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節苦命鴛鴦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侯方域被安排在史可法身邊做文書工作,為抗清報國而效力,使侯方域壯志得酬。
他與南京的李香君頻頻書信往來,傾訴相思,暢談報負,彼此的心緊緊連在一起。
自侯郎去後,李香君徵得李大娘的同意,洗盡鉛華,閉門謝客,天天凝視著那把訂情的絹扇。
明確表示要一心等候公子歸來,有許多獵奇好豔的達官顯貴偏偏不肯死心,紛紛上門打她的主意,無奈此女吃了秤砣鐵了心,以堅決的態度予以回絕,客人們只好望樓興嘆。
可是,不久又出了個難以對付的人,此人就是僉都御史田仰,他督運漕糧由揚州來到南京,為弘光皇朝幫了一個大忙,成了弘光帝器重的紅人。馬士英與阮大鉞為弘光臣子舉行盛大的酒筵為田仰接風洗塵。
席間,田仰表示久聞秦淮河名李香君豔名,此行想順便把她收為侍妾。這一下可讓阮大鉞逮住了機會,他早就想報復侯方域和李香君了,可惜侯方域聞風遠走,害得他無從下手;如今若把李香君送給田仰為妾,一方面討好了田仰,一方面也撕散了他們那對鴛鴦,聊洩心中積憤,豈不是一箭雙鵰!
第二天,阮大鉞派人攜帶重金前往媚香樓行聘,李香君毫無商量餘地地一口拒絕,她說:“侯公子雖然飄泊在外,但總有回來的一天,以前我就拒絕了很多人的盛情,今天當然也不可能接受田大人的聘禮。”誰知這裡還在勸來推去,那邊娶的花轎已經吹吹打打地來到了媚香樓下,這便是阮大鉞訂下的強娶之計。娶親的隊伍人多勢眾,李大娘阻攔不住,已直衝進樓裡,大有不抬走人決不罷休的勁頭。
李香君被得無路可走,只好佯裝答應下來。聲言先回屋打扮,妝成立即上轎。娶親的人在樓下客廳中坐等了好一陣子,猛聽得樓外“紜鋇匾簧悶響,接著傳來侍婢的驚呼:“不好了,小姐跳樓了?
娶親的人見鬧出了人命案,嚇得不敢再糾纏,一聲不吭地抬著花轎溜回去了。李大娘與媚香樓的姐妹將李香君抬回屋中,又急忙打發人找醫生。住在附近的楊龍友聞訊趕過來,院中已空寂無人,只有那把帶血的絹扇孤零零地落在地上。
楊龍友拾起絹扇,端視良久,深為李香君的貞烈品慨噓啼,一個奇妙的構思在他腦海中形成。進屋探視過昏
不醒的李香君後,楊龍友帶著絹扇離開媚香樓,回到自己家裡,立刻在書房中坐下,取出一枝不曾用過的羊毫筆,就著扇面上的血跡稍作點染,血跡便成了一朵朵鮮豔
滴的桃花,再以墨
略襯枝葉,一副灼灼動人的桃花圖便完成了。楊龍友對扇沉
良久,又在扇面上題下三個小字――桃花扇,準備等李香君傷愈後還給。
幸虧媚香樓不高,摔傷後的李香君經過一段時間的心調治,傷勢總算痊癒了,這時田仰已離開南京,娶妾之事也就不了了之。然而陰險惡毒的阮大鉞並不想就此放過她,弘光皇帝完全是昏庸無能之人,國難當頭,不思治軍理國,反而
夜沉醉在聲
享樂之中。
他嫌宮中歌姬所唱的歌內容單調乏味,阮大鉞便大獻殷勤,親自執筆撰寫歌詞劇本,再到秦淮河畔的歌樓院裡挑選出
的歌
,送入宮中給弘光帝取樂。等李香君傷愈後,阮大鉞立即打著皇上聖諭的幌子,將她徵入宮中充當歌姬。
這一招李香君著實無法抵擋,她一個青樓女子,哪裡敢違抗聖上呢!宮門一入深似海,何時能再見到夜思念的侯郎呢?她好想託魚雁捎封信給遠方的情郎,讓他回來見上自己一面,可此時戰事正緊,
