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挖個大坑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百六十七章、挖個大坑…這是一個偉大的、具有歷史轉折點的一次合作;這是一個漢族不屈於受異族奴役壓迫的聯盟;這是一個讓滿清不敢放馬南下的戰役;這是一個足以讓滿清深深忌憚的大坑…

---節遠《崇禎大帝正傳》後世歷史學家發現崇禎在得知吳三桂與李自成聯合起來,將滿清三萬鐵騎殲滅的消息,竟然興奮的不能自抑,對這次的聯合和勝利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卻是萬萬沒有想到,崇禎得知這個消息之時,腦海中閃現的是國共兩黨在即將滅國之時摒棄異見組成抗民族統一戰線,共同對抗小本,避免國喪民族淪的惡果;吳三桂與李自成的抗清聯盟與抗民族統一戰線是何其相似,其意義是何其巨大。…-夜幕已經悄悄的拉上,臨近中秋,夜空當中繁星點點,半圓的月亮灑下銀嬈的光,大地像是披上一層銀紗。

只是微風過處,濃濃的腥臭令人作嘔。五戰,山海關就像一臺生命收割器,足足收去七萬多人。

劉宗帳中,一名身穿大順朝軍服的士兵正做在劉宗對面侃侃而談。若是給其他人看見此情景,必定以為走錯了地方,一名普通的士兵竟然與劉宗劉大將軍同坐一桌,而且拱杯飲酒。

劉宗渾然不覺得有何不妥,只聽他道:“哈多先生,前天拿得的四千石糧食是否到了英親王手中?他有什麼話說?”那哈多先生微笑道:“英親王對劉將軍的行為給予極高的評價,說劉將軍是最有眼光之人,還說,他大清掌控乾坤,雖然不敢保證裂土封王,卻擔保必不會虧待劉將軍。”劉宗呵呵一笑道:“那就多謝英親王與哈多先生了。”原來。劉宗看得李自成藉著如此兵力優勢在數之中也未能拿下山海關。心中終於下定決心向滿清投誠。他便悄悄派出心腹與英親王聯繫。隨後英親王阿濟格便派了哈多必乎與劉宗聯繫。這哈多必乎用地是滿清名。可長相、語言卻是地地道道地漢人。分明就是以前投靠滿百清地漢人之一。就在前天。哈多必乎傳達英親王地命令。要劉宗納投名狀。納四千石地糧食地投名狀。劉宗二話不說。利用將軍之名生生調去四千石糧食於英親王。

炳多必乎正是送糧而回。只聽他問道:“闖王得知糧食缺少可有懷疑到劉將軍?”劉宗哈哈一笑道:“他正為如何攻下山海關而頭痛又豈會知道糧食缺少是因為本將呢。在得知糧食只夠支撐兩天之時。他還讓我等休整部隊。明天一早務必攻下山海關。如此一來。只怕又要勞煩哈多先生速去通知英親王。明中午前來收拾殘局。一舉拿下山海關。”炳多必乎道:“此時。李自成還有多少兵馬?”劉宗稍微想了一下道:“李雙喜今拉走一萬騎兵回京師;經過五天苦戰。加上我部。大概還有八、九萬左右。而吳三桂城中應當只餘四、五萬左右。再經明天一戰。必可再減少兩萬。到時。以英親王生力之軍對陣疲憊之師。實在是穩勝券。”炳多必乎微笑道:“這多虧的劉將軍啊。對了,英親王來攻之時,劉將軍有多少人可做內應?”劉宗臉上笑容有些勉強也有些憤怒道:“本將只餘五千作人響應。”心知這五千人當中乃是誇大,若是有一半人能跟他走已經是僥天之倖了。

炳多必乎一聽立即開心的道:“哦,劉將軍在大順軍當中的威信實在是高,竟能拉動五千人響應。”劉宗假裝謙虛的笑了笑。

炳多必乎又細問了其他事宜,這才放心的道:“事不宜遲。我這就去通知英親王,讓其在明響午前來收拾戰果。此事一成,劉將軍可是前途無限啊,到時必要提攜我這個共事之人。”劉宗微笑拱手道:“好說好說。哈多先生此去務必小心在意。本將就不送了。”炳多必乎一拱手,輕掀帳蓬,瘦小的身影便縮在暗影當中,然後迅速離開營帳,一路向北,直奔而去。

劉宗早知哈多必乎功夫不弱,自己又早已將大順軍的佈防一一告訴了他,必不會出什麼差錯。

於是回到桌子前,思忖下一步如何計劃,千萬不能讓李自成知道,若是給他知道,以他的格必定對自己煎皮拆骨。

驀然一把悉之極的聲音響起:“好一個內外呼應!好一個一舉拿下山海關!當真是好響的算盤!”嘭,劉宗手中的酒杯一顫落在地上碎落一地。這聲音如何晴天霹靂,把劉宗擊個正著,擊得他魂飛魄散。

劉宗緩緩回頭看去,只見一名身材高大,身穿繡龍黃袍的漢子正笑眯眯的看著自己。

這不是闖王李自成是誰!

