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探秘喀納斯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有著這麼多的傳說在外,喀納斯湖引了許許多多的國內外遊客,爭相來此賞景探秘。

至於如此之大的哲羅鮭能否存在,據科研院的解釋,倒是有著如下的幾個猜測。

哲羅鮭這種魚,和大馬哈魚類似,屬於洄游繁殖魚種。

每到了產卵季節,它們都會順著河道,回到淺水區域產卵,然後在深秋之前,又返回深水區域過冬。

綜上所敘的話,要是真有那麼大體型的哲羅鮭,那顯然沒法通過那些河道中的淺灘。

所以研究人員推測,喀納斯湖裡的巨型哲羅鮭,也許是受棲息地變化,而退化了繁衍的功能,所以才長的這麼大。

至於如此之大的體型,所需要的食物維持,那也好解釋。

哲羅鮭的兇猛格,使得它們在餓了的時候,就連那些體型比自己小的同類,也是一樣不會放過。

而這種食魚類,每當在飽食之後,通常是過很久不用再去進食的,這也勉強解決了喀納斯湖裡的生態鏈循環問題。

不過最終真相是否如此,還得據楊梓他們此行的結論,才能得出分曉。

時間接近中午十一點,湖邊的喀納斯山莊裡。

趕到這裡的楊梓一行人,在安置好行李,又提前用過了午餐之後,開始準備進行他們這次拍攝地點的初探。

“喀納斯湖的水怪,由來已久。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這裡的人們,就屢次發現了它們的蹤跡…

這次,我受電視臺節目組的邀請,趕到這個風景人的湖泊,準備給大家一一揭曉這其中的謎團。

我是資深釣魚愛好者楊梓!現在,讓我們乘著快艇,開始我們喀納斯湖上的第一次探索。”得益於在酒店裡練習過多次,初次錄製這段開場視頻,楊梓居然不可思議的一次通過了。

雖然語氣上並不是特別的練,但那種自然而不做作的神,還是讓扛著攝像機的阿令豎起了大拇指。

做完了第一期節目的簡介,大家開始正式上船,朝著廣闊的喀納斯湖一邊探索,一邊拍攝起節目素材來。

為了拍攝需要,他們這次,一共租賃了兩艘可以容納四人的快艇,分別由德哥,還有阿峰駕駛著。

今天剩餘的時間,楊梓決定先圍著湖泊的四周巡視一圈,悉下這邊環境的同時,也碰碰運氣,看能不能遇到傳說中的巨型大紅魚。

著湖面拂來的涼風,在家裡熱習慣了的眾人,除了楊梓之外,都不由得緊了緊自己拿稍顯單薄的衣物。

此時的喀納斯湖,白天的溫度也才十來度,雖然大家都做了一定準備,但還是被這驟降的氣溫,給冷的夠嗆。

害怕巧巧冒,不怕冷的楊梓,索將自己的外套給對方蓋了去,然後換來她一個甜甜的微笑。

“德哥,那邊岸上有當地人在放牧,你將船靠過去,咱們去打探一下情況吧。”在湖面行駛了十多分鐘,眼尖的楊梓,在前面轉彎的岸邊,看到了一位牧民,他連忙招呼駕船的德哥朝那邊駛過去。

想真實瞭解一個地方的傳聞,找這種當地人,是最為靠譜的。

楊梓原本打算,明天專門挑個時間,去一趟附近的居民那裡打探一些消息來。

現在剛好遇到了,那自然是擇不如撞,現在就去和對方求教一番了。

“老人家,你這是在放牛嗎?這麼大年紀了,還這麼勤快,真讓人佩服啊!”走到這位老牧民面前,楊梓熱情的和對方打了個招呼。

聽他這麼一說,這位老人家顯得十分高興和熱情,很快就和楊梓絡聊了起來。

對方的普通話,講的雖然難懂了點,但雙方還是勉強能夠

這位老人告訴楊梓,他們是圖瓦族人,世世代代都在這邊以放牧為生。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