通全部斷絕,書信
本無法送去。
帶著無限的眷念和遺憾,李香君進了皇宮,懷裡緊緊抱著那把鮮血寫成的桃花扇。
不久後,清兵攻下揚州,直南京,弘光帝聞風而逃,最終被部將劫持獻給了清軍,隨後南京城不攻自破。
南京城破之時,李香君隨著一些宮人趁夜逃出了“牢籠”市街上已是一片混亂,清兵燒殺搶掠,難民四處逃竄。
李香君高一腳、低一腳地向秦淮河畔走去,只見到處火光沖天,夜空映得一片血紅。
好不容易來到長板橋上,站在橋頭,向媚香樓方向望去卻發現媚香樓也已隱入一片火海之中。
李香君心裡一沉,腳下發軟,一下子跌坐在橋面上,腦子裡一片空白。正巧,這時當年為李香君教曲的師傅蘇崑生路過長板橋,無意中發現了坐在地上發傻的李香君,連忙將她扶起,才知她已無處可去,便帶著她隨逃難的人,奔往蘇州。
其實,這天夜裡侯方域也正在南京城裡,他是在揚州兵敗後脫身返回南京的。到達時正逢清兵肆屠城,他心裡焦急地掛牽著李香君的安危,火燒火燎地趕到秦淮河邊,卻看到媚香樓燃成一團烈焰,
悉的人一個也沒見著。他在媚香樓附近徘徊尋找了整整一夜,卻沒能見到李香君的影子;其實那時李香君就坐在離媚香樓僅有一箭之遙的長板橋上,無奈老天戲
人,偏偏沒讓他倆相遇。
李香君在蘇崑生的照顧下來到蘇州,由於一路顛波勞苦,神上又極度悲傷,她已身染重病。蘇州情況還比較平靜,幾經周折,李香君找到了昔
好友卞玉京。卞玉京原本也是秦淮名
,與李香君
情甚好,兩年前她遷居蘇州,在虎丘的山塘置下一座清雅的小院。
見到好友逃難至此,卞玉京熱情收留了李香君在小院住下,並請來名醫為她診治。幾經診察,才知李香君患的是肺癆,這種病在當時是無藥治的,只能滋養調理,勉強延續著生命。
病中的李香君深深地思念著侯郎,她夜捧著那把血染的桃花扇,回憶著侯郎的音容笑貌,淚水浸透了衣襟。
蘇崑生是個古道熱腸的人,見李香君痛不生,他等局勢稍微平靜一些,就返回南京打聽侯方域的消息。
經多方探問,證實了侯方域曾在南京尋找過李香君,了無結果之後,失望地回老家商丘去了。
蘇崑生得到消息後立刻趕到蘇州告訴了李香君,李香君倦臥病榻,一副憔悴虛弱的可憐模樣。
見此情景,蘇崑生心中痛惜之極,自願提出要北上商丘,為一對有情人傳遞消息。
在蘇崑生北上不久,李香君開始咯血,病情一重於一
,終於氣息難繼。彌留之際,她掙扎著讓卞玉京為自己剪下一綹青絲,小心翼翼地用紅綾包好,再把它綁在比生命還珍貴的桃花扇上,然後
給卞玉京,請她轉
給侯方域,並留下遺言說:“公子當為大明守節,勿事異族,妾於九泉之下銘記公子厚愛。”侯方域得到蘇崑生送來的消息,立刻啟程,趕往蘇州。
可惜,當他來到卞玉京的小院,李香君已於前夜嚥下了最後一口氣,只給他留下一片摯情,令他心傷絕。(人生自古空遺恨,多情總是無情終;好一個淒涼的故事呀!為什麼總是悲劇結局?是社會必然結果?)李香君本人又生得嬌小玲瓏,冰肌玉膚,清麗可人,當時被稱為“香扇墜兒”她因
藝雙絕,為當時的達官所豔羨和追逐,但她卻有一定思想,在政治上也自己的主見,站在當時復社文人一邊,與他們
往甚密,對候方域則鍾情不貳,對那些庸俗的官僚不
興趣。李香君的心只屬於侯方域一個人了。苦命鴛鴦的命運只有這樣的下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