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風平浪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張巡這次帶著滿朝文武和諸多宗室子弟西行,可不單單是接先皇靈柩的。”收到了米雪最新的情報,馬璘眯眼看向東方,輕聲說道。

先一接到了李隆基駕崩的消息,第二大隊人馬就離了長安城,張巡決斷也是足夠的快。

而最為關鍵的一點,便是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往庭州傳遞消息,要求自己自行送李隆基靈柩前往長安,與天子在半道匯合這件事情。

若是雙方不存在任何芥蒂,彼此之間沒有猜疑和謀算,按照正常的君臣關係,本來是該李亨親自來到庭州,把李隆基靈柩回長安才是。

而現在張巡採用這一方式,一來讓李亨車駕出了長安城,保全了李亨仁孝天子的名聲,第二卻是不以最快速度趕往庭州,而是大隊人馬緩慢而行,然後又傳這樣的旨意給自己,是想讓自己離開庭州,甚至是離開磧西。用後世的話來說,離開自己的主場。

本來是該張巡和李亨來打客場的,張巡卻這般耍賴,要讓磧西方面打客場。

說到底都是要佔據一個大義的名分,在這個時代來說這一點至關重要。安西大都護馬璘受先皇厚恩,若是不願親自護送先皇靈柩入京,必然會引起物議,這樣張巡和李亨就佔據了道義的制高點。當然若是知道了先皇靈柩停在庭州,李亨身為人子卻在長安不動,遭受非議的便是他了,仁孝天子的名聲就會大打折扣。

現在張巡做出這樣的選擇。等若是把球踢給了磧西方面了。

其實不是要謀反。這一點馬璘自己清楚。張巡當然是認為馬璘要謀反,這一點馬璘也很清楚,畢竟先是有波斯寺人等的口供,後又有幼娘她們的拒捕。

當然,這之間的差別也並不大,自己謀劃的是在磧西擁有絕對的權力,徹底的成為磧西王,雖然不是要奪了江山。然而按照張巡的標準而言,這其實就是謀反。

現在張巡這樣做,等若就是試探,看磧西方面做什麼選擇,看自己這個亂臣賊子有沒有膽子護送天子的靈柩過沙。球踢回來了,那麼自己當然也是面臨著選擇。

說起來張巡正在做的事情,亦是大逆不道之事。米雪在情報裡分析的很確切,張巡也是個是把天下看得比皇帝更重要的人,這一點自己和他的確是有著共通之處的。自己要在磧西自立,自然是大逆不道。張巡如今矯詔傳旨,何嘗不是如此。各自有各自的立場。各自有各自的堅持而已。

若是不奉旨去長安,立馬就丟掉了大義的名分,這或許是張巡所希望的,不過馬璘自然不會做這樣的選擇。而若是遵旨護送靈柩前往長安,便是離開了自己的主場,然而,也不過是如此而已,並沒有別的損害。

張巡的反應不可違不恰當,不過他的手裡並沒有太多的牌,處置自然是捉襟見肘。自己其實也沒有別的牌,不過是有一張王牌,那就是麾下這一萬健兒。然而王牌一張就足夠了,縱然張巡不斷的矯詔發令,縱然哥舒翰、安思順之輩都可稱為名將,然而終究都是浮雲,主動權還是在自己手裡。自己不想漢人血,可手裡有著一萬鐵騎,可是誰都不會放在眼裡。

謀略只是謀略,關鍵還是實力,沒有實力,一切的謀劃都只是浮雲。自己要在磧西自立,靠的便只是這一張牌,而這一張牌,其實已經足夠了。

所以選擇就很簡單了,張巡要求自己護送李隆基靈柩,那就護送就是了。

米雪說的極有道理,李亨若是還清醒著,或許無法接受自己的條件,畢竟他是帝王,這個天下都該是他的,自然不願磧西成為獨立王國,然而心懷天下的孤臣張巡卻是不同,他大概不會意氣用事,更可能正確判斷眼前的形勢,做出合乎時宜的選擇。因為不想漢人大規模的血,所以長安方面由張巡來做決定而不是李亨來做決定,其實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張巡這一次的西行是為了佔據大義的制高點,同時也是為了尋找機會幹掉自己這個逆賊,不過對於自己而言,事情卻是很簡單的。身為人臣,自然應該遵旨,護送天子靈柩的事情,等到傳旨的使者到了庭州之後立馬就開始做。張巡的目標肯定沒法實現,而自己剛好可以藉著這個機會,好好跟張巡談一談,威利誘他接受現實,替至德天子李亨做出讓步。

