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鐵血控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鐵血控鉉漠北殘雲如煙,卷雜著縷縷仇恨和貪婪,向大漢浩瀚的領土湧來,在那蒼天白雲下,三十萬的東胡大軍經過白登,渺小的白登城記錄漠北民族最輝煌的歷史,那是屬於匈奴的巔峰時刻,在那裡,他們曾經體會到勝者的榮耀,並將這份榮耀維持了數百年。

今天,做為東胡後裔的鮮卑族柯比能、厥機、步度、扶羅韓和烏恆族的蹋頓、那樓、峭王、汗魯王八人在白登立下血誓:再振漠北雄威,驅逐匈奴,踐踏漢族。

當匈奴不再強大,征服和驅逐匈奴已經不能用來證明自己民族的強大,所有東胡的血男兒都將自己的目光和獠牙伸向大漢,那個曾經征服匈奴的強者正捂著自己傷口,奄奄一息地等待著漠北雄鷹的踐踏。

而劉備為他們提供了絕佳的機會,高傲而堅的長城終於為他們打開了一道縫隙,允許他們正大光明的進入中原之地。

曾經的白登之圍屬於匈奴人,而今天,他們八人決心將東胡之名亦響徹這天地,讓漠北的雄鷹見證,一個更強大的漠北民族的崛起。

八人推選實力最強的柯比能為盟主,總領對漢朝征戰事宜,在立誓之後,八人翻身上馬,身後兵士吹響嘹亮的號角,鼓舞著族中勇士隨著大王們的身影向中原的富裕繁榮邁出自己的腳步。

三十萬銳騎兵,每個人都是漠北足矣自豪的控鉉騎兵。他們越過雁門關,一路向南而行,當他們得知劉備兵敗晉陽城,柯比能馬上下令殺死雁門關接應他們的劉備部將焦觸,讓族弟柯孟把守雁門關,自己則和其餘七王領著三十萬銳控鉉騎兵一路燒殺搶劫,近晉陽。

晉陽城一戰,曹和周瑜都損失慘重,四十萬大軍只剩下三十萬不到,傷員滿營,諸軍士氣低落,面對三十萬銳控鉉騎兵,周瑜果斷下令撤離晉陽城,先速退到上黨,再徐徐退回河東。

晉陽城六十餘萬百姓只留下三十萬,在周瑜的安排下,黃忠領著三萬不到的鎮南軍護送他們回河東。

東胡鐵蹄下,雁門一帶百姓死傷無數,數萬人棄家而逃,當他們逃到晉陽城的時候,卻只看到了一道殘破的城郭,城頭還飄搖著大漢的旌旗,然而卻沒有絲毫的生氣,所有人在他們抵達之前便已經撤離。

九月底,劉協終於得到確切消息,他重捶桌案道:“劉備無恥至斯,如何能讓東胡進入長城,此禍延綿,恐怕數年內也未必能夠平定!”復問楊修道:“張飛葬於何處?”楊修道:“葬在北太行峰,與關羽只隔一壺關!”劉協沉思片刻,囑咐陳群道:“下詔令,追封為猛義侯!”復問楊修道:“劉備何在?”楊修輕咳一聲,道:“劉備歸降之後,急於趕回襄陽晉見聖上,惜途中染疾,病逝於上黨城!”劉協捏了捏手中玉尺,冷聲道:“讓吏部審判其罪,首罪為叛國,列審後,通告天下!”陳群微微點頭,道:“該判此罪!”劉協嘆了一聲,道:“三十萬控鉉輕騎啊,大漢歷經十餘年練,也不過十餘萬控鉉輕騎啊,調魯肅北上,他的定南軍是十二軍中裝備強弩最多的,這個時候只能派他上了,此外讓周瑜撤離上黨之時,分撥一部分兵馬給壺關,就算幷州都讓出去也沒有什麼可惜的,但唯獨箕關和壺關不能失,讓荀攸調人馬,死守河東、河西和箕關。周瑜暫時撤回黃河休整,曹留在河東。”陳群道:“如此安排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聖上也不能讓東胡過於囂張,就算再損國力,也要將他們擊垮!”劉協微微頷首,道:“消滅東胡最好的辦法就是圍起來打,如今之勢正合適,朕有心藉此一次平定鮮卑和烏恆,朕要他們有得命進中原,沒有命回草原。”就在劉協召集幕僚商議圍剿東胡事宜之時,在幷州卻連續發生了兩場令劉協心痛不已的戰役。

