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法家子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招募完張湯,陸明就離開了,去了一趟器械製造所。這裡屬於是有軍隊管控的地方了,是用來製造軍械的。比起一般的武庫,這裡最大的不同就是這是系統建築!武器研發所放在了洮縣外,而這裡就是新建造起來的設施。按照狄道的規模,至少可以減少兩個設施,等到後人口穩定到了百萬人以上後,就可以建造第三個了。

器械製作可以能夠製造出很多難以想象的強力武器,跟城牆一樣高的井欄,可以跟敵軍對,並且自帶力氣消耗降低。同樣的弓箭手,一分鐘平三次到五次就差不多了。而到了井欄上,最低也是六次起步,這就是差距。弓箭壓制,哪怕是野外對戰,佔據了制高點,能夠產生的戰略意義也不盡相同。

攻城車,專門用來攻擊城門的,類似古代的撞車。但是比起撞車,這種攻城車自帶擺錘,可以不需要來回就能原地撞擊起來。

樓船,水戰專用的樓船,即便是在湍急的江河之中,也可以穩定下來,不至於被沖走。並且帶有弓箭手專用的女牆,非常適合水上作戰。

除了攻城作戰之外,還能生產很多後勤裝備。最著名的木牛馬,其實就是推車,還有儲存工具,讓軍隊可以攜帶更多的糧食,並且不會因為下雨而導致發黴腐爛等等。

狄道處於西羌附近,有大月氏和西域諸國,保持必要的武力才是關鍵。加上陸明的不臣之心,他要做的就是靈帝駕崩之後,把董卓引到洛陽,去做他歷史上應該做的事情。自己則是趁火打劫,這都需要軍隊的支持。只有軍隊才是關鍵,其他都是次要的。

第二個建築就是醫院了,除了兌現華佗的承諾之外。這個醫院也跟華佗很合適,除了可以給百姓、士兵療傷之外,也能夠防止疾病的傳播,對於人口穩定是一件特別好的事情。培養醫師也簡單很多,醫療和食物都是引和穩定西羌的工具。

張湯拿了陸明所賜的五百金,回到家裡,將錢給老母親王氏,道,“母親大人,這些錢幫我找個地方藏起來!”

湯母今年四十餘歲,但臉上已經爬滿皺紋,頭髮都花白了。

張家雖然不是什麼窮苦人家,曾經更是官宦之家。

但張湯的父親在世之時以廉潔聞名,從不收受賄賂。

因而,儘管曾經一度官居長安丞,有著八百石的秩比,但張家靠著那點俸祿確實也只能勉強度

特別是前年湯父染病去世,更是將家裡最後的一些積蓄給耗盡了。

漢室傳統講究侍死如奉生。

意思是先人死後在地下必須要享受跟生前一般的待遇。生前的吃穿用度,墓葬裡都必須配齊。

不如此的話,就會被人指為不孝。所以當先帝孝文皇帝在遺詔中命令不許厚葬後,全天下都動了,都覺得這是位明君,諸侯大臣甚至共上奏疏,請求為先帝立廟,更尊為太宗皇帝。

只是,先帝雖然帶頭想要移風易俗,這又談何容易。

民間深固蒂的厚葬思想影響著每一個人。

諸侯王下葬時金縷玉衣著身,黃腸題湊為棺,墓室大氣磅礴,與生前的王宮無二,各墓室裡更是堆滿了生前所用的器物與珠寶、黃金製品。

徹侯勳臣去世也不例外,開山鑿墓,將大量的財富堆積在墓室裡,若是武將,則隨葬車馬、寶劍、甲冑、弓箭,文官則陪葬生前所著之書,擬過的公文,喜愛的古籍和大量的絲綢、銅錢與各式美漆器、銅器。

像張家這樣的小康人家,雖然比不上那些富可敵國的諸侯與徹侯勳臣,但也不能委屈先人。

尋常的漆器總要個幾十件,生前所愛的書簡,必須要有,然後為了不顯得寒蟬,也為家聲,墓室裡必須要有黃金製品。

張湯父親下葬時,足足帶下去了價值百金以上的黃金器物。

為了獲得這些黃金,張湯的母親甚至不得不賣掉一些田宅?

這也是為何民間易雖然以錢幣為主,但黃金卻依然能夠通的原因。

當今之世,但凡有些家底的人都會盡量收集黃金,以備死時陪葬。

因此,張母在這兩年迅速的衰老了,一是因為喪夫之痛,二是因為籌措夫婿下葬時的黃金耗盡了她的心血。

甚至,連眼睛的視力也開始下降了。

當張湯將箱子打開,黃橙橙的黃金頓時耀花了張母的眼睛,張母視力雖然不好,但還是勉強能認出黃金的。

她摸了一把確認之後,大吃一驚,“我兒,這些黃金哪裡來的?”

當初她為了給丈夫下葬,到處借錢甚至賣地才得了一百金不到的黃金,如今這個箱子裡卻是足足有四五百個金餅,這讓她頓時就慌了神,“我兒,可萬萬不能敗壞我張氏的家聲啊!想你父親在世之時,兩袖清風,辛苦二十多年才有了我張氏如今的門面呀?”

張湯卻是跪下來磕頭道,“母親大人容孩兒稟報,這些金子並不是孩兒貪贓枉法的贓物,這是涼州牧陸明大人所賜給孩兒的辦事之費?”

說著張湯就將今被陸明召見,並且委以重任的事情說了出來。當然,後續的組建法家學說以及推廣的事情就沒有說出來了。張湯雖然是追隨者,是系統賦予的,但是本身也是有血有的人,並非一堆數據,因此也是有著野望和野心的。

聽聞了陸明的州牧身份,加上還是長公主夫婿,屬於是天家的人了。早些年,張家還能在長安居住,只是後來得罪了勳貴,被趕走了,只能來到狄道,否則連命都不保了。張母臉上立即轉怒為喜,扶起張湯道,“我兒即得了天家看重,就要用心辦事,萬不可馬虎大意,辜負了州牧大人的一片厚恩?”又道,“這必是你父親大人在天有靈,保佑我兒得貴人提攜,待明,我兒就與我去給你父親大人上香,祈請他在天看顧你一些!”

“諾!”張湯拜道,“母親教誨,孩兒謹記在心!”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