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敢不敢雁門有人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經此一戰,劉岱就算僥倖逃出昇天,恐怕,也元氣大傷,主公執掌兗州已經是水到渠成矣!”等眾將散去,獨有戲志才與曹兩人,前者微微欠身,而眼睛中卻也燃燒出熊熊烈焰,是對未來的展望,還有舞臺成功拓寬的期待。

區區一郡之地,又豈是這些人中龍鳳甘於棲身的地方?同樣,他們看重投效的君主…又如何能是甘於寂寞之人?

微微一笑,抬起酒樽細細抿了一口,道“還不可妄加定論,如今我東郡數奪州縣,劉岱也未必會親動北上…”

“劉岱其人心狠而貪,驕縱而傲,背信棄義如飲水生津,昔諸侯共討董卓,此人便因糧罔顧道義,擅殺橋瑁,又豈會在意昔楊奉遣衛寧會盟之義?河內乃四戰衝要之地,倘若取之,以牧野,可挾我白馬,以陳留在南,成犄角尾相攻之勢,正乃我東郡心腹大患之所在!劉岱,不管如何,某料定其必然北上!”戲志才信心百倍,頓了頓,又複道“況且…未必只他劉岱一人有意河內!”曹眉頭微微挑了挑,眼中閃過一絲猶豫“以你觀之,河內還有何人慾奪?”那一絲猶豫卻沒有逃出戲志才的眼中,戲志才心中靈光一閃,轉瞬即逝,卻頗為驚訝,復起又是一絲讚歎的期許“濮陽鮑信乃主公舊識,想必收到河內柳氏書早已差人尋於主公。而豫州孔既是楊氏故吏,又受宛城袁術所脅必然不敢出兵北上。而其餘諸侯,若非跨境相遠,便非無膽守家之人,難有所為!但唯有冀州韓馥,雖闇弱無能,但卻易受他人左右,恐受蠱惑…冀州恐會出兵爭奪…”曹點了點頭,卻正巧與戲志才雙眼相識,聽得他驀然又出口道“主公莫非有意幷州乎?”曹一愣。隨即釋然笑道“呵…果然瞞不下你來!不錯…兗州毗鄰豫青,揚,雖是緊要之地。但窺伺同樣不少。即便我軍饒是兵強馬壯,但若疲於征討,必然難有修養生息之,糧秣難濟。更何況近聞青州,豫州,甚至兗州皆有黃巾餘黨有復起餘燼之勢,民失所,如何安頓?便就算我驅強軍,征戰四方而圖之,但到時恐怕皆成疲兵。s何況董卓豺狼當道臥於西,我又如何不能擔憂?”

“主公所言甚是,便是與劉岱爭霸兗州,已讓我軍已有缺糧之虞!我聞河東兩衛,曾齊力為楊奉謀,六年得河東富庶百里,竟可以一郡養一州,何其大才!若能得河東,當是主公征討四方的最好基石!”戲志才點了點頭,忽而眼中浮起一絲欽佩與惋惜。對曹道“但可惜…如今君臣不和,正乃大忌。衛氏一門遭囚,衛寧總督北幷州六郡兵馬,抵禦北方蠻夷。已受掣肘。就算他。肯棄兵權,楊奉也必然難容他衛氏滿門…文若昔曾與某言其衛寧有大才而志疏。實不知其人竟如此膽大妄為…”曹微微閃出一絲異芒,道“昔討董一戰,本公與其倒頗為相投,汜水虎牢洛陽兩大天險屏障皆破於此人之手,運籌帷幄,每每料敵先機,本公也實不知其為何有此昏聵之舉…”戲志才忽而腦中閃過一絲**頭,沉默一會,又抬起頭來,雙目炯炯有神道“倘若主公能從楊奉手中搶得衛氏一族,再以文若為使,或可引衛寧舉北幷州六郡相投!”

“哦…?”曹臉上神一變,兀自沉默了下來,嘴角喃喃道“河東兩衛卻是輔國賢良之才…若能得衛寧,本公又何愁天下不定…但…”戲志才聽到曹自言自語,臉上猶豫,不由微微嘆了口氣“衛寧舉兵犯上,致使楊奉落入險地,已是為人謀之大忌。主公如今,恐怕,便是心有所疑了…”

“楊奉區區無能之人,如何能得此等大才真心投效,我每每與文若相談,從其言語之中,皆可知此人未必有反主野心,恐怕,棲身楊奉麾下,也不過報他昔活命之恩矣!”戲志才搖了搖頭,又道“如今鮮卑舉兵十萬南下,倘若破雁門,席捲幷州,有董卓在南,蠻夷入寇,天下驚亂。衛寧抗命,恐怕實有隱憂…”曹驀然抬起頭來,眼睛閃過一絲驚喜,但終究還是還是躊躇道“但從楊奉手中取得衛氏一族,談何容易?”戲志才臉上浮起一絲狠辣,道“便看主公能否下定決心了!”

