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攝政親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海量小说,在【貓貓看書

第九十六章、攝政親王近一個月來,多爾袞過得很不舒。可以說,這一個月是他最為難受的子。比起來在皇太極即位之後處處壓制自己的勢力時,還要難受。

原來打算趁著李自成攻取北京之時,帶領軍隊南下可以分大明一杯羹,誰知卻是偷雞不成反蝕米。不但給人燒了糧營與火葯,而且還給得不戰而退。即使是一名普通的滿洲勇士也不能得下這口氣。

可,多爾袞卻不得不退。近十萬的軍隊,一天的吃喝用度便是十分驚人。在沒有攻城武器之下冒然攻城,結果只有一個,便是大敗。調糧麼?可從徵糧到運糧,又是十天半月的事情。十萬軍隊卻是不能支撐如此長的時間。

多爾袞果斷的選擇了撤兵。與其逞一時之勇,莫不過一口氣再行兵事。知兵事之人皆能體會多爾袞之苦心,可畢竟這些人只是少數。

於是,即使是多爾袞道早有被罵的心裡準備,卻是沒想到罵聲會如此浩大。上至代善下到平民,在得知多爾袞率軍無功而返之時,眼中那鄙夷的目光,閒紀暇時所聊皆針針刺。軍營當中,因此事而打架之風瘋長。退回來的軍隊給駐守的軍隊熱嘲冷譏,都是熱血軍人,那受得挑拔,開始是口水仗,後來演變成拳腳相向。

攝政王多爾袞對軍隊卻是很容忍,只要不出人命,便由著他們。就連十多名萬夫長聯名要求整頓,他也束之高閣。

多爾袞心中道,打吧,盡情的打吧。等到糧草籌備完畢,購買的火葯到手之後,便是再度南下之時。等軍隊的情緒積蓄到一定程度,再宣佈南下政策,只怕這些兔崽子會興奮得蹦上了天。

大明這個龐然大物已經是腐朽不堪,只要外力輕輕一推便可以將其擊倒。從農民起家的李自成便能奪取京師便可見大明實在是隻剩一口氣。大明要死,這山河要換主人了。被人稱作是寇的李自成想要當這花花山河的主人。李自成何其鄙,這山河的主人應該是英明神武的清廷。

所以,南下是多爾袞堅定不移的策略。此次南下,不再像以前一般只是掠奪,而是要佔領,佔領那美好的山河。

早就半月前,多爾袞便派出幾批兵馬南下,一為打探大明軍隊虛實,二為購買糧食與火葯,三為刺殺大明能臣,最後便是拉攏臣。

漢人多是軟弱。但是治國平事之能卻是無出其右。觀洪承疇。觀范文程。自投以來。讓清蛙益良多。

然。不斷傳來崇禎重新定都南京。大明有識之士皆前去投靠。另一大寇張獻忠給人打得如同烏龜一般不敢伸頭。只怕不出一月便要給人收拾了。

多爾袞開始慌了。不管崇禎要重振大明。但是肯定不願看到大明這棵腐朽地大樹重現那枯木逢地活力。如果崇禎真是變得有為起來。給得崇禎更多地時間。只怕。大明又會重現輝煌。這是清廷也是多爾袞最最不願看到地。

南下這策恐怕要提前了!

這不。多爾袞便召來多鐸等人前來商議南下地策略。愛新覺羅。福臨。這位名正言順地清廷皇上卻是未能在多爾袞地邀請之中。

多爾袞輕咳一聲道:“本王請諸位前來。是商討如何伐明之事。諸位皆是見多識廣。知兵事之人。本王懇請諸位能出言獻策。以開疆拓土為己任。行那不世之功業。”桌上眾人皆是眼觀鼻鼻觀心,一副毫不關心的樣子,一是怕出方引起攝政王多爾袞的反,二是怕成為打頭陣的出頭鳥炮灰。

