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圍五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貓貓看書,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幾個將領愣了愣,都聽出了楊亮節話中的抱怨之意。這個國舅在眾人眼中,屬於典型的志大才疏角。對於這種草包,大夥也是用過就扔。糊時多,真正尊敬時少。今天楊國舅口中說出這等話來,明顯已經是對大夥以往的作為不滿了,有機靈者趕緊上前解釋“大人這是哪裡話,我等一直唯大人,不,唯大人和皇上馬首是瞻。大人的話就是皇上的意思,我等再愚魯,難道這點道理還不懂麼!”

“你等倒是懂得很啊。翟大人,半月前我想讓你主動請纓,剿滅恩州和高州之間的盜匪,為朝廷打通去沿海四州的徵糧路線,給你使了幾次眼,你好像睡著了啊!”楊亮節冷笑著,拆穿了眾人的謊言。

“我,我,卑職當時真的沒看見!”高州鎮扶使翟亮面紅耳赤,結結巴巴地解釋道。終於明白最近為什麼眼看著張世傑削奪大夥兵權,楊亮節等外戚坐視不理的原因。

“你們那些小心思,我懂!”楊亮節頓了頓,語重心長地補充道“亂世中,手中的兵是保命的本,所以誰都不願意把自己的弟兄到別人之手。但眼下大宋中興在即,你等既不立些功勞,又不肯向皇家多表些忠心,叫我能如何幫你們在太后面前說話。我怎不能說,‘太后,某某手中兵多,如果不給他些好處,他就會擁兵造反,或投靠北元去了’吧!”一個巨打上礁石,雷鳴般,捲起千堆餘雪。

亭子內,眾人的臉也在頃刻間雪白。投靠北元的心思有人不是沒動過,可對方開出的價碼太低,眼下不是投降的最佳時機。跟著大宋行朝混,也看不到什麼光亮。行朝的確登陸駐蹕了,但依然暮氣沉沉,內部傾軋的力量比抵抗到底的決心還大。投靠文天祥倒是一條出路,可是,第一,人家未必願意接納。第二,破虜軍的規矩森嚴,去了難免要衝到第一線。保不準,好處沒撈到,命卻給搭了進去。

想到這,幾個武將同時放下杯子,躬身施禮,大聲辯解道:“楊大人言重了,我等不願意出戰,並非對朝廷不忠,實乃兵甲不齊,無力作戰也!”

“是啊,是啊,大人啊,我等對大人一向是忠心耿耿的。但大人你也知道,我的手下都是些廂軍,拿著那般陋的武器去剿匪,萬一有個閃失,不是純粹給朝廷丟臉嗎!”翟亮一邊作揖,一邊討饒。

這也倒是實情,大宋三百年,文恬武嬉,對外一直委曲求全。對內則小心提防,連軍的武備都很鬆弛,更何況廂軍!並且兩年來,行朝一直被韃子追著跑,兵器鎧甲哪裡有時間補充?而讓拿著竹矛的廂軍去和武裝到牙齒的蒙古武士和漢軍拼命,那無異於送死。

“大人,你也知道,蒙古人的強弓動輒兩、三百步的程,咱們的竹板弓能五、六十步就不錯了。沒等靠近,先被人家死了一半。況且人家是羅圈甲,非勁弩難入。咱們是一身布衣,一戳就漏。人家有狼牙,可咱們只有天靈蓋…。”有人委屈的訴苦,把難處一樣樣擺在楊亮節面前。

“夠了,夠了!”楊亮節聽得不耐煩,大手一揮,打斷了眾人的話。

“哼,過去的事情,楊某暫且不提。今天,楊某在這裡問大家一句,如果能從文天祥那裡,將神兵利器給大家討來,大家將來會如何打算?”

“願接受楊大人差遣,楊大人讓我們幹什麼,我們就幹什麼!”孫安浦第一個反應過來,揮著手臂叫道。

“願奉大人差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眾人同時施禮,向楊亮節表示效忠。

如今不比半年前,當時大宋岌岌可危,無論張世傑和楊家這幫外戚,都不敢對隨行的廂軍將領們過分刁難。唯恐言語上稍有不甚,把大夥刺到北元一方去。如今大宋重新站穩了腳跟,這些廂軍將領,就顯得可有可無,沒那麼重要了。

想通了這一層,接下來也沒什麼為難。無非是在朝中兩派勢力,張世傑和外戚楊氏集團之間,做個選擇罷了。張世傑器量有些偏狹,加上他本身就是個能征慣戰之將,眼裡看不上大夥,跟了他,撈不到什麼好處。反而是選擇眼前這位楊大人踏實些,至少他不會打仗,如果想建功立業,少不得大夥幫襯。

