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餘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貓貓看書】:WWW.MAOMAOKS.COM
晚上一家子把炕清理出來鋪上乾草,這一夜誰也沒睡好,房頂天,窗戶用個草簾遮上,深秋的夜晚很涼,一家子相互依偎勉強湊合一宿。天一亮李壽
就起來:“孩兒娘,我和爹他們先去王麻子那兒幫幫忙,你帶孩子們吃完飯就去收葦子草,等我回來再去找你們”
“嗯,知道了,你不先吃點飯?”
“不吃了,說是起早就埋了,這次村裡房子損失慘重,大夥都要修房子,不會耽誤太長時間”
“那就快去吧,飯給你留在鍋裡,回來記得吃”李壽答應一聲去隔壁找李有福李賀
。兩人一說話李曉蘭姐妹幾人也跟著醒了,一晚挨凍睡也沒睡踏實。
“娘,我們先去割葦子,飯好了喊我們”李曉蘭和張氏說完招呼兩個妹妹跟著她走,“這孩子這麼急,等會兒吃完飯再去吧,你一個小人能幹多少!”張氏知道曉蘭是個急子,惦記著家裡屋頂,可深秋
水重,她也怕孩子受涼生病可就不好,這年頭窮人生不起病。李曉蘭也不聽張氏嘮叨,拿起鐮刀帶著兩個妹妹就走。
李曉梅可不覺得自己也能像大姐一樣能割動葦子,葦子到秋季已經長成,變得堅硬不易割斷。她目標還是蒲草,這時的蒲草更柔軟有韌,家裡也需要編炕墊,筐簍,蒲草已經變黃輕很多,河邊成片生長。姐妹幾人來到最近的河邊時,那裡已經有了不少人,“曉蘭,你們怎麼剛來?”堂姐李曉英見到姐三招手問,“堂姐,你們來這麼早啊,我們剛起來就來了,今兒人可真多”曉蘭也和堂姐打招呼,“可不是,家家多少都遭難了,天越來越冷,都急著修房子呢,這邊來吧,這裡葦子又高又密,還很整齊”
“堂姐,我去那邊割蒲草,曉菊就留在這兒幫大姐吧”曉梅看上另一邊的蒲草,“自己注意點啊”曉蘭囑咐著。
李曉梅身體一直很好,自己有空間吃喝也沒短過,空間水也有調理身體功效,這是曉梅一點點體會出來的。自己力氣比同齡孩子也要大些。割蒲草也不費勁,等張氏來喊她們時,已經割了一堆,李壽也回來了,看來大夥都急著收拾家,天冷人受不了啊!張氏讓孩子們回去吃飯,她和李壽
投入割草大業。
修屋頂不是簡單事,因為屋頂已經損失大半,只能從基本上建,割回家的葦子要編成笆覆蓋在房樑上,上面鋪上泥土,壓沉也有隔溫作用,最後才鋪上成捆的葦子,最上面用泥土壓實,這種房子冬暖夏涼。所以每家的活不可能一家能幹,村民這次前所未有的團結互助,葦子可以自己來,接下來的編笆上頂幾乎全村動員,相互協助,三兩家一搭夥,一家完工到另一家。在三五天內,全村都恢復了基本正常生活。一個家維持生計需要的東西很多,現在只是能有地兒遮風擋雨,家裡的家貨式都要填制,窗戶要糊紙,要掛擋風簾子,炕上要編墊子、、、總之事兒總也做不完。
等到十一月份天已經很冷,因為村子被鬼子洗劫一回,村民們又再次為過冬做準備。男人們大多是去河堤上砍樹枝,然後揹回家做過冬柴火,冬天冷全靠燒炕,家家被子沒兩套,再不把炕燒熱一家人這個冬怎麼也過不下去,所以柴火得備足。女人們要曬野菜蔬菜乾,儲備過冬,沒有誰家糧食能夠吃,都得搭上野菜,秋季的野菜籽和草籽也是儲備的食物,家裡女人和半大孩子都會出去採野菜籽,吃的時候磨成面子混著糧食幹野菜一起吃。李家來時沒種地,在大河堤壩上種的紅薯土豆收穫不少,幾家分分,也有幾揹筐,這裡面曉梅多少做了手腳,不然一塊剛開的土地哪能打這麼多紅薯土豆,除此之外每家還收穫一口袋豆子。孩子們也沒閒著,魚蝦不論大小一律往家端,這可愁死女人們,魚蝦是好東西,可要想放久就要醃製曬乾,這就需要鹽,哪家有那麼多閒錢買鹽醃魚?
李曉梅見張氏王氏發愁,想起一個地兒,是距離這裡有百十里地的黑沿子,解放後在黑沿子附近的南堡建起亞洲最大的鹽場。黑沿子臨海處於海口,海鮮味美種類多產量也大,以盛產對蝦聞名,蚶更是美味,其他地產的沒法和他比,螃蟹種類就有梭子蟹,海虹,溝渠又盛產
爪蟹,魚類更多,常見的有黃花魚,梭魚,平魚,淨魚,比目魚,鱸板、、、。想起那些海鮮曉梅嘴裡直
口水,後世海鮮是多貴!而且天然的越來越少吃的大多是養殖,這時候不去
些回來其不虧大方!空間有地兒,多買幾口缸,每樣海鮮來一缸!曉梅想著差點樂出聲,這事還得找爺爺幫忙完成。那裡村民常年生活在海邊,以打魚為生,鹽肯定有,海鮮不會少,土地鹽鹼糧食一定很少,如果那糧食換他們一定會願意。
這兩天曉梅乾活就心不在焉了,總想找機會和李有福說說這事,這不她剛一瞄見李有福獨自一人離開,就在後面跟上來。李有福見是曉梅知道一定找他有事“曉梅有事吧,走咱們找個清靜地”李有福使個眼爺倆找見沒人地兒進了空間,“那個爺爺,這幾天娘他們不是發愁醃魚用的鹽嘛,我就想咱們出趟門,找鹽多的地兒用糧食換鹽回來"
"你知道哪有鹽?”
“這不前兩天聽村上大娘說的她孃家在黑沿子,說是那裡就靠海邊,海鮮很多,還給他們帶來不少鹽的魚乾等乾貨,說是那裡很多不值錢,不如我們些來,冬天也多個菜”李有福多少也聽說過,想想就點了頭“明後天沒事我們就去一趟,能把鹽的問題解決了也好。路有些遠,看看能不能搭上順路車,這事我去打聽打聽,定準了咱們就去,李有福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