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部修養生息第二十一章出人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姬凌雲帶著懷疑,好奇的心態向營寨門口走去。路上來回巡視的士兵紛紛行禮問安,他心中有事,僅僅只是微微點了點頭,算是回禮。

通過層層營帳,來到了營寨門口。只見一人風而立,赫然是那十多年沒見的墨門矩子墨翟。

聽到了腳步聲,墨翟轉過頭看來。

當姬凌雲和墨翟目光相時,兩人登時怔住了。十年的光景象是突然停頓,又象是老天爺給他們開了一個一點也不好笑的玩笑。兩人當年相處的何等融洽,何等的愉快。誰又想得到再次見面兩人會在這種情況下呢?

姬凌雲顯得有些震驚,而墨翟亦出了驚訝的神

姬凌雲想不到來人竟然會是他,一個既令他敬重又是他敵人的人。而墨翟卻是為姬凌雲的變化而驚訝。

在十年前,他就覺得姬凌雲言談舉止非一般人,定可成就大器。十年後再見,對方果真如他所料,但卻想不到會有這般驚人的成就。

十年前,眼前這人是一個略顯幼稚的亡國王子;十年後,眼前這人卻成了天下第一的諸侯。

事事之奇,由此可見。

氣氛一時有些沉默,沒有人說話。姬凌雲與墨翟就這樣望著,都是面無表情,眼中的神情卻又都是那麼的複雜,任誰也理不清其中的頭緒。

良久,墨翟長嘆了一口氣。

姬凌雲好奇問道:“你嘆什麼氣?”墨翟坦然笑道:“我是在想這一生追求,卻因你而變得一文不值,整個人彷彿失去了依靠。這到底是應該怨恨,還是應該高興。”姬凌雲一臉的詫異,不知墨翟為何會說出這傷的話來。一時間也忘記了自己那因是否要殺墨翟而衍生出的猶豫心態。

墨翟見姬凌雲的神態“哈哈”一笑“光顧著傷懷,竟忘了正事。吳王,點齊兵馬請入關吧!”姬凌雲更加困惑。

墨翟高聲道:“在公孫兄的計劃下,鄙人已經佔據了武關,請大王入關。”公孫兄?

公孫聖!

姬凌雲恍然大悟,雖然他不曉得之間的原由經過,但卻清楚的明白了一件事情。墨翟的出現是公孫聖計劃的一部分,墨翟並不是自己的敵人,而是自己的盟友。他到武關表面上是為了幫助關尹守城,實則是暗助自己拿下武關。

對此,姬凌雲不得不暗中對公孫聖翹起了大拇指,他的這一招莫說關尹,即便是自己也被瞞在了骨子裡。

誰又想得到一生以兼愛、非攻,救助弱小為理念的賢士墨翟,居然會放棄畢生最求的理念而幫助強大的吳國呢?

姬凌雲大笑的走了上去“能得墨兄出手襄助,姬凌雲不盡。”墨翟眼中再度出現的複雜的神嘆息道:“不必如此,鄙人幫助大王並非是為了吳國,更非為了大王。”他望著長空道:“鄙人是為了天下。”姬凌雲神一稟,若是常人說這種話。姬凌雲只當他在放狗臭,不可聞之。即便是老子、孔子亦是一樣,但由墨翟口中說出來分量都是大大不同。

老子、孔子都從政,在政治上沒有人能夠把持住清明,為了大利而犧牲小利之事再所難免。而墨翟卻是從民,他兼愛、非攻的思想,等於跟天下諸侯世族為敵。在政治的角度上完全站不住腳跟,因為他的理念一切都利於百姓,利於平民。世上也只有墨翟一人公開的反對諸侯專權,反對世族專政,認為天下之人,無論君王還是乞丐都是平等的。

墨翟所創立的墨學,有些荒唐,不符合實際,本無法適應歷史的,但那一顆拳拳的為民之心,卻值得世人尊重。

“仁”這一個字在墨翟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孔子的“仁”在於制度。而最好墨翟的“仁”卻是在於人人平等,百姓個個遠離戰火,豐衣足食。

姬凌雲正容道:“這點寡人可以向墨兄保證,我姬凌雲對天下百姓皆一視同仁。只要他們不作出有損吳國利益的事情,寡人絕對不事先作出任何愧對百姓的事情。這點不是寡人吹噓,天下諸侯沒有一個人向寡人一樣,如此對待百姓。”墨翟微笑的點了點頭道:“我信你。”姬凌雲好奇的問起了墨翟為什麼會於公孫聖聯合在了一起。