嗖,一支雕羽箭直箭山海關城樓。突的一聲正中吳三桂帥旗旗杆之上。那箭身不斷的晃動,發出嗡嗡的響聲。

守城的明軍立即緊張起來,紛紛探頭出垛堞,藉著月光看得極遠處,一名身穿白袍漢子正持。他身後並無其他人。明軍這才稍稍放下心來,大)瘋一般的進攻,著實讓明軍到神經緊張。

一名明軍頭領看得箭桿之上包有白布,便站上垛堞將深入木杆之中的箭拿了下來。此時,負責今晚守夜的胡守亮聽得這邊騒動便快步而來問道:“何事如此驚慌?”那明軍頭領連忙道:“回胡將軍,方才有人箭留書。請將軍查看。”於是將手中帶有白布的箭矢遞與胡守亮。

胡守亮接過箭矢將白布拿了下去,湊近火把一看,黝黑的臉頓時閃現一陣紅,連忙將白布拿起來道:“你叫陳一桂是吧,這次你立了大功。此戰之後,本將必替你請功。”說完,帶著親兵轉身就走。

陳一桂如墜霧裡不知自己什麼也沒做就立了大功,卻明白自己以後必能升遷,不由傻笑起來。他的手下頓時湊過來問:“頭,你可是撿到大寶了。以後升官發財了可不能忘記我們這些同生共死的兄弟啊。”陳一桂板一道:“哪能啊。去去去,都給老子看好點。若是給大順軍攻上來,老子不但不請客,還要捏爆你的鳥蛋。”胡守亮快步行至吳三桂住處,大聲道:“將軍可在?守亮求見。”吳三桂的親衛一把拉住胡守亮道:“將軍好不容易剛睡下,你怎麼又來打攪了?”胡守亮憨笑道:“吳邦呀,這次當真是有大事發生。迫不得已呀。下不為例,下不為例,如何?”吳邦小聲罵道:“下不為例?這句你可是說了不下數十次。信你才怪!”此時,吳三桂的聲音從房間內傳了出來:“守亮啊,進來說話。”胡守亮一聽,立馬大步跨進房間,也不理會吳邦那氣憤的臉。一進房間,看得吳三桂已經從上起來,身上衣服一件不少,想來是和衣而睡,急急道:“將軍,請看此書!”說完立即遞上那白布。

胡守亮從來是無事不登門,每次前來必有要事。只是從未曾看他如此焦急。吳三桂接過那白布一看,也不驚叫道:“竟然有此種事情!”語氣中竟是滿是不相信“吳叔,立即將老爺喚醒到議事廳。”房間外的吳邦更是氣憤,好你個胡守亮,不但把將軍吵醒,竟然還要把老爺叫起來。下次,不把你灌倒,我便跟你姓。卻是不敢怠慢,立即去叫醒吳襄。

吳襄來到議事廳時,發現已經聚集了眾多將領,不由問道:“三桂,究竟何事?”吳三桂不語,卻是將手中白布遞與吳襄。

吳襄接一看,不由輕聲讀了出來:“致大明眾將,明滿清趁你我雙方拼死之時出兵,想奪取山海關併我軍。若是再戰,必使滿清詭計得逞。同為炎黃子孫、一脈傳承,須合為一心,共抗異族。請於子時,西城樓之下商談細節。”落款赫然是李自成。

讀完後,吳襄一揚手中箭書不問道:“此事當真?”吳三桂搖頭道:“孩兒與諸將正在討論此事。若是當真,李自成此人當得上梟雄二字。若是假,嘿嘿,雄來形容他也是便宜他了。”胡守亮直言道:“末將認為,若要一試真假,子時到西城樓之下一看便可。”吳襄又仔細看了一下箭書道:“老夫認為,此書所寫倒有九成是真的。現在離子時還有半個時辰。不管是真是假,先吩咐各部作好應變的準備。三桂身為三軍將領,不可輕易冒險,這樣吧,便由為父與李自成一談。”吳三桂驚道:“不可!爹,你身子孱弱,豈可冒險。一旦發生什麼事,也很難逃離。孩兒…”吳襄一擺手道:“呔。勿須多言。為父自有分寸。我與李自成相見數次,知曉其格,應對起來也有一定的把握。倒是你,若是為父出了什麼差池,不管如何,務必堅持。為父不會怪責於你!”吳三桂知道自己父親的脾氣,決定了的事情就算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來。但此次卻是不退縮道:“爹,若你前去,必讓李自成小瞧於我,談攏的機會也會減少。此次還須我親去。”轉而道:“眾將皆去佈置吧,若是有事,皆可向我父詢問。不管如何也不能讓任何人攻進城中。”看著眾將一一離去,吳襄嘆了聲道:“由你去吧,不過萬事小尺。便由你吳叔陪伴吧。他的功夫還行。”吳邦老臉輕笑道:“若是三桂有事,老吳絕不獨活。

老爺你就放心好了。”子時,月光更加人。

西城牆之上,兩條繩索輕輕的垂了下來,吳三桂與吳邦順著城牆拿著繩子落於地上。剛過一會,遠處便出現兩個人影,當先一人龍行虎步前來。月光之中,此人身上的竹龍黃袍竟然透出絲絲黃光。

吳邦眼瞳一縮,同樣身為絕頂高手的他赫然發現,自己竟然不如此人,心中不由擔憂此行的安全:此次當真要把老爺待於此。

那人便是李自成,只見他慢慢踱步而來,來到吳三桂面前輕聲道:“吳三桂,本王此次約你下來,便是想與你合作挖個大坑!”。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