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一晚所有人都醉倒了。忠義堂上橫七豎八地躺滿了一地,包括宋清在內,都留宿在了這裡,沒有人離開。

昊天雖小,可是在父親的薰陶下,他也能受到梁山兄弟間那濃濃的情意,而對於這個父親起家的地方,他也是充滿了好奇,小小的腦袋裡甚至也幻想著自己也有一幫生死相隨的兄弟在這裡結拜。

三ri後,宋清率眾人再次祭拜宋江、晁蓋的靈位後,啟程返回洛陽。

登基大典就設在經過重新修繕的洛陽皇宮。

八月十五這天,洛陽萬民空巷,上空綵帶飄揚。身著全新軍裝的近衛從洛陽皇宮一直排到大街上。

值得一說的是宋清這個馬上皇帝的登基方式與其他皇帝不太一樣,洛陽皇宮只被他作為傳旨封賞群臣的地方,而最大的慶典將在城外的閱兵場。

參加觀摩的不但有從四面八方趕來的百姓,還有那幾位昔ri的帝王和蒙古諸部頭領、吐蕃各部頭領,高麗和ri本作為梁山的屬地,也派了人過來。

五萬jing挑出來的人馬排列在城外,這五萬軍隊包含了梁山的各兵種。這樣的閱兵式,不單是要彰顯國力和武力,同時也是對異族的一種jing懾。

隨著司禮官一聲“吉時已到”洛陽皇宮中,早已準備好的禮炮頓時響了起來。

中國以九為尊,所以禮炮也是九十九響。

身著盛裝的宋清和群臣首先祭拜天地,然後在司禮官的引領下回到正殿。接下來群臣恭請宋清入坐接受朝拜。

三拜九扣之後,司禮官宣佈禮成。

按照事先的安排,大太監秦用捧著聖旨站出來,當眾打開之後宣讀起來。

大意是宋清功高蓋世,上承天命,進皇帝位,國號大梁,年號太和。一通之乎者也之後,又拿出第二道旨意。

這就是一道封賞的旨意了。

林氏豆娘為皇后,宋昊天為太子。完顏可兒等人均為貴妃,其他兒女則為親王和公主。

吳用為肅王、朱武為**、林沖為忠王。

公孫勝和魯智深不願為官,二人都被封為國師,終生受皇宮奉養。

呼延灼、秦明、關勝、董平、花榮進爵為郡王。

岳飛、韓世忠、張順、阮家兄弟、武松、李逵、柴進、陳東等人進爵國公。

其餘梁山老兄弟以及高寵、楊沂中等人均進爵為候,不過也是按照功勞大小劃分等級的。其實這些人現在都為宋清牧守一方,實際官職都不小,現在不過是多了個爵位而已。

封賞之後,宋清傳旨擺駕城外閱兵場。

閱兵的總指揮仍然是呼延灼老將軍,待宋清率群臣登上高臺之後,老將軍令旗一揮。

三軍早已演練好,幾乎在同一時刻向著高臺單膝跪倒,三呼萬歲。

五萬人同時吶喊,真可謂是驚天動地。不過這對於宋清這樣在戰場出來的皇帝來說,並沒覺什麼。

倒是那些來觀摩的部族首領們,被嚇一跳不說,有的甚至還跌倒在臺上,著實出了把洋相。

而趙桓、李仁愛、阿里骨等人,雖不情願,卻也不得不強作歡顏參加慶典,誰讓他們是亡國之君呢!

宋清當然不會笑話他們,緩步來到臺前,接受士兵的跪拜後,揮手示意呼延灼開始。

號炮聲中,但見臺下的梁山大軍紛紛動了起來。然後按著事先排列好的陣勢,分兵種從臺下依次走過,接受他們最高統帥的檢閱。

站在臺邊,看著一隊對從臺下走過,眼神崇拜看著自己的士兵們,看著四周不斷歡呼的百姓們,宋清的心再一次飛躍起來。

這是我的軍隊、這是我的子民、這是我的國家,人生至此,夫復何求?

太和二年,岳飛、韓世忠、高寵,分別對西北、東北,以及草原各部用兵,徹底掃清了邊患。

內政方面,宋清一直致力於經濟建設,同時加大民族融合,讓少數民族習漢字、讀漢文,努力消除彼此間的仇恨。

經過十年的治理,大梁帝國逐漸走上了正常發展的軌道,百姓安居,四鄰安寧。

宋清在位三十年,然後以身體為由退位給兒子宋昊天,自己則返回梁山定居,從此再沒有下山過。

又十年後,古稀之年的宋清坐在忠義堂內含笑而終。

宋昊天按照父親的遺旨,將父親葬在梁山上。而早在宋清之前,吳用、公孫勝等人已經先一步仙去,他們的墓地也同樣葬在梁山。

按宋清的話說,他們生前是兄弟,死後仍然還是兄弟。

山風呼嘯,樹葉沙沙聲中,隱約間彷彿還能聽到梁山兄弟們歡聚時的歡聲笑語…

全書完前段時間總是眩暈,悶氣短,去醫院檢查才知道,由於長時間坐著,導致頸椎壓迫血管,造成腦供血不足,心慌氣短。已經連請了幾天的假,沒有去上班,可以說最後這幾章完全是強著寫完的。

第一次寫這麼長的小說,越寫到後來,越覺準備的不足以及自己能力的有限。在字數方面怕是很讓朋友們失望,但半瘋真的已經盡力,而且是很用心在寫,相信下一本就不會再有這種情況了。

在這裡要特別謝吾諸沉浮、風火戲瀦猴、酸梅湯3號、逸0鋒、等等好朋友一直以來的支持。可以說正是你們的不斷提醒和支持才讓半瘋完成了這本書。

新書已經有存稿,本來是準備來個無縫連接,直接發出來的,但由於身體原因,不得不休息一段時間再說了。

說了這麼多,也算是完本言吧!最後還是要謝一直關注半瘋的朋友們,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心,萬事如意。

另:適當減少上網時間,多注意休息,別向我一樣。再見!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