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暗中較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正德元年七月末,朱厚照頒佈聖旨要求山東、山西、北直隸、河南、南直隸五省都指揮使各選兵一萬進京組成軍。

在明朝,衛所制度完全崩壞之前大明京軍的選拔大多數時候便是依照著這種形式,每過幾年便有直隸以及直隸周圍的幾個省份的都指揮使選拔當地衛所的最良的軍隊上京師會,而在會結束之後這些軍隊便會被留下來當做京軍,一直到幾年之後有下一批軍隊過來替換他們。

但從制度上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拔京軍的方法,首先能夠被帶來的軍隊都絕對是當地最良的軍隊,到了京師的時候這些人是要進行會的比試的,在皇上面前要是表現太難看或者輸了的話就前途盡毀了,所以由幾省最良的部隊組成的京軍絕對可以保障戰鬥力。

而同樣的這樣不停輪換的方式也可以一直讓朝廷將大明朝最重要的地區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數十萬的軍匯聚京城,中央強而地方弱,而帶到這些京軍返回原籍的時候,經過在皇城之下沐浴了幾年天恩的軍隊,對皇室的忠誠也會提高很多,再有了他們在地方上鎮守,無疑大大的加強了京畿的安全。

當然,這種制度也有很多的弊端,最重要的便是這種輪換制度在以前很大程度上依靠的都是封閉的自給自足的衛所制,而一旦衛所制崩壞了。就像歷史上的大明朝一樣。衛所制轉為募兵制了,高額的軍費本就不是稅收欠缺的大明朝可以供應的起的。

朱厚照的不幸便是這個時候的京軍經過前面幾十年的長期廢弛再加上衛所制已經走到了末期了,所以他並不能像明朝初期那樣完全依靠衛所制的自給自足承擔軍費,所以這每年的數百萬輛軍費就只能自己掏包了,不過朱厚照也是幸運的,因為他來自後世,他的腦子裡有無數的賺錢的想法,再加上自己以前多次獻計獻策讓的自己和朝廷的包都鼓了起來了,要不然就照著以前朝廷少時兩三百萬兩多事七八百萬兩銀子的稅收但是京軍都負擔不起,就更不要說每年全國百萬衛所軍的裝備補給以及邊境十數萬募兵的軍餉了。

從理論上來說朱厚照是很喜歡以及傾向於衛所制這種軍事制度的。軍隊自己劃出來一塊地方作為自己的衛所,然後將所有將士以及家眷全都搬進衛所的範圍之內或者附近的城鎮,平時士兵和家眷們一方面負責種植作物,而另一方面則負責訓練。同時。衛所制也可以反向的為中央朝堂補充稅收,如果那年稅收不足了,朝廷便可以從衛所裡面提取一定的糧食以及銀子等。

在這種情況下不但可以達到軍隊系統的自給自足,而且相對封閉集中的衛所環境也可以讓朝廷儘可能的將軍隊極其家眷掌握在手中以防叛變等情況發生。不過這種情況敗壞就敗壞在了人的貪慾或者說是貪汙上面了。在衛所制當中,經常出現軍中的將領利用權力侵豪奪下屬士卒土地的事情,這就好比地主與佃農一樣,時間長了土地全都集中到了將領的手中,而士卒們為了生存則不得不荒廢訓練來給將領們打工。再加上明朝社會相對安定人口增長很快,但是耕地卻就那麼大一點,久而久之重重原因夾雜在一起衛所制就像封建土地制度一樣徹底的崩壞了。…,如果不是人的貪慾的話說不定這種制度會在大明朝一直實行下去。耕地土地的問題朱厚照有無數的方法來接軍,君不見後世的中國十數億人不還是照樣在這片土地上生存了下去,糧食不夠可以想方設法改良作物品種增產嗎,開墾荒地也可以,現在的大明朝還有無數的事宜種植的土地荒廢著呢,特別是大東北,現在還掌握在大明的手中的遼東以及奴兒干都司的數百萬平方公里的沃土還幾乎全都是荒地呢,特別是在現在的遼陽地區,當地在明朝初期被稱作是是“歲有羨餘,數千裡阡陌相連。屯堡相望的富饒地方。當時,遼東都司的冶鐵、製鹽等手工業也很發達。遼東的三萬衛與四川的龍州、順天的遵化,是當時全國聞名的三大冶鐵中心。這些年來這些地方差不都都荒廢了,所以說大明朝只要朱厚照想辦法就可以讓耕地面積幾乎增多一倍有餘,完完全武安可以養活比現在的大明多五六倍的人口。並且這還不算以後大明朝可能開始的向外擴張呢,這個世界大著呢。大明還是隻其中的一角。

曾經想到這裡的朱厚照還打算繼續在大明實行衛所制呢,畢竟考慮了後勤補給等因素了,衛所制即便是和後世的軍制相比也不是完全沒有競爭力。就像衛所制從來就沒有從世界上消失過一樣,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紀了,新疆的建設兵團也和衛所制有很多相像的,可以說建設兵團完全就是衛所制的簡化版。

