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斷魂崖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沈霞琳不願以劍硬擋鋼輪,笑意盈盈地信手輕揮,施展出天機真人劍經上的奇詭招術。兩人劍風輪影,似龍走蛇遊,鬥在一起。
這時玉靈子,手掄長劍已自右側衝進四象陣,寒光一閃,長劍直刺白無常陳應。
如論武功,川中四醜,自是難勝玉靈子,但四醜聯手的四象陣便自不同,威猛雖不如少林派的小“羅漢陣”與武當的“五行陣”但四醜的武學詭異,四象陣式另成一派,威力依然不小。
白無常陳應一見玉靈子劍到,右掌劈出一股勁風,身軀向左一閃,避開劍鋒,玉靈子跨步欺身,劍不變招,正待向前追擊,猛覺背後風嘯,未容他應付急變,又見左側人影閃動,川中四醜中的老大黑靈官張欽,老四惡魄周邦突分左後襲到。
玉靈子前追的身軀一時收勒不住,張欽、周邦又突然襲到,此時此情形同三面受敵,一時之間,要想分擔攻勢,實是不易。
玉靈子雙眉一挑,怒生心頭,一聲清嘯,長拂動,右劍左掌,正想以自己數十年的修為,硬擋疾襲而來的敵勢,以解時腋受制的危機,倏然間一陣衣袂風響,一陽子、慧真子、超慧師太已疾如鷹隼飛撲而至,同時各拍出一記掌風,
退張欽、周邦。
如在平時比武動手,崑崙三了決不會一齊出手對付川中四醜,但此心得情勢不同,九大門派百餘人的生死,都和這一戰關係極大,是以,在迫開張欽、周邦之後,三人同時欺入陣中,三柄長劍飛舞,分攻四醜。
川中四醜個人的武功,雖不及崑崙三子、超慧師大,但他們合博這術,卻非崑崙三子等能及,以超慧師太和崑崙三子一齊出手的威勢,一時之間,竟無法衝破川中四醜的“四象陣”式,但見四醜赤手空拳在四人凌厲的劍風中穿移動,竟把四人強猛的攻勢擋住。
且說王寒湘目睹楊夢寰衝過攔阻,守住鐵索吊橋,立時低聲對黑、白二旗壇主說道:“崔兄、騰兄請聯手拒敵,不要對方再衝過攔阻,我去對付那姓楊的少年。”揮扇一躍,直向夢寰奔去。
九大門派中人數雖多,但因天龍幫以李滄瀾為首連結一線拒敵,橫線儘量縮短,九大門派中人,無法一齊出手圍攻。
這時,天宏大師已從隨行弟子手中接過一支鐵禪杖,和海天一叟李滄瀾展開一場驚天動地的猛烈搏鬥。兩人均有著深厚的內功,驚人的神力,又都用的重兵刃,攻拒之間,威勢十分嚇人,強勁仗、拐嘯風,排出一丈開外。
忽聞一聲震耳聾的金鐵大震,禪杖、鐵柺相觸一起,竟是半斤八兩,誰也無法勝誰。
李滄瀾哈哈一笑,道:“老朽生平之中,尚未遇得過這等敵手,老禪師果然不凡,再接我一拐試試?”掄動龍頭拐一招“五嶽壓頂”當頭直擊而下。
天宏大師低喧一聲佛號,鐵禪杖“稜架金梁”果然又硬接一擊。
李滄瀾長嘯一聲,拐橫擊,一招“力掃千軍”攔
疾掃。
天宏大師立杖接拐,又是硬碰硬封開李滄瀾的拐勢。
這兩人三招硬打硬接,聲震全場,在場之人雖都是久歷江湖之人,但也很少見過這等打法,不凝神觀戰。
天宏大師封架開李滄瀾三拐之後,揮杖搶攻,施展出少林派一百另八招“羅漢杖”法,剎那間杖影滾滾,排山般湧出。
李滄瀾一生之中,身歷數百戰,很少有人能硬接下三拐猛擊,今逢此勁敵,不
神大振,一時之間,爭雄之心陡起,掄拐搶攻,招招運足內力擊出,杖風拐影中,不時傳出來震耳
聾的金鐵相觸之聲。
這一場武林中罕見的力打硬拼,使在場之人為之目眩神。
青城派松木道長忽然一揮手中長劍,高聲說道:“從今而後,咱們九大門派,應以少林派列名第一…”忽然間傳來了下聲悶哼,打斷了松木道長未完之言。
群豪轉頭瞧去,只見齊元同右臂鮮血淋淋,溼透了一條衣袖,沈霞琳已衝過攔阻向鐵索吊橋奔去。
勝一清目睹齊元同傷在沈霞琳的劍下,心中既驚又怒,單手掄刀,擋住圍攻群豪,右手探懷摸出一枚子母膽,一語不發,振腕向霞琳打去。
松木道長怒喝一聲,仗劍一躍,疾向勝一清攻過去,口中大聲叫道:“姑娘小心暗器。”他乃一派掌門身份,揮劍攻上,圍攻勝一清的群豪,紛紛讓開。
沈霞琳奔行間,聽得松木道長呼叫,停步回頭瞧去,尚未看清是何種暗器,子母膽已挾著嘯風之聲,掠頂而過。
沈霞琳略一怔神,又轉頭向前奔去。
原來此際楊夢寰正陷背腹受敵之境,王寒湘施展全力搶攻,灑出滿天扇影,已過了鐵索吊橋,夭龍幫中高手,眼瞧幫主和四旗壇主被九大門派中人圍攻纏戰,難以脫身,推選出十幾個武功高強之人,反衝過來。楊夢寰擋在鐵索吊橋頭上,背腹受敵,前拒王寒湘凌厲的猛攻,後拒天龍幫高手群攻,打來十分吃力,沈霞琳目賭夢寰形勢不利,哪裡還顧到本身安危,提氣疾躍。兩三個飛躍,已近夢寰,手中寶劍突然一沉,刺向王寒湘。
王寒湘微向旁側一閃,那知沈霞琳不容王寒湘變手還攻,那迅出的劍勢,疾向王寒湘追刺過去,王寒湘心中雖然大驚怒,只是人卻被迫得向後退了兩步。
沈霞琳嬌軀轉動,直欺而入,低聲問夢寰道:“你累嗎?”楊夢寰道:“我們背靠背先站好,再想法子對付他們。”沈霞琳笑道:“好吧!”寶劍揮舞之間,抖出一片芒劍花,身隨劍動,與夢寰靠背而立。
這時反衝過橋的人,已經奔到,但因鐵索吊橋太過狹窄,無法一齊出手,只好分成數批分別出手,每批兩人,各仗兵刃衝到橋頭,想以猛衝之勢,開夢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