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進退維谷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她前後一連串,越覺得周天賢其人可疑,不由螓首微抬,突然問道:“梅哥哥,昨晚他和你見面之後,談些什麼?”梅三公子被慧妹妹這一問,不由問得臉上微微發紅。
當下就把自己和周天賢相遇情形,詳細說了一遍。自然他會把在酒店中最後一段對話,略過不說。
崔慧忽然輕輕“哦”了一聲,好像已有所悟。急忙說道:“梅哥哥,把他送給你的象牙圓筒,給我瞧瞧好嗎?”梅三公子皺了皺眉,遲疑的道:“這個我答應過他,中途決不偷瞧。”崔慧白了他一眼,嬌嗔的道:“你答應過他中途不偷瞧,並沒有包括我們在內呀!我和燕妹妹瞧一瞧,不能算是你言而無信。因為這東西一定和我們上六紹山,有著重大關連,不先瞧清楚,可能被人所算。”上官燕聞言,早就拉著梅三公子衣袖,急急的道:“梅哥哥,崔姐姐說得對呢!你快拿出來給我們瞧瞧!”梅三公子給慧妹一說,心中本就犯疑。這時更為好奇心所趨,反正只要不是自己偷瞧,算不得失信。
這就從懷中取出象牙圓筒,隨手遞過。那知這一瞧,當真洩了天機,梅三公子差點因此送命,此事後話不提。
崔慧把象牙圓筒接到手中,仔細一瞧。只見筒身還雕刻著一幅山水畫,峰巒隱隱,樓臺重重,十分細。靠筒頂一寸來長之處,還有一圈淡淡黑痕,敢情是一個蓋子。用手旋了幾下,果然立即旋開,裡面
出一
筷子
細的象牙圓杆。用指一
,原來這支六七寸長的象牙圓杆上,還卷著一面小小旗幟!
風一揚,旗面展開,那是一面黑緞製成的三角小旗,中間用金線繡成小小圓圈,裡面又是篆文的一個“玄”字。
上官燕張著一雙大眼睛“噫”了一聲道:“這是玄女教的令旗!那天雪峰山破廟裡,不是有人用三角小旗把陰世秀才和於文姐姐一起召回去嗎?說什麼‘教主有令,著公孫慶,於文嫻立即回壇。’鬼秀才那麼壞,還瞧得恭恭敬敬的說走就走。那天我看得最清楚,和這面旗一模一樣!”崔慧卻並沒理會上官燕說話,只是從鼻孔中重重的哼了一聲,道:“果然不出我所料,梅哥哥!你瞧!這會總該相信了罷!”梅三公子先前還因答應了周大哥,半途中不準偷瞧之言,是以揹著身子,並沒去看。這會給上官燕崔慧兩人一嚷一哼,也只好轉過身來。一眼瞧到崔慧手上擎著的一面三角小旗,和那黑緞中間十分顯明的金線“玄”字。
這是玄女教令旗,已是絲毫不假!心中尋思周天賢周大哥言語行動,固然有許多可疑之處。但細細想來,他對自己似乎又並無惡意。
何況這面小旗,如果確是玄女教令旗,那麼它該是教中的重要符信。不是嗎?江湖上時常有“見令如見祖師”這一類說法。
玄女教的令旗,當然是代表教主的東西,只要看到那天雪峰山破廟中,陰世秀才對小旗的恭敬程度,即可證明。那麼玄女教如此重要之物,怎會落到周天賢周大哥手裡?他舉以相贈,又是什麼意思呢?
