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和理解生命是父母的必修課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貓貓看書,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按道理說我是沒資格討論孩子和教育的問題。因著國人常規的在商言商,在其位而謀其政的邏輯,發表這樣的“高論”難免會惹人笑話。我一沒戀愛結婚二又膝下無子,孩子和教育大多是空來風而已,就似毫無實戰經驗的趙括在紙上談兵一般。可我又悖逆的去想,馬克思併為身在共產主義,孔子也沒成就其政治理想,金庸不會半點武功,可他們的思想作品依然被世人推崇,想來紙上談兵只要沒有危害完全可以談上一些自己的看法。我未治於人卻先被人治,還是能夠惹出一些可笑的理論出來的。

我在未做父親之前,一定是先從孩子做起。多數人逃不出這個模式,若說例外的就是孫悟空了,可惜他不過是神話似的人物,並不同於凡人。在孩子逐漸長大成人的過程中,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可以說對子女的未來格構築和生活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張愛玲曾說過:“父母看不清楚孩子,孩子卻能看清父母的缺點。”中國傳統教育中講究的一個傳承,按我理解就是父母的意識觀念大多要克隆給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也在收父母的思維意識之後融合自己的思維意思傳給他的孩子,就這樣一代一代繼續下去。但所傳承的思維意識當中有好也有壞。而有破有立的教育方式並不見得每個做父母的都能接受。事實上一種反傳統的教育思維是對孩子有很大益處的,就比如對傳統服裝改造的有中山裝,對傳統行文改造的白話文運動,對傳統一夫多的廢除等等。那麼教育思維的反傳統又是什麼?既是把孩子當做獨立的生命來對待。經常聽到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孩子是母親身上的一塊。”從這話不難看出,孩子成為父母的一種私有財產,棄嬰,墮胎;父讓子死,子不得不死…我在基督教會里常聽到的關於孩子的問題是這麼說的“:所有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都是上帝的孩子。均以兄弟姐妹相稱。”只在現實生活裡才有這父母和孩子的分別,而在神世界裡或生命的意義上來說,都是平等的。所以在外國,孩子可以直呼其父母的名字,而在中國這是大不敬的事情。柏拉圖在《理想王國》裡說:“孩子是屬於國家而不屬於某個人。當孩子成長一定程度就應該把他們從父母身邊分離開,在國家裡接受統一教育,以免接受父母諸多缺點的影響,而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據每個人的不同,而在長大後從事適合他的職業,為國家盡到應盡的義務和職責。”孩子同父母成人一樣,是獨立的生命,與父母的生命沒有什麼差別,若說差別只是存在於對世界認知程度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上。時代發展到今天,國人對孩子的體有了反傳統的認識,但在神上仍沒有擺脫克隆和強權的思維意識。我父母的口碑很好,在戀愛的時候經常聽到一句誇獎“你父母為人很好,想來他的孩子一定也錯不了。”父母在完善自身人格的同時,無形中也按照自身的意願去塑造著孩子的神形象,當孩子的需要與父母給予不相吻合的時候,父母權利意識便會顯現出來,比如簡單暴的說教,無理的胡攪蠻纏,還有就是翻開陳年往事談什麼生養孩子多麼艱辛等等。孩子與對孩子的教育還應該立足於理解尊重還有的基礎上,而不是強硬的按自己的思維意識去強加,當然孩子畢竟是孩子,對待世界還是一種天真美好懵懂的時期,也因為正是這個時期,孩子固有的天才顯出人最為真實的一面。在足球運動中,中國很小的孩子在接受足球理念中就是徹頭的執行者而不是思考者,而在足球發達國家裡,孩子可以隨發揮自己對足球的個人想象,享受著足球帶給他們的樂趣,只在心智成之後才會因勢利導的灌輸技戰術意識。張愛玲說:“最害怕孩子的眼睛,大人們的醜陋會在孩子眼裡暴無遺。”但很多父母即使知道自己錯誤,對孩子也永遠不會說對不起這樣話,即使孩子已經成年,這種對孩子的強權意識不曾收斂。我曾經和父親有過爭吵,說爭吵嚴重些,不過是各自的看法,最後,父親一句驚天怒吼:“我是你爸,你就得聽我的,若不,讓我管你叫爸也行。”此時除了無奈還有什麼呢?其實世間的事沒有那麼多對錯之分,不過是站著角度不同罷了。

在美國,一個15歲的小女孩回到家裡對母親說:“媽媽,我今晚準備去邁克家去過夜,你可以開車送我去嗎?”母親看著女兒楞了一下說:“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小女孩說:“我知道。”母親沒有說話而是幫助女兒收拾應用的東西,開車送女兒到那男孩家樓下然後鄭重的對小女孩說:“你真的決定了嗎?”女孩說:“是的。”母親聽完則給女兒講了該注意的事項,講過了這晚就意味著你成為一個大人了,不在向以前一樣…最後又很和藹的問了句:“你真的決定了嗎?”女兒低頭想了想,然後對母親說:“媽媽,請借我電話,我要取消這次約會。”母親開心的笑了。

這是一個讓我很有觸的故事,其實孩子和父母的矛盾並沒有想象的大,只不過兩方都沒有站在理解尊重的基礎上去看問題。而國人解決孩子教育或父母與子女之間矛盾時往往是就像一個重物壓在了海綿上一樣,看起來,海綿並沒有把重物彈開,可事實上這種反作用力卻真實存在著。這就是現在很多孩子身上存在著叛逆的格特點。我始終想象不出,父母萬般疼愛一個孩子,而孩子長大了卻不孝敬父母是什麼原因?當然有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或格暴戾,但不能不說,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一定存在沒有解決好的問題。愛有時候換來的不是愛,而很可能是厭煩和仇恨。因為父母對孩子表現出來的愛有時候很自私,自私到父母以為這樣做是很無私。

人們常把孩子比喻花朵,而父母可以說是辛勤的園丁。一個能夠遵循自然而去細心照料花朵的人才算是好園丁。尊重和理解生命是即將或已經為人父母必修的第一課。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