九月底,張遼帶本部騎兵三萬餘人前往白馬城救援當地百姓,準備護送當地四萬百姓撤回上黨時遭遇了峭王、汗魯王八萬餘眾的左右包抄。

張遼和本部將官軍士都是幷州人,又多雁門、白馬一帶人氏,見宗族百姓就在身邊,不願棄百姓而去,乃決意誓死一站。

張遼明白自己所帶的都是衝鋒騎,和這些控鉉輕騎對陣沙場,百戰而難有一勝,然追隨自己多年的軍士皆一死護送親族迴歸上黨,乃違抗周瑜調令,與三萬軍士立誓護送家鄉宗族百姓安然抵達上黨。

他縱身馬上,將手中劉協御賜的碧海月刀舉向天空,在烈炙光的照耀下,碧綠的刀身泛起眩目光芒,狂風捲過周畔,著銳利刀刃發出噝噝的低鳴聲。

深深一口氣,留戀著淌在鼻息間的那夾雜泥土和黃沙獨特韻味的淳厚氣息,張遼睜開久久緊閉的雙目,芒閃爍地緊緊注視著前方的滾滾煙塵,在那煙塵中,多少騎兵突襲而來,而自己身後是三萬堅毅的幷州男兒,在他們之後十里外就是四萬幷州的父老鄉親。

張遼回首看著諸兵士,大聲喝道:“大家要速戰速決,不可停馬,不要讓他們拉開距離,便是身中數十箭也要靠近對方,就算是死,也要斬殺兩人,否則不僅我們將死在這裡,身後的父老鄉親們也難有活命!”

“衝鋒在前的兄弟手中要有燻煙火把,燃起足夠的濃煙,保護後面衝鋒的兄弟,只要有足夠的濃煙做掩護,他們就無法發揮弓的本領!”眾兵士“喝哈”一陣高喝,百餘名領首的衝尉點燃手中燻煙火把,張遼猛一揮旗,號角兵吹響了嘹亮而雄壯的號角,三萬騎兵都用準備好的溼巾矇住面,各自整頓坐騎,改並列陣形為箭陣。

張遼拿過一隻散發滾滾白煙的燻煙火把,高喝一聲:“殺啊!”當先領著百餘衝尉筆直衝向峭王的輕騎部隊。

自高空俯瞰,在幷州遼闊而貧瘠的土地上,一條滾滾白煙匯聚而成的巨龍張開嗜血巨口,出碧綠龍牙,伸展繚繞白煙的兩翼向東胡的騎兵大軍撲去。

峭王急忙讓騎兵分散開,但濃煙遮掩,本沒法分清,東胡眾兵士只能一陣亂,張遼撥開齊向自己的箭矢,一馬當先。

濃煙滾滾,將峭王的三萬騎兵緊緊包裹,天上烈光芒瞬間暗淡下來,在那濃煙之下,峭王本看不清一員漢軍大將向自己。

碧海月刀撕裂濃煙,烈光輝在刀身上,閃耀著碧綠的寒光,張遼凌空而立,坐下寶馬金翼前蹄高舉,面目猙獰,身上著十餘支箭矢,滿身淌著刺目鮮紅的血,峭王則被突然近的危險所震驚,滿臉驚恐地橫起長槍架住那碧綠盈盈的冷寒長刀。

