此之前曾檢點過吏部備檔,始知當
升調唐成出任饒樂司馬乃是出自陛下聖裁,正是陛下慧眼識珠於前,方才有唐成戮力效命建我大唐數十年未有之殊功於後,當此捷報到
,臣請為陛下賀!”孔佳對韋安達這種趁熱打鐵拍馬
之舉很是不以為然,不過隨著韋安達同來,至今一句話也沒
上嘴的兵部尚書卻是不肯放過這麼好的湊趣兒機會,見狀忙也站起身來跟著行禮稱賀道“唐成乃是陛下去歲御極大寶後的第一科進士,這等出身正是不折不扣的天子門生,陛下先是神目如炬將其拔擢於江湖草澤之中,進而慧眼如珠調任饒樂司馬終成今
之功。臣來時路上亦曾細思此事,唐成雖有文武之才,但縱觀史籍,有才而白首蹉跎者可謂史不絕書,是以唐成能有今
之功,陛下識才用才之明實是居功至偉。有如此明君在朝,我大唐極盛當指
可待,臣請為陛下賀,為大唐賀,為夭下賀!”口一直到兵部尚書這話快要說完的時候,李旦才隱隱約約想起唐成調任饒樂司馬的始末,不過這時節他自然不會將此事內幕挑破,是以也就面帶淺笑的受了這兩記馬
,此前因孔佳而壞掉的心情鵝冉然而然的好了起來。翊四可惜他這好心情沒能保持多久,隨後說及戰事的後續,亦即唐成與張守義的賞功安排時,李旦復又頭大如鬥起來,張守義在報捷文書中已明確
出請調回京之意,似他這般老臣又是剛立過功勳,朝廷斷無拒絕的道理。但一旦他調任回京,那接任者…
除此之外,李旦也是在剛剛的高興過後才猛然醒悟過來,這個被他“慧眼如珠”調到饒樂任上的唐成其實是三兒子李隆基的心腹,據說他這個“無缺”的字都是由三子幫著取下的。這個唐成不聲不響的在饒樂立下國朝數十年未有之大功,東宮必定是要使盡全身力氣為其請功的,不準說不過去,準吧,妹妹太平公主那裡只怕又要不停的囉嗦聒噪了…
這些都是事啊,而且只要一天還在皇帝位上像這樣的煩心事兒就會源源不斷,自己永遠也不會有安安靜靜讀《爾雅》的機會,更別說像王右軍那樣組織文人雅集詩酒風的生活了口李旦生來簡淡,本就是沒有什麼野心雄心對權力亦不留戀的
子,經過這兩年的皇帝生涯,尤其是近一段時間不停歇的朝爭之後,他更是對現在的生活厭倦厭煩到了極點。所以就連韋安達帶來的這個拓邊千里的好消息也沒能讓他興奮多久,反倒是臣子們在議論此事的後續時,他的心裡卻在想著王羲之無拘無束灑脫快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