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後記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兒童文學中不單隻有童話故事、詩歌和兒童劇,還有散文。少年兒童的文藝欣賞趣味是多方面的,他們也需要多樣的文藝品種,散文也是其中之一。但在我們的兒童文學中,散文這個品種似乎並不是太發達。這裡面可能還有一個技術問題,即以少年兒童讀者為對象的散文,應該怎樣寫才比較合適,我們似乎不太有把握。我自己就曾面臨過這樣的問題,有時看到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心裡頗有受,很想寫一點關於他們的簡短散文,但一提起筆來,卻又不知如何下手。對於兒童生活和心理的體驗和觀察不到家,想必也是一個原因。自己寫不好,我就想譯些外國作家所寫的這方面的散文。這裡譯的法國作家法朗士的十多篇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散文,就是在這個動機的推動下完成的。當然,我這樣做並不是想把它們當作“樣板”,我只是想給我們的兒童文學作家提供一點參考——最主要的還是想給我們的少年兒童讀者介紹一點別具風格和內容的散文讀物。
亞納托爾·法朗士(anatolefrance)於1844年4月18出生在巴黎。他的父親是一個書店老闆,專門出售有關法國大革命的著作和文獻。他年輕時在斯丹尼斯拉斯學院(collegestanislas)學習。1866年他賣掉了父親所開的書店,脫離了這個行業,以便於他能專門從事文學工作。他到勒美爾(lamerre)出版社當一名編輯。這個出版社於1872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詩集“金
的詩篇”(poemesdores)。從此他就開始發表小說和散文等著作,有時也寫些兒童文學作品。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長篇小說《黛絲》(thais——1890年)——這部書曾有中文譯本。1894年起他辭去了一切職務,專門從事寫作。他幾乎每年要寫一部書,逐漸成為了一個被大家所重視的作家。1896年他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921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法朗士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他一直不停地寫作,到1922年為止。這時他力已衰,兩年後即去世(1924年10月12
)。但他最後的一部著作《生命在開花》(lavieenfleur——1922年)仍然是充滿了活力。他的作品譯成中文的,除上述《黛絲》外,據我所知,還有《企鵝島》(l"iledespingouins——1908年)。
在政治態度上,他最初接近於保守派。但在德列夫斯案件(l"affairedreyfus)——這是法國軍部所製造的一項誣陷一個猶太籍軍官的冤案中,他堅持正義,身而出,為被冤屈者辯護。從此他就成為一個保衛民主的戰士。他支持1905年的俄國革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嚴厲譴責這場帝國主義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戰爭。接著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他也熱情地對此表示支持和擁護。法國共產黨成立後,他也是他的一個積極支持者。他的這種進步傾向,也在他的著作中充分地表現了出來。我們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對那些渺小的人們和苦難者具有多麼深切的同情。
這裡譯的一組散文把兒童的生活和心理刻繪得真是細緻入微,但同時卻又是非常簡練樸素。我想不僅少年兒童讀者對它們會到親切,就是成年人讀起來也會覺得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時代。這些散文實際上也是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