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貓貓看書,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進了客廳,看見只有養母何麗娟一人在家,彭紫蘇有些奇怪,“媽,怎麼只有您一人在家?剛才爸還打電話給我說讓我回來呢,怎麼沒看見他?發生什麼事了,這麼急著叫我回來?”何麗娟拉著她到沙發上坐下,“不是什麼急事,還不是你爸著急讓你選喜帖的樣式,看你一直沒回來,就讓你哥帶他出去選了。”

“什麼樣式的都好,我沒有意見的。”她在這個家從來沒有提過自己的要求,不是逆來順受,而是習慣被人安排命運,哪怕心中有千萬個不情願,她也不得不在命運中低頭。

雖然沒有反對的意見,但是畢竟還是自己養大的女兒,何麗娟又怎麼看不出她的心思,可嘆的是她這個養女實在太過溫順,不拒絕也不反駁,乖乖聽話,讓她看了都有些於心不忍,只想加倍地對她好。

如果不是自己的兒子不爭氣,她也不會讓自己的養女嫁給自己的兒子。

想到此,何麗娟嘆氣地道:“紫蘇,你是不是不同意我們的安排?如果你真的不想嫁給和奇,其實…”

“媽,您怎麼會這麼想,能嫁給哥…和你們做一輩子的親人,我真的很滿足。”她說的是滿足,和愛情無關,話中的含義不言而喻,何麗娟聽得明白,她就是為了報恩。

鼻子一酸,有了想哭的衝動,她這個養女真的很孝順,又聽話,她本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幸福,可是卻被他們給毀了。

“哎喲,媽…您難道不喜歡我做您的兒媳嗎?”在她答應嫁給彭和奇的那天,她的戶籍就已經從彭家遷出去了,就是為了能在法律允許下嫁給自己的“哥哥”

“怎會不願意!紫蘇,我是怕你勉強自己。”

“當然沒有,我知道媽媽和爸爸,還有哥…以後會更疼我的。”自從她的親生父母罹難後,就再也沒對任何人撒過嬌,哪怕是養育自己十幾年的彭家二老,她也恪守自己養女的身分。

彭紫蘇輕輕拭去養母眼角的淚痕,“媽,我馬上就要和哥訂婚了,您怎麼還哭,您不開心嗎?”

“開心,當然開心…”她早在十幾年前,在那個陌生少年的威脅下,學會了屈從和不反抗,只要養父母開心就好,對於她來說,自己的心情無所謂。想了又想,正如自己所說,嫁給彭和奇也沒什麼不好,養父母依舊會疼愛她,而那個對她不冷不熱的哥哥,也不會欺負她。

她的要求真的不高,只想守住現在的一點點幸福,她就滿足了。

今天發生了好多事,她總是會在出神的時候回憶起小時候的那一幕,沒由來地想到今天遇到的那個冷酷的男人。

她沒有看仔細他的長相,但是她記得他那雙陰冷的眼睛,還有那盛氣凌人的壓迫氣勢,總讓她有一種悉的覺,只要一想到就會不過氣來。

然而她習慣了溫順,卻沒有養成隱藏好情緒的習慣,看到她臉蒼白,何麗娟連忙問道:“身體不舒服嗎?”彭紫蘇搖搖頭,告誡自己現在不能再想其他的事情,必須收起不該有的情緒,認真準備下個月的訂婚宴…

盛夏的太陽漸漸西落,從晌午到傍晚,彭家別墅外一直停著一輛黑奧迪,駕駛座上的敬志遠一動也不動地看著對面的別墅,一待就是幾個小時,他不曾離開過,甚至忘記了時間。

傍晚的時候,彭家回來兩個男人,看著“劉紫蘇”從大宅裡出來親自接他們進去,猜得出應該就是彭家的父子。

為什麼在面對他的時候,她總是那麼緊張膽怯,而在別人面前,她卻笑得那樣開心,是為了她即將嫁給的男人?還是他們十幾年的養育之恩?

敬志遠有些不悅起來,複雜又矛盾的情緒在心底蔓延,追到底,卻還是因為她。

這個小女人哭泣的樣子已經讓他厭惡了十幾年,就連她的笑現在也開始折磨著他的心,想珍藏起來,只想讓自己一個人看。

本想著只見她一面就夠了,而且她現在過得很好不是嗎?馬上就要訂婚了,再不久就要嫁人了,他也已經做到了父親的遺願,實在不行,就給她一大筆錢,全當是給她的嫁妝。

可是怎麼辦…他發現自己做不到,甚至拿起手邊的手機打了電話,吩咐下面的人去調查這個彭家到底是什麼背景。

心中有陌生的情愫忽然湧了出來,想要剋制卻已經來不及了…

這一,天空蔚藍如洗,陽光燦爛明媚,今天是彭氏集團董事長的兒子和養女訂婚的大子。

對於這場訂婚宴外界有不同版本的八卦,傳得最離奇的就是當年彭氏夫婦領養的孤女,生辰八字十分地旺夫,所以他們才會領養她,就是為了把她養大好嫁給自己的獨子,讓將來的彭氏集團做強做大。

往往越是小道消息,越不靠譜,只有財經媒體的記者在這場訂婚宴上,聞出了一點不一樣的氣氛。

彭氏集團雖說是上市公司,但卻有著家族企業的弊病,董事會一人獨大,發展受到限制,據上個季度的業績報表來看,十分不理想,以至於讓不少投資者失去信心,股票一直在下跌,前景不容樂觀。

以財經記者的角度來看,解決這場危機的最快速有效的辦法,就是最俗套的商政聯姻,可是沒想到彭氏夫婦卻在這個時候安排獨子和養女訂婚。雖然透過這場訂婚宴,可以和不少財閥接觸,說不定能有人願意投資彭氏,擺脫現在的困境,但是獨子和養女訂婚確實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雖然只是訂婚,但場面卻異常的盛大,每一個應邀而來的,不是政治界重要人物,便是商界的龍頭老大,甚至連低調的同遠集團總裁敬志遠也親自前來祝賀。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