但是後來讓朱厚照放棄衛所制的還是人心,人得貪慾是很難捉摸的,這個世界上總是有那麼一小部分的人總是貪慾難填,有了權勢之後他們總會想方設法去貪去豪奪。只要有這樣的人在,衛所制的土地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集中的現象,到時候那些衛所裡面的人就不再是為大明朝種地打仗了,而是在為那些將軍們種地打仗了。

不過雖然在心裡朱厚照已經決定將衛所制廢除掉了,但是他卻沒打算過完完全全的廢除了,就算後世也照樣有建設兵團這樣形式的衛所制存在,可見不管到了什麼時候衛所制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雖然大規模實行可能會有很多問題,但是小範圍的使用卻是獨具競爭力的。

比如說現在大明朝的遼東以及奴兒干都司。地廣人稀。雖然有很廣袤的土地,但是奈何沒有人那也是白搭,所以如果要開發這些地方了就可以借鑑衛所制了,到時候一個和新疆建設兵團一樣的東北建設兵團多好,利用軍隊便於管理、便於組織的優勢可以最快捷的開墾荒地,而且他們不但可以作為常住人口和自己的家眷定居在哪裡以增加人口,便是有了他們的存在也可以增強大明在當地的守衛力量,建設兵團完全是可以當做軍隊來使用的,只不過是一般情況下沒有他們發揮的地方而已。

不過這些都得以後好好的籌劃了,目前朱厚照更重要的還是將京軍的事情給處理好了。有了三十萬天下最銳的軍隊拱衛京師,朱厚照便有了底氣來廢除衛所制以及現行的土地制度了。典型的軍中有權心中不慌。

朱厚照要求山東、山西、北直隸、河南、南直隸五省都指揮使各選兵一萬進京組成軍的聖旨下了以後,這五個省的都指揮使便忙碌了起來了,對於他們五個來說這是一個表現的機會。新君登基如果能夠利用這個第一次能夠在新君面前表現一回的機會說不定未來的仕途就大順了。…,當然,對於五省的都指揮使來說並不是誰都要爭奪到時候秋的第一的,因為五省的軍力本身便差距甚大。山西、北直隸、以及山東這三個省的軍隊都是聞名天下的兵,北直隸拱衛京師,兵自然也是天下兵了,而山西則是以前的抗擊韃靼的前線,歷來每年戰鬥的不在少數,可以說這些軍隊都是在展會當中成長起來的,但是站在那裡給人的覺就和來自幾乎沒有戰事的河南以及南直隸有很大的不同,血腥味。是的,從這些人來自戰場上的士兵身上你都能夠味道血腥味。

而山東雖然幾乎十數年沒有戰事,但是山東都指揮使張國勳卻並不為此而發愁,因為此時的山東還有一個很好的兵源,那就是遼東。此時的遼東並不是單獨獨立出來的,而是在行政上隸屬於山東的管轄的,所以張國勳一想到遼東的數十萬兵便不再為和北直隸以及山西的兩位都指揮使較量的事情了,遼東和山西一樣向來不是一塊平靜的地方,山西好歹一般還只需要面對來自北邊的敵人,但是遼東就更加的惡劣了。東西南北它都有可能遭到進攻。東面和南面要防禦可能從海上而來的倭寇以及朝鮮,同時遼東境內的女真也時常叛亂,還有奴兒干部落之間的爭鬥也需要遼東堵都司去處理;同樣的西面和北面不安全,說不定什麼時候北面的遊牧民族就從奴兒干廣袤的荒地上面穿到了遼東的背後了。所以遼東在有明一朝軍隊都是天下最良的部隊之一。

有了遼東張國勳便有了比試一番的本錢了,所以再加到朱厚照的聖旨之後。張國勳親自前往遼東挑選兵,這一次他是下定決心了一定要趁此機會好好給朱厚照留下深刻印象。到時候要是能夠有機會帶兵打仗就好了,哪像現在這樣完全就是靠著家族的餘蔭再加上自己熬資歷才到了這個位置,這幾十年來除了有幾次小打小鬧之外就沒有真刀真槍的領兵作戰過。

張國勳倒是躊躇滿志的想要好好表現一回,但是遠在河南和南直隸的兩位都指揮使就有點犯難了,河南和南直隸說是也是拱衛京師的省份,但是兩地一個地處大明朝正中央,一個在南方,北面的敵人打不過來,南邊除了倭寇騷擾過浙江、福建沿海一帶之外,能夠打敗滿清的西方列強沒都還在為糧食發愁呢。

所以自然而然的,這兩個地方几十年來幾乎就沒有什麼戰事發生,本來現在衛所沒落了之後訓練就沒以前那麼正規,還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洗禮,這兩個地方的軍隊和那些常年作戰的軍隊一比,那差距是甚大的。

兩位都指揮使想著現在再怎麼訓練也不可能追上那些從戰火當中走出來的軍隊,所以咱就不可他們比了,到時候就是真的在秋比試當中輸給了他們三個相比皇上也會體諒的,但是如果自己能夠打敗還剩下的那個和自己一樣的對手。那不就能夠讓皇上眼前一亮嗎。