總的來說,其實沒什麼好選擇的。這一次張巡想要誅殺逆賊,而自己的目的卻是把張巡拉到談判桌前。這一切最好都是在水面之下進行,悄悄地完成,最後的結果由張巡矯詔頒佈天下,反正他矯詔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這是最完美的結局,當然能否如願還要等到見到張巡之後再說。…“成了!”段秀實甩了甩手,看著盆中漂浮的冰塊,疲憊的點了點頭。

製冰之法,當真是極為神奇。也虧得有了這製冰之法,不然天子靈柩停放的地方只怕已經進不去人了。

這些子以來,他主要的力都是放在看護天子靈柩之上。君父駕崩,卻不能入土為安,身為臣子總得盡一盡人臣之道。自從馬璘給他這製冰之法後,每裡天子靈柩需要的冰塊他都是親手製取,只有這樣他才能安心一些。

他和馬璘相十幾年了,自從馬璘從颯秣建殺回來之後,他便有些漸漸看不明白這位老友了。原本的馬仁杰,不過是一介武夫而已,在軍中也不改遊俠兒習氣,為人單刀直入極為直接,而從颯秣建返回來之後,馬仁杰便如同是變了一個人一般。通曉粟特波斯大食語言文字,知大食國內情勢,煉製軟鋼,製造軍械火藥,如今又多了一個製冰…

這些事情回頭想來,簡直就是匪夷所思,如今唯一能說得通的解釋,便是玉真公主所言的,馬仁杰乃大唐之天賜神將,是李家祖宗老子賜予子孫的。當然他自然是不信這樣的話,不單是因為他是讀經史,不語怪力亂神,更是因為賄賂玉真公主的十萬緡錢本就是從他手裡出去的,他自然明白玉真公主的說法是怎麼一回事。

沒有任何解釋,這位老友忽然就變得全知全能了。不過見得多了,段君子如今對於這些都已經是麻木了,本不再去想這些事情。反正自從這位老友有些這些變化之後,對於安西軍和大唐都帶來了極大的好處,吐蕃、大食加上回紇,三個大國可以說都是因馬璘而滅,大唐帝國的四境變得清淨起來,疆域更是越過蔥嶺,囊括了整個河中,甚至還席捲了大半個波斯故地。既然帶來的是好處,他自然就接受,不再去想問什麼會這樣。

這次的製冰亦是如此,雖說代價不菲,不過是君父所用,自然就不能顧惜其他的了。庭州大富之家不多,沒有人有冬季藏冰夏季使用的習慣,若非是馬璘搞出了這製冰之法,天子遺體不知道要成什麼樣子。

沒讓別人幫忙,段君子親自制出了足夠的冰塊,這才停了下來。這不過是將軍隨便拿出來的一種技藝,然而在他看來卻是極為寶貴,能夠為安西軍帶來不菲的財富。他執意自己動手製冰,其實也有這方面的考慮,不想讓這個法子傳播開來,影響到安西軍的利益。

打開門讓等候的人們走進來,冰塊被敲碎裝入容器之內,上面蓋著厚厚的棉被,抬著往天子靈柩停放的大廳內而去。——這個時候距離李亨登基其實剛過十,正規渠道的消息還沒傳過來,而安西密探們傳來的情報,由於段君子已經算是外人了,所以馬璘自然不會和他分享這些情報。其實若是沒有段君子在此,馬璘也不會覺得縮手縮腳,很多事情都可以提前佈置。

重新在棺槨旁邊擺放了冰塊,段秀實恭恭敬敬的叩拜之後,離開了大廳走向庭州州衙。這些子以來,馬璘來靈前叩拜得極少,不過段秀實也沒放在心上,在他看來恭敬也未必要拘泥於形式,這位老友已經為大唐立下三樁滅國之功,怎麼說也對得住天子的厚恩了,倒也未必需要像他這般每來叩拜幾次。他自己願意這樣做,可也不會強求別人也如此,畢竟靈柩附近的味道是越來越濃烈了。

馬璘並不長於事務,一切都委託給他,所以他是極為忙碌的。庭州州衙便是他如今的辦事之地,每大部分時間他都待在此處。當然現在他需要處理的事情也是漸少了,畢竟北征已經結束,只剩下常的運轉而已,長安方面的消息只能靜等,接到新的諭旨之前沒法在多做什麼。

回到州衙之內,剛看了幾封文書,一位親兵走了進來,附耳說了幾句什麼。段秀實臉上現出疑惑之,匆匆出了州衙,一個親兵也沒帶,便是快速策馬出了庭州城。(未完待續。。)ps:求票^_^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