多爾袞一把掃過,將眾人的表情一收眼底道:“既然諸位都敝掃自珍,那本王便拋些磚來引諸位的玉。想必諸位都瞭解,崇禎定都南京,所行皆是中興明君必行之事。南京在其統治下,益牢固。只要平定西蜀,那麼長江以南便是他們大明的天下。江南富裕,非陝西等窮省可比,時間一長,必定元氣回覆。而盤踞京師的李自成卻是不懂進退,給人打得不敢亂動。若是我們大清再不行動,假以時,大明再次強大起來,只怕,大清便是大明首要剷除的目標。本王認為,大清須在儘可腦旗的時間內徘徊糧草與火葯,儘快南下。奪取大明萬里河山!”奪取大明萬里河山。這種事情,在座之人早就知道,但是聽得多爾袞如此一說,心中還是不由一陣狂跳。大清取大明而代之,這確實是開疆拓土、不世之功業。若能成功,必能名垂千古,記載史冊。

想及此處,眾人皆是如同打了雞血一般亢奮無比。

禮親王代善今年已經是六十有二了,昔年的“古英巴圖魯”現今背也有些陀了,可兩手依然有力,雙眼依然有神,只聽他道:“睿親王所言極是,徵明乃是太宗未完之心願。作為臣子,必定盡心完成先祖遺願。本王雖然年邁不能征戰四方,但是固守後方,為前線徵集糧草,也是力所能及之事。也希望各位能勇取大明,立汗馬功勞。”多鐸高聲道:“我十分贊同睿親王與禮親王所言。大明已是腐朽,當是無力阻擋我大清勇士之鐵騎。若是睿親王不棄,本貝勒願為先鋒,領兵徵明。”

“漢人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爛船也在三斤釘。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徵明乃是必須卻也要謹慎。”說話的是一名高大的漢子,虎背熊,面目獷,一身親王貴族打扮。正是鄭親王濟爾哈朗。濟樂哈朗一生征戰無數,卻行事又細密謹慎,打仗極為了得。連蒙古人也要尊敬其為“達爾罕巴圖魯。”多爾袞笑道:“鄭親王所言極是,本王已經派出數批細作潛入大明,蒐集情報。只等糧草備齊,便可南下。”濟爾哈朗道:“若想南下,必須攻下山海關。吳三桂此人驍勇善戰,領兵有方,手中擁有兵十萬,火器無數。若是強攻,我大清必受重創,即使是攻下山海關也無力繼續南征。”和碩貝勒薩比爾聲道:“敢問親王,不知計將安出?”吏部尚書范文程媚態十足的道:“貝勒,依小臣的猜測,鄭親王必是用招撫與合縱之策。”薩比爾不解道:“招撫這個本貝勒知道,無非就是用金銀用牛馬用女人去收買那人,何縱卻是什麼?”代善一把拍在薩比爾的頭上道:“你這個沒出息的傢伙,平時叫你多識字讀書卻是不史。再這樣下去,本王可不敢把兩旗與你管。

“後者一臉委屈,卻是不敢多言。

鄭親王濟爾哈朗道:“範尚書所言極是,招撫對吳三桂來說必定不行。本王打算用合縱。與李自成聯合起來,對吳三桂進行夾擊。如此一來,要拿下山海關便是容易得多了。”多鐸贊成道:“鄭親王所說有理。據情報所言,李自成受得吳三桂極大汙辱,好面子的李自成必定恨吳三桂於入骨。只要我們許之以諾,山海關被破之後,便將吳三桂其人送與李自成,再許以馬匹與金銀於這些寇,他們必定欣然應之。”

“好!”多爾袞拍掌道:“果然好計策,鄭親王不愧我們大清最善戰之人。糧草當在十後備齊。期間,便由多鐸率領鑲白一旗前往山海關以作先鋒,並與李自成聯繫,務必與其定下盟約。”多鐸連忙起身應道:“遵命。”。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