墨翟笑道:“我與公孫兄兩人可以說是同一類人吧!還記得當初你離開的時候對我說過的話嗎?”姬凌雲點了點頭,那段難得的歷練時常在他的腦海裡浮現,無法忘懷。

墨翟想起了前事,心中慨萬千道:“當初你說‘如今諸侯混戰不休,相互攻伐。單憑學問不足以撫平亂世,想要撫平亂世,真正實現天下太平。惟有一法,那就是消除國家諸侯的限制,令萬民歸一,建立一個新的制度’。對此,鄙人當時心中有些明悟,又有些茫然。鄙人出生低微,瞭解百姓之勞苦。在青年時,思前想後終於定下了一個理想。就是要消除‘天下之大害’,實現‘天下之大利’。這天下的大害,莫如弱強食,強者侵略弱者、大國侵略小國、智者壓迫愚者。而這一切禍患的由,是由於人與人間彼此不相愛,若能兼相愛,相利,便可以均分財富,再無嫉怨恨爭奪,實現了天下之大利。”他低著頭看著自己的腳丫道:“為了這個理想,我幾乎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直到遇上了你,經過你當時的開導。鄙人開始遊歷天下,尋找答案。後來遇上了同樣茫的公孫兄,公孫兄於鄙人微有相同之處。他原先認為世間紛爭來源於人心貪慾。無論協助哪個諸侯成就霸業,都會令大周百姓苦不堪言,憑添紛爭。與其助紂為,不如修身養,遠離世間煩惱,紛爭。但經過你與孫武子先生的影響,他的觀念有了變化。為了尋求答案,下山歷練。也許是經歷一樣,也許是相互欣賞。我們結為至,一起尋找著答案。我們曾周遊各國,觀察民情,最後終改變了想法。一致認為若要天下太平,唯一的方法就是消弭國家之別,把所有人置於一個君主的統治下。只有這樣和有這一統天下的人才能實現我畢生的理想,實現天下的之大利。”說完,墨翟看著姬凌雲道:“毫無疑問,大王是諸侯中最適合一統天下的人,吳國是最適合一統的國家。所以,我們才一起決定幫助大王,一統天下。當今之勢,可謂三分天下。其中吳國最強,三晉次之,秦國再次之。三家相互牽制,無論是誰想要一統都非易事。公孫兄認為最好、最快的一統方法就是將三家變為兩家。公孫兄早年經過秦國的時候,曾經救給一將死之人,得到了贏利令麾下謀士文章教唆贏行謀反一消息。於是,公孫兄就定下良策,擬定方針,將秦國誘入甕中任吳國噬。”墨翟笑道:“為了這個計劃,公孫兄還讓鄙人毒死了西方羌族人的馬匹,讓他們將怒火撒在秦軍身上。秦軍守將抵禦不住,鄙人便趁機增援秦軍,並幫助秦軍打退了羌人。得到了秦國的信賴,贏利更是為此親自召見了我等。直到武關傳來被攻的消息,鄙人馬上裝做憤慨,自薦幫助秦國防守城池。贏利不疑有他,加上公孫兄的勸說。他很自然的就派了鄙人與三千墨者,前來助陣。因為鄙人擁有贏利親筆寫下的文書,武關守將關尹毫不懷疑,就將鄙人入了武關。”墨翟的一番長篇大論,姬凌雲聽得是如痴如醉,想不到兩人竟還有這般經歷與故事。

姬凌雲瞭解了大概,心中的懷疑全消,問道:“墨兄,接下來我們應該如何配合行動。寡人可是迫不及待的想在武關的城樓上欣賞明晨的出呢?”墨翟大笑“何需安排,如今這城中的守軍不過二千,其中還有一千是我麾下的墨者,大王只須下一聲號令,就可大模大樣的入城。”姬凌雲奇道:“那城中守兵呢?”墨翟道:“鄙人以吳軍強大,驕傲為由,設置了一場奇襲。此刻武關城中的將士大多都在離這裡西北的群山中蟄伏,等待大王明早從那裡路過哩。”姬凌雲放聲大笑:“果然是好計。”就這樣秦國的門戶已經向吳軍敞開。

ps:提前半小時祝各位書友節快樂!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