“你們跟了我,我自然不會給你們虧吃。如今大宋中興之機已到,我若做了輔佐殿下還都臨安的功臣,大夥也少不得掛印封侯!”楊亮節見眾人紛紛表示服從,放緩了語氣,開始憑空許願。

“那是,那是,跟著楊大人,自然有大夥好處!”孫安浦再次跳出來,帶頭答應。

楊亮節讚賞地看了這個長得如臠童般的傢伙一眼,心中暗贊,這小子還算機靈,沒白救了他一回。臉上笑意更濃,指點著風雨中的山河說道:“北元橫掃天下,憑得不過是數萬蒙古鐵騎。當年橫行江南的三大主力蒙古軍,頁特密實和索都俱被我等所擒,達已經嚇沒了膽,困在江南西路不敢出頭。三大主力盡去,還有何人敢抗大宋天兵!只待來,這惱人的雨停了,大夥裝備齊了強弩火炮,一路殺將過去,復我大宋山河,指可待!”

“大人高見!”眾將軍亂哄哄地答應。心裡未必同意楊亮節的見解,卻不願意捅破他的好夢。況且託庇在此人身後,張世傑和陸秀夫有心找大家麻煩,追究一些陳年往事,多少也要有些投鼠忌器。

“屬下愚頓,不知大人所說火炮強弩,從何而來。文丞相如何肯將利器,雙手奉上!”頌揚聲中響起一個不和諧的聲音。眾人回頭看去,看到大鬍子陳寶躬著身子,做出一幅請教的姿態。

“這有何難,你等可記得當時在文浦山,誅殺索都之夜,張大人和陸大人派大夥做了些什麼?”楊亮節知道收服這些將領歸自己所用不會那麼容易,乾脆把老底合盤托出。如今朝堂上,張世傑和陸秀夫二人權力越來越重,自己這些外戚處處要看人臉。既然文天祥與張世傑素來不睦,楊家何必不從中做些文章,趁機將一些零散的兵權抓在手裡。臣子再忠,也忠不過親戚。

“大人說那個殺人夜麼?”很多人又變了臉。他們更願意將那晚上的事情忘記,當,有人借皇帝之名,號令大夥為國除。而那個賊,就是大名鼎鼎的文丞相。

破虜軍分散在各營,文天祥帳外只有一個近衛營,四百餘人防守。殺了他,就可以盡奪其兵,將武器的生產和使用權牢牢地控制在手裡。

宋軍包圍了索都,達試圖包圍宋軍,而宋軍內部,同時分兵包圍了自己的丞相。合圍,一環套一環,四處是陷阱的合圍。

如不是那天晚上有人心裡不忍,偷偷把消息走漏給了破虜軍,讓文天祥的近衛營提前做好了充足準備。如果不是那天晚上,陸大人決定再去勸一勸文天祥,給他一個活命的機會,卻發現破虜軍早已為內訌預備了應對措施。如果不是達的人馬已經迫近,殺了文天祥後要受到達和索都的前後夾擊,誰也不敢推測,那天究竟會發生什麼!以破虜軍和元軍的戰鬥力,亭子中多少人還有命站在這裡。

“月黑殺人夜!”楊亮節拍打著亭柱嘆息“文天祥對皇上不忠,但罪行不彰。張世傑說是要替國除,其實不過是為併文天祥部曲找的藉口。如今文天祥平安脫了身去,豈能不心懷芥蒂。我們聯合起來,暗中,鼓動那些言官彈劾文天祥,明裡,再拼命替他說話,聯手牽制張世傑。他破虜軍上下能不念我等之恩德。情到了麼,這武器…”殲滅索都後,發覺情況有變的破虜軍迅速聚集,以追擊劉深為名北返,連軍中為誅殺索都舉行了慶功宴都沒參加。那個親手斬了索都的王老實更是過分,居然沒接張世傑和陸秀夫的越級提拔,拒絕了承宣使的頭銜,繼續回破虜軍做他一個營正。

此後,破虜軍和行朝本部如有默契一般,一方控制了大半個福建,另一方控制了大半個廣南,廣南和福建兩路之間的彰州和州,則丟給了興宋軍節度使許夫人。

如今破虜軍雖然名義上承認朝廷統治,卻大張旗鼓地實行了另一套治政舉措。雖然信守承諾,為朝廷提供強弩和火器,卻未曾有一人接受朝庭的印信。據探子回來報告,那邊連文臣、武將官制,都重新設立了一套,儼然已經是個半獨立的小朝廷。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中的微妙所在。