“此話怎講?”曹愣了愣,道。

“若主公得幷州,得良才,敢背罵名否?”戲志才雙眼死死盯著曹道。

“啊…?!”曹心中閃過一絲明悟,但也不經驚呼一聲,臉上霎時陰晴不定,連連變換。

兩個拳頭緊緊握住,甚至跪坐地‮腿雙‬也緊緊繃成兩段木樁,曹久久不語,依戲志才所言,曹無疑便是要親自跨過此時此刻心中的那道底線了。

“河內…幷州…董卓…”曹幾乎是一字一頓,咬牙切齒地**了出來。

“若主公要取幷州,要取河東,楊奉必然不能留下!而借董卓之手,為主公掃平阻礙,甚至…舉兵相攻,主公可睥睨天下!”戲志才兀自不顧曹,又出言道“主公自然可等董卓入寇,再以大軍靡戰,以正天下視聽…不過…”

“不過,天下皆知我曹背信棄義,趁董卓攻打忠良,而落井下石,見死不救…”曹苦笑一笑,但終究心中凝起一絲決意,緩緩站起身來,出寶劍彈劍凝重堅韌道“萬物無常,事有輕便,若能得與董賊決戰之力,此暫時妥協之計,背半語罵名,又有何可懼!”

“主公英明!”戲志才緩緩伏下身子,恭敬道。眼中同樣閃過一絲駭人的熱切…

草原之上,一隻兵馬緩緩踏馬行走,當中一彪數千騎兵尤其搶眼,只看人人身披銀甲,每批坐騎清一的雪白一片,亮銀長槍矗立,馬弓斜跨馬鞍右側,左側又是一柄鋒利馬刀,人人軍容嚴整殺氣騰騰,任人也不敢輕視這樣一隻整齊而頗具氣勢的兵馬。

白馬義從,名動北方。軍旗招展,公孫兩字沐浴在草原上的陽光之下,更顯得震撼。

這便是公孫瓚的三萬南下兵馬。

草原牧民口中的白馬將軍,如今微微眯起眼睛看了看照當空,忽而揚起手來,高聲喝道“傳令,就地停軍紮營!”

“…主公卑舉兵犯境,而雁門告急,如今正值晌午,我軍全是騎兵卻行不過二十里路,為何停止不前?”左右有親信不解問道。

“呵…如今幷州內亂,衛寧聚眾抗命,幷州軍雖與我有結盟之實,但現在卻不知結盟為誰!我又何苦以自家兵馬為他人平定禍亂?”公孫瓚不置可否的搖了藥馬鞭,放眼南顧,嘴角微微翹起,心裡又道“既然衛寧有十萬邊軍防守朔方,雁門一線,鮮卑固有十萬蠻夷…嘿…”親兵也不過是小小疑問一下,對公孫瓚的軍令自然是無條件的遵從,當即飛馬下去傳令道“全軍聽令,就地停軍紮營!”此時,衛寧卻不知道,本以為近在咫尺地公孫瓚援軍,還在五百里之外,雖不過兩路程,但卻不知道公孫瓚也起了詭譎心思。

而他衛寧雖然號稱擁兵十萬在外,但實際上,朔方…雁門一線幷州邊疆戰線拉得極大,除去六郡必要駐紮的兵馬,黃忠親提集結六郡之力的兩萬騎兵北上千裡奇襲北彈汗山,雁門實際上能動用的兵馬也不過區區五萬而已。而這五萬人馬,騎兵,也不過六千之數,這還是加上了那三千殘留匈奴人的數量。

對比於步度的六萬騎兵來說,衛寧五萬步卒守衛城池本是足夠的,但實際上,衛寧現在卻偏偏本沒有多少時間與步度打起消耗戰來。

楊奉自掌握幷州以來,真正意義上來說,唯有河東一塊富庶之地供養整個州郡。而衛寧地抗命,偏偏又掐斷了他的命脈。

在收到公孫瓚高柳山大破東鮮卑的捷報之後,本以為戰機已到的衛寧,卻冰涼的現,一連十,竟再沒有半分消息,自東北方傳來。

在冷靜下來的同時,衛寧自然想通了其中的厲害…而在此時此刻,一直以來的壓力終於讓他口中的怒怨不可壓抑的爆了出來。

吐血,昏闕。雁門軍中立刻亂做一片。

而正在這緊要關頭,一個讓衛寧意想不到地人物的到來,讓他驚喜萬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