自然地這兩位都指揮使也開始暗中較勁了。得到聖旨之後兩人開始一方面挑選兵,兩一方面加強訓練,爭取到時候表現要好還要將對方給比下去。

五省兵到京最起碼也得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所以在這期間改為軍的京軍也沒有閒著。七月二十七,朱厚照下旨要求軍機處和天策總督府儘快將京軍編為五軍。被朱厚照催了之後軍機處和袁啟文他們不得不加快了步伐。從第二天開始在軍機處和袁啟文共同的計劃之下以前十二營留下的士卒按照同一軍營繼續呆在一起的原則陸陸續續的被分成了五部分,分比為前後左右中天策五軍。…,其中天策中軍、鐵血軍以及三千營近十萬人駐守京郊,包括天津衛以及京城周邊關隘重鎮等,前後左右四軍分別駐守京畿四方。調整之後的天策中軍總兵袁啟文,前軍總兵莫慶峰,後軍總兵賴長義。左軍總兵張斯任,右軍總兵狄泊。

除了袁啟文是直接被朱厚照從甘肅總兵調任天策中軍總兵之外,其餘的四個總兵全都是以前京軍當中的提督內臣。總共十二個營,也就是十二個提督內臣。但是改編之後的總兵卻只剩下了四個空額,所以這十二個人就必須展開競爭了,除非有特殊的軍功否則競爭最看重的便是以前自己所屬的一營裡面留在天策軍的人數的多少,自己手下的兵留在軍當中人數越多,便越有可能被任命為其中一軍的總兵。

這四個總兵當中除了張斯任是因為軍功得意被任命為左軍總兵之外其餘的四人都是依照著自己手下士卒進入軍人數的多少進行排名競爭的,前三名賴長義、狄泊、莫慶峰分別為任命為了後軍總兵、右軍總兵以及前軍總兵。

這其中莫慶峰的任命便顯得十分的驚險了,第一次在排名的時候莫慶峰在排名上還要落後當時的第三名一點,因為經過統計之後耀武營進入軍的人數要比果勇營恰好少幾人,就是這幾個名額讓莫慶峰差點與總兵無緣。不過所幸的是後來特招的四千一百多人讓莫慶峰得意扭轉乾坤,莫慶峰的耀武營雖然士兵不是最最良的一個。但是裡面有一技之長的人卻不在少數,這也和莫慶峰的格有關,他出身武林世家在江湖上呆過一段時間,所以對於這些看似奇技巧的東西十分的看重,在以前選拔士兵的時候也會特意的招一些在其他方面表現良好的人,沒想到就是因為此才讓莫慶峰在最後關頭扭轉乾坤了。四千多特招的士卒裡面有六百多人都是來自耀武營的,這也讓耀武營一下子超過了果勇營兩百多人。

張斯任手下的效用營以及以前郭城手下的果勇營是在對對韃靼作戰的時候表現的最英勇、戰功最顯赫的兩個營了,如果不是在戰場之上這兩個營很多銳士卒都陣亡了或者受傷不得不退役了,說不定排名最靠前的就要是這兩個營了,但是即便如此這一次兩營也排名了第四和第五。將大多數的營擠在了後面。

雖然都不是前三名,但是張斯任靠著在當效用營提督內臣的時候的赫赫戰功也得意被封為左軍總兵。而郭城此時就顯得有點運氣不好了,如果郭城能夠像張斯任一樣一直呆在果勇營的話,說不得這五個總兵當中就絕對有他一個,但是恰好就是因為他為了完成朱厚照的任務現在被大臣們參的不得不呆在亦集乃的草原之上。

至於以前的嘉峪關參將胡坤。嘉峪關是肯定回不去了,因為現在嘉峪關已經有了新的參將了。所以他只能呆在京城等在新的任命了。所幸朱厚照還沒有完全的忘記他這個功臣,在五個總兵都確認了之後胡坤也沒一紙調令封為了天策右軍的副總兵。

當副總兵的並不是只有他一個人,十二個提督內臣裡面剩餘的八個沒能夠混上總兵的也全都被任命為了副總兵。

至此,天策五軍主要的長官任命完成了之後,軍的訓練便要重新開始了,之前一個多月裡所有的人都忙著京軍考核呢,所以這訓練什麼的也都暫時取消了,再加上期間很多人經常出去鬼混,所以現在軍不得不重新進行一次大規模並且全面的訓練來恢復戰鬥力以及紀律

而軍機處也開始了忙碌的計算統計工作了,這期間所有的費用軍機處都要進行一次彙總以確認倒地在這期間花出去了多少銀子,都是哪裡花了銀子。同時據此次花費的時間以及物資軍機處也要對以後其他地方上的軍隊改制進行詳細的預算以及更加確的步驟與方法。

當朱厚照私下裡將這一要求通知倫文敘之後也預示著軍機處很可能從一個臨時的機構轉變成一個常設的機構,最起碼在未來的幾年甚至是幾十年之內軍機處都將一直存在。而之所以私下的通知主要是朱厚照不想讓自己要將全國所有的軍隊都要進行改制的消息過多的宣揚出去,萬一到了地方上引起了什麼亂子就不好了。(。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