“大人妙計!大人天縱英才!”眾人口稱讚,對楊亮節佩服得五體投地。挑動文天祥與張世傑之間的矛盾,然後從中漁利。這樣一來,不但牽制了張世傑,讓他諸般整軍措施無力著手,而且能讓破虜軍成為大夥的外援,一石多鳥。

“轟!”幾個大接連打來,重重地砸在了涼亭外的礁石上。奇石礁彷彿要被擊碎了一般,搖搖晃晃。

涼亭裡,楊亮節捧起八寶琉璃杯,臉被濃濃的水霧氣遮住,目光卻投向了萬頃波濤。波濤上,烏雲翻滾,預示著一場大的風暴即將到來。

官湧港,幾艘巨大的海舶停靠在棧橋邊。陸秀夫撐著油紙傘,帶著一夥文職打扮的人緩緩地走上棧橋。

“君實,何不等風雨過後再啟程。反正福建之戰繳獲的蒙古強弓還有很多,足夠我們重整一支弓箭隊!”一個寬厚而沙啞地聲音從岸邊傳來,大都督張世傑的戰馬隨著聲音穿過雨幕。跳下馬,把韁繩扔給貼身侍衛,張世傑三步兩步趕了上來,腳步踏得棧橋咯吱做響。

“蒙古強弓雖良,我大宋卻沒有多少能拉強弓的箭手。邵武一行,越早越善。只盼學得造弩之術,在北元下次來攻前,組建一支完整的弩隊出來!”陸秀夫緩緩回首,話語裡帶著說不出的沉重。

掌軍,才知道其中艱難。福建一戰,行朝繳獲頗多。蒙古良弓程,也不亞於破虜軍得鋼弩。但軍中士卒多為江南人,臂長和臂力有限,有了優質弓箭,也無法發揮威力。

為了向朝廷表示忠心,文天祥如約送了四百多把鋼弩來,也遣海船運來了二十幾門火炮。但新式軍隊建立之後,陸秀夫和張世傑才發現夢想與現實差距巨大。

弩箭營和炮營的運作,需要一整套與之配合的運輸、管理和補給措施。不單單是有了武器就可所向披靡。

這些,都需要朝廷派人,去破虜軍中去學,否則,本發揮不出武器應有的威力。此外,弩箭的供應和炮彈的供應,也不能受制於人。特別是炮彈,用掉一發少一發。一旦用完,還得向破虜軍索要。上次那邊的財政總長杜規,說用炮彈價值,抵償了福建地區應該割給朝廷的稅收。如果工部不能馬上實現自給,下次去要,說不定那個杜胖子就會伸手向朝廷要錢。

而這時節,朝廷連足額度軍餉都發不出,哪裡拿得出這多錢來。

“你真的要去麼,畢竟當我們理虧在先。如果破虜軍有人趁機報復,我怕君實此去,不知何能回?”張世傑拉住陸秀夫的手,憂心忡忡地追問。

“文丞相心開闊,並非斤斤計較之人。況且,當是我等誤會於他,並非刻意相迫。如果換了他是我等,也會做出同樣的事情。這次我去邵武,一則學習如何造弩造炮,二則,登門道歉,爭取兩軍再次攜手,明年天,接著打一個漂亮仗!”陸秀夫笑了笑,示意好朋友儘管寬心。

他渴望早抵達邵武,非但是為了讓身後這幫工部官員學習如何製造武器。他還要趁此機會,看能不能在歧途上,把文天祥拉回來。

那次深談,文天祥的話對他衝擊不小。但冷靜下來,陸秀夫還是找到了很多破綻,他相信,既然文天祥不是刻意謀反,追求自立為帝。自己還有機會,讓文天祥帶著破虜軍早回頭。

無論文天祥在岔路上走了多遠,他畢竟是那個經歷九死一生,依然忘我向南的文宋瑞。

“如此,某家在此,恭候丞相好音!”張世傑知道無法勸住陸秀夫,放開雙手,退開幾步,抱拳相送。

陸秀夫點點頭,跳上甲板,與前來相送的眾人揮手作別。

“起錨!”負責傳達號令的水手扯著嗓子喊道。

幾個彪形大漢轉動絞盤,將巨石打造的船錨從海中緩緩拉上。木製船帆片片張開,藉著風,將海泊推進濤之中。

“臣心一磁針石,不指南方恨不休!”望著如山巨,站在船首的陸秀夫輕聲道。

是文天祥寫的詩,那個倔強身影,再次出現在陸秀夫腦海深處。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