哦!是了。那天他聽說自己要上六紹山去,先前他勸自己不可犯險。後來因自己表達非去不可,他怕自己雙掌不敵四手,才把這面令旗相贈。他說如果遇上困難,只要自己打開此筒,便可化戾氣為祥和。
由此推想,周大哥如果不是玄女教的重要人物,那就是和玄女教有著極深淵源之人。而且這一贈旗之舉,也確是一番好意。他恐怕自己事先瞧到是玄女教令旗,不肯接受。才要自己答應他半途上決不偷瞧,用心可謂良苦。
一陣沉思,不由把前因後果,從恍然之中,鑽出一個大悟。當下又望了三角小旗一眼,然後徐徐道:“慧妹,你可別錯怪周大哥,他倒確是一番好意!”崔慧一面捲起小旗,進筒中,把蓋子旋緊,依然還給梅三公子。一面披著櫻
,說道:“哼,旁門左道的玄女教,還有好人?”上官燕在旁搶道:“慧姐姐,那於文姐姐,卻是好人。”崔慧冷哼著望了梅三公子一眼,笑道:“她呀!她是衝我們公子爺來的…”她話一出口,陡覺自己一個女孩兒家話說得以太
骨。尤其脫口而出的那句“我們公子爺”直羞得崔姑娘粉臉通紅,一時說不出話來。
梅三公子微微一笑,把自己心中所料之事,詳細說了一遍。
崔慧是個子倔強之人,雖然聽到梅哥哥所說,極為合理。但她豈肯服輸?聞言接口說道:“梅哥哥,你是盡往好的地方想,玄女教暗放蠱毒,存心要把我們擒上六紹山去,不可能會有好意送我們令旗之理,也許他們另有陰謀也說不定。”崔慧所說,當然也極合情理,自然不能算是負氣之口。
梅三公子劍眉一軒,輕聲笑道:“我們且不管是周大哥的好意也罷,是玄女教的陰謀也好,反正我們上六紹山去,志在救人,能不傷和氣,自是最好。即使真要動手,玄女教這幹人,還不在我梅君壁眼裡,那裡用得上令旗?等下次遇上週大哥時,還給他也就是了。”三人這一陣細談,時間已是不早。梅三公子收起象牙圓筒,店夥早已在門外牽著馬匹伺候,三人接過韁繩,就開始上路。
由百西行,已是雲南地界。梅三公子一行,一個是風
俊逸的少年公子,兩個是嬌豔如花的美麗少女,並轡疾馳。而且三人
間,又各自掛著一口長劍,長長的劍穗,臨風飄忽。
即使在繁華都市,也極其惹目,何況在這邊陲古道之上,自然更是惹人注意!
這天他們趕到富州,一路上已發現了暗中有人跟蹤。梅三公子藝高膽大,並未在意。
一宵易過,居然出人意料的平安無事。第二天,繼續上路,傍晚時分,到了文山,差不多距離六紹山只有數十里路程。
這個小小縣城,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門前,都貼著“供奉九天玄女菩薩”的紅紙,可見全是玄女教信徒。一個旁門左道,能有這許多人去信奉它,這份聲勢,確也非同小可!
梅三公子三人,落店之後,大家悄悄的一陣計議。反正自己三人,行藏已,玄女教也早有了準備,不如好好休息一宵。俟明天白天,堂堂正正的拜山為好。
晚餐之後,三人就各自歇燈就寢。這一晚依然一無動靜,這當然是玄女教的人,故示大方,表示並沒把三人放在眼內。
越是這樣沉靜,越顯得他們早有準備。
崔慧畢竟從小跟隨嶽麓老人長大,江湖上的事兒,聽也聽得多了。瞧著這份情形,芳心漸呈不安,秀眉也不微微蹙起。
三匹馬離開文山,逐漸接近六紹山了。前面,層峰隱隱,山勢綿連,片刻工夫,已經進入了山區之中!溪澗如帶,峻嶺摩天。
玄女教,但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三個人打量著四周山勢,觸目荒涼,全是參天古樹,連一個樵夫也沒有。要想問路,也無從問起。
梅三公子望著前面一座高峰,回頭笑道:“慧妹,我們登峰先瞧瞧地形再走罷!”崔慧上官燕兩人,答應一聲,各自下馬。大家把馬匹縱入林中,然後同向峰上躍去。不大工夫,便已登上峰頂。
梅三公子向四周查看了一遍,只覺峰巒起伏,峻嶺無數,那裡有玄女教總壇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