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姓楊的,你想抓老子,老子自己來了,你要殺就殺,老子皺皺眉頭就不是好漢。”孫嶽滿口老子,楊洪森卻也不生氣,只是越加覺得此人可愛,此人將河南、山東兩地搞的亂七八糟固然有過錯,但是為政一方的劉鬱芬等人過錯也同樣不小。
“你知道我為什麼抓你嗎?”
“因為我為民請願,為官府不容。”
“你殺富濟貧到也有些子,到是救了多少人啊!”
“活人無數,那裡記得那麼多。”
“這麼說你這是承認兩省的案子都是你做了呢?”
“你也不用去尋旁人,正是我啦。”
“我原以為你是三頭六臂,孫猴子般的本領,今看來你一個人卻也做不了這些大案。”楊洪森擺了擺手“你以為我是誰,你們做了什麼,我可都清楚的很,至於你孫師長,從現在開始你已經被解除職務了,至少殺不殺你,那不是由我個人說的算,國府是有法律的。”劉鬱芬心道,他一路上也沒看他依照王法辦法,反到是今天講了一回王法。看到孫嶽還要說些什麼,劉鬱芬連忙吩咐道“還不將孫嶽請出去,這個樣子成何體統。”孫嶽在開封接受隔離審查,該師移駐接受整編,原參謀長徐永昌接任為師長,時徐永昌到孫嶽處時
不長,因為整編軍隊孫嶽身邊缺少幹才,恰巧徐永昌同學來投,孫嶽便委以重任幫助其訓練部隊。
徐永昌接到任命後,帶著被點名的龐炳勳乘車來到開封。
徐永昌真不清楚這支部隊是怎麼躲過第一次全國陸軍整編地,孫嶽“殺富濟貧”作為參謀長的地他勸說過無效,便準備去南京。孫嶽自己跑到了開封自道時時將部隊給他管著,等待中央和馮司令的進一步指示。徐永昌最後等來的是中央對其的任命。
龐炳勳現在很後悔,早知道就不參軍了。
辛亥爆發後因受當局懷疑,被迫棄軍還鄉,北伐時曾率義勇隊參戰,河南民軍相當一部分被調往東北,龐炳勳不願去東北便回家鄉,由於家中經濟拮据,兼做小本生意,以補貼家用,幾年來小有結餘。河南出現後旱情後,民越來越多,而家鄉的災情越來越嚴重,而當地政府
本不對他們實施扶助,所以他就投奔了孫嶽,因出身東北測繪學堂,又參加過北伐,受到孫嶽的提拔。
“殺富濟貧”他參加了,但是總覺這樣幹會出事,所以完成濟貧後就準備回家。
孫嶽自己投案後,該師官兵不少都散了,龐炳勳沒有立即走,而且觀望,結果被徐永昌提拔為旅長,受命收攏部隊,維持當地的社會治安,當上旅長本是一件高興的事,但是被楊洪森點名是福是禍還真是難說。
“次宸兄,不知總理請我們到開封何事?”龐炳勳心理總是不踏實。
“更陳兄,不必擔心,如果總理要抓我等,何必請我等去開封,也許是有事相問吧。”兩人到達開封時,楊洪森去了許昌,兩個只好在開封等著,閒來無事常去探望孫嶽,孫嶽能吃能喝,除了行動範圍受到限制外,並沒有生命之憂。徐永昌見他如此,心也算時放了下來。
一個星期後楊洪森重新回到了開封,此時劉鬱芬已經被撤職。
劉鬱芬被撤職,而河南省書記就沒有那麼走運了,他被押往南京接受軍事革命委員會特別法庭的判決,這實際上就宣佈了河南省書記死刑,河南、山東兩地的原西北軍開始全面接受整編,而楊洪森的這系列的出手並沒有提前向馮玉祥打招呼,所以引起了馮玉祥的不快。
楊洪森與徐永昌的談話很愉快,楊洪森就藉機邀請他到南京去,這讓徐永昌大吃一驚。面對楊洪森的邀請,徐永昌想知道孫部官兵以後誰來帶。
“孫嶽的人馬還是他帶吧,不過這樣的部隊要進行徹底改造。”楊洪森話對龐炳勳說“你是同盟會的老同志,參加革命多年,在部隊中你應當發揮加要積極的作用。”楊洪森鄭重其事向徐永昌徵求他對國家問題的意見。
徐永昌說“政府仍以建都北京為好,政府建都北京,最能解決勢力之間的分合。萬一政府不能在北方,應將將軍事學校設在北方。此好處有二:一是我們的外患在北方,訓練軍官的地方亦以在北方為切實用;二是,楊先生可藉此訓練學生,常來與馮在一起,情融洽,國家力量可以團結。”
“你的意見很好啊,我希望你到南京能提更多實質意見。”為了徹底改造孫嶽,楊洪森將其留在身邊,視察其“殺富濟貧”取得的成果,以及“貧”者對他的評價,到濟南,楊洪森讓孫嶽寫份材料,自己寄給孫總統,只要孫總統不追究,他可以讓孫嶽待罪立功。孫中山的這牌子是很響地。
孫嶽部屬於西北軍體系,因為擔心中央軍對他們進進行大清洗,很多將軍都逃亡北京。
馮玉祥開始謀劃對南京的反擊,這使得南、北矛盾有越演越烈之勢。
為了緩解矛盾,楊洪森調李鳴鐘擔任河南省長,由張之江擔任山東省省長,此兩人都是馮玉祥的左膀右臂。命令下來後,馮玉祥的神經一下就鬆懈了下來。本來準備的軍事行動取消了。
不過由於孫嶽這檔之事,陸軍部要求對西北軍的整編軍進行一次摸底,馮玉祥沒有將此當回事。
“你們啊,就是多疑,孫中山和楊洪森可都是坦蕩的君子。”孫嶽在河南、山東“殺富濟貧”這事讓馮玉祥多少覺很沒面子,而劉鬱芬雖是他心腹愛將但在孫嶽的問題過於縱容,而且面對河南的旱情他處理失當,所以在張之江、李鳴鐘赴任之前,馮玉祥還找他們談了一次,希望他們將前人在河南、山東留下來的一
股屎給擦乾淨。
私下馮玉祥還致電楊洪森表示謝,並且保證將集中
力抓好部隊的建設。
西北軍能打仗是真的,但是病也很多,楊洪森已經找到了
併西北軍的突破口。
山東的旱情較為嚴重,但在南京政府的刺刀下,這些政府官員的效率提高的數倍。
陝西與山西目前沒有出現大的旱情,南京方面已經發去了旱情警告,要求加強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確保不會出現河南、山東民群的事件。
兩省政府都已經動員了起來,陝西省革命政府對中央的指示十分重視。因為國外報紙已經對中國的災情進行了披,河南、山東出現的一些事情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國府的形象,國府內部刊物《參考消息》就此事進行了通報。
這次北方之行楊洪森將所見所聞寫成書面材料向孫中山作了全面彙報,當然對於西北軍的問題,楊洪森發表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