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原來是個有戀妻情結的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節制點,你昨兒夜裡還沒鬧夠嗎?再不快點,榮叔的牛車就不等咱們了!”說來也有趣,她自從嫁到山坳村後,竟一次也沒去過梧桐鎮,不是剛好有事便是那個來,她等了幾個月,如今終於如願,因此她特別興奮,早早就醒了。

古代人家沒什麼娛樂,所以睡得早,約戌時左右就睡了,所以她才能起得早,外頭的天還矇矇亮呢!

“就一回,很快…”吳秋山的手覆上她前小包,輕輕撫。

“不行,寵壞了就沒完沒了,一旦開了先例,有一回就有第二回,咱們的活兒都不用幹了。”牛青苗硬是將他的頭給推開,趁隙身子一翻下了炕,開始穿衣繫帶。

“媳婦兒…”好殘忍,連口也不讓吃。

“不要再叫了,我去準備早膳,原本要給你做臊子面,但來不及臊子了,就煮碗湯麵吧!”面是昨天下午擀好的,本來是晚膳,但是他更想吃的是別的。

“媳婦兒,你等等,我給你生火…”吳秋山懶驢打滾的從炕上翻身下,飛快地套上青布衣褲,都入冬了他還不覺得冷,穿的是一件短衫,布料還薄得很。

反觀牛青苗怕冷,早就穿上厚厚的棉衣,外面還罩了一件無袖的棗紅短襖,她還用棉線織了一大一小兩雙包指手套,等天再冷些好用。

一會兒功夫,火生好了,夫倆先燒了溫水洗臉淨牙,把門面處理好了再吃早飯。

牛青苗的食量小,她的碗小小的一隻,盛了八分滿的麵條便放上半顆半水煮蛋,兩片叉燒豬,一小撮豆芽、一小片蒸豆腐,撒上蔥花和香油,又滴了幾滴醋,撒一些花椒粉。

她吃了兩口,一旁的吳秋山已經掉半碗盆大的湯麵,八片豬、三顆半雞蛋、豆芽、蒸豆腐基本上已不見其蹤,全讓他進肚子裡了,他還不怕燙的大口喝湯。

一個吃完了,一個還在細嚼慢嚥,兩人食量相差十倍。

用完了早膳,兩人前去和榮叔會合的路上,牛青苗叨唸著“要再買五十斤麵粉、五十斤糧、三十斤玉米麵粉、三十斤小米、三十斤大米,家裡的白糖也沒了,要再買一些,還有切幾斤五花、肋排三、五斤,黃酒一罈…”每聽她說一樣,吳秋山便會心虛地縮一下,這些糧食大多都是他消耗的,以前他沒吃得這麼多,兩片餅子也能過一頓,可是娶了媳婦之後,不知為什麼一看到她就覺得很餓,她端什麼他就吃什麼,不自覺就越吃越多,多到他自己都大惑不解,他吃下去的東西究竟到哪兒去,因為完全不見長

好在他們這幾個月持續有進項,手頭寬裕,不然以他這種吃法,米缸早就見底,連個薄粥也吃不著。

“青苗,你來了,快上來坐,嬸子挪個位子給你。”阿滿嬸笑容滿面,微胖的身子往一旁挪了挪,空了個位子給牛青苗。

牛車上頭搭了個簡易的篷子,能遮遮頭,左右和後邊是捲起的很厚的油布,若是遇到下雨或風大時便把油布放下,平時捲一捲放在頂篷,讓四面透風。

榮叔的祖父、父親偏疼長子長孫,娘又寵著麼兒,對身為老二的他不聞不問,至於老三則是過繼出去,榮叔和本家家人鬧得很不愉快,分家後榮叔搬出來住村頭,王家本家在村尾,兩家人連招呼都打不到。

“嬸子你坐好,不用顧念我,有秋山在後頭扶著呢!”牛青苗上了牛車往裡頭坐,讓出位置讓吳秋山擺籮筐。

“哎喲!靶情還是那麼好,走到哪兒都在一塊,讓人看了好羨慕。”阿滿嬸笑道。

想起牛青苗剛過門那一個月,她看了都心疼,沒生女兒的她一直想要有個閨女疼,可是一瞧見牛青苗乾瘦的模樣,她都不要罵人了,是什麼樣的爹孃這般狠心,好好的閨女養成這模樣。

好在吳秋山憨直歸憨直,還是個懂得疼老婆的,把小娘子養得長了些,面也紅潤,粉撲撲的像抹了胭脂,嬌俏可人。

“阿滿嬸就別取笑我們了,你也知道我們秋山嘴笨,讓他去賣個山貨都會被人剋扣個三、五百文,我不跟著,我們家米缸的米又得少一半了。”其實牛青苗並不計較,但總不好跟人家說他們夫倆就是情好,只好找個話頭應和一下。

老實說,他們賣了山貨,再扣去買糧食的錢,一次總能帶回三、四兩銀子,夠兩人嚼用了,但是以莊稼人家而言,幾百文就能買全家人所需的半個月面粉,偏偏吳秋山是個口拙老實的,總會被人坑一點,不過和氣生財嘛,實在不必為了一點小錢徒增事端。

“沒有三、五百文,才兩百多文…哎呀!疼,媳婦,你幹麼掐我?”吳秋山的老實惹得阿滿嬸呵呵一笑,連在前頭趕車的榮叔也咧嘴笑了,暗道,這小倆口呀!這才是在過子。

牛青苗沒好氣地橫了他一眼。

“是被蟲兒咬了吧,我哪有掐你,你還沒睡醒,是不是?”

“媳婦兒…”吳秋山頗為委屈的瞅著她,壓搞不清楚自己究竟說錯了什麼。

“坐好,顧好我們的籮筐。”兩大簍籮筐放在牛車上有誰來偷,更別提籮筐的主人還在,牛青苗真正的用意是要他安分點,少開尊口,不要讓兩人在人前鬧個大糗,夫間的事等回家後再細說細說。

可惜吳秋山聽不懂,他只當媳婦生氣了,一時心下不安的趕緊坐正,目視前方,不敢再亂動,可是阿滿嬸正打趣的看著他,捂著大闊嘴直笑,讓他**下好似坐了針氈,怪彆扭的。

“青苗,那是你男人,不是你兒子,別管得他嘴巴繃如蚌殼,大氣都不敢吐一聲。”這丫頭真有能耐,剛嫁過來沒多久就把丈夫管得死死的,不像她吃了大虧才學機伶。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