時間彷彿在這一刻停頓了良久,就在雲煙動的霎那間,張遼飛身前行,側身劃出一道詭異的碧綠刀芒,將峭王斬成兩截。

就在張遼拼死斬殺峭王,三萬衝鋒騎依靠濃煙掩護險勝峭王三萬控鉉騎之時,汗魯王的號角聲忽然響遍四周,五萬控鉉騎兵分成四撥將張遼部圍住。

動的控鉉騎兵就像傍晚天空成群結隊舞弋的蝙蝠,將靈動和準的優點發揮淋漓盡致,張遼輕輕掃視滿身傷痕、疲憊不堪的部眾,咬牙道:“燃煙,拼了,兄弟們!”滾滾濃煙再一次像九天老仙的銀髯般,絲絲縷縷聚集,將張遼和部眾都密密裹進呵護,但他們的位置早已暴,隨著汗魯王一聲令下,數萬支羽箭一波波穿透霧,在白靄煙霧中綻放出朵朵鮮紅的血花。

張遼馬上調動鎮北軍向北突進,在一片嘶喊聲中,他們終於和其中一隻控鉉騎兵相遇,近身搏則是衝鋒騎兵的優勢,然而,此時的鎮北軍只餘下兩萬不到。

餘下四周控鉉騎兵陣隊迅速移動,再一次將鎮北軍包圍,依靠弓羽之銳,向鎮北軍發動一次次飛

在汗魯王下令撤退後,煙霧漸漸隨風飄去,三萬人馬已經在這個幷州大地黃綠錯的土地上留下他們的血,染紅一片遼闊草地。

斜照,紅霞如血染紅另一片天空,金光芒下,寥寥無幾的殘破旌旗在風中微微拂動,在“鎮北軍勇武將軍張”的旗幟下,一匹通身金黃如赤金雕琢般的駿馬伏倒在地,口吐血沫,在它的身上留下數十箭雕刻著“汗魯王”突厥文的箭矢。

就在這一,一支火箭穿過太行山的林蔭,在“大漢將軍皇甫”的軍旗上,將軍旗燒作灰燼。

皇甫顏抬首望著徐徐飄落的旗角,冷笑道:“聖上隆恩輕縱,爾卻尋死遇吾關!”從雍州臨時趕來的老將嚴顏正站在他身邊,亦冷笑道:“諸葛亮真是膽大包天,壺關乃聖上必保之地,竟也敢來奪!”在高狀雄偉的壺關下,太史慈和郝昭領著十萬大軍列陣而至,四人冷目相對,彼此皆不退讓。

郝昭側身回馬,讓人開運投石車,百餘架投石車架立開來。

嚴顏大笑道:“竟效仿我軍,且看吾帥兵破之!”不待皇甫顏阻止,嚴顏下了城牆,領數萬人,開了城門,列陣對峙。

太史慈持槍拍馬而上,冷笑道:“半截入土的老弱之輩,焉敢逞能,今便要亡你於此!”嚴顏大怒,乃拍馬而上,兩人大戰數十回合,嚴顏終究是老將,力氣漸弱,乃邊揮槍低檔邊徐徐拍馬回撤,皇甫顏急忙讓衛綱前去接應。

嚴顏正力盡之時,見衛綱前來,急速拍馬撤回,太史慈正要繼續追上,衛綱一刀劈來,太史慈銀槍連挑,不到十回合,折身一頓,猛然一槍挑落衛綱手中長刀,不待其退,一槍刺穿其,留屍而回。

衛綱戰死,嚴顏戰敗之後,皇甫顏只能選擇緊守,郝昭仿效周瑜,就地挖煤石,將燒得赤紅如血的煤石投入壺關中。

由於攻打晉陽之時,周瑜和曹調動了所有能夠調動的攻城軍械,壺關之上,只有十餘臺轉輪投石車和弩車回擊,雖然砸毀了太史慈十餘輛投石車,但並不能使壺關的劣勢扭轉。

壺關畢竟只是一個關隘,空間狹小,不到三,關隘內便傳來陣陣燻人的焦臭味,周瑜得知壺關為太史慈偷襲,斟酌一番,乃令黃忠領鎮南軍前去相救。

皇甫顏知道,若要保住壺關,那百輛投石車必須銷燬,很有可能,對整個北方朝廷來說,也就只有這百輛投石車,遂和嚴顏商議此事。

嚴顏道:“若能毀去,壺關必能保住,某雖不敵太史慈,然餘者皆不懼,今夜可帶五千兵,夜襲其營!”皇甫顏想了片刻,道:“我可親領兩萬銳之師夜襲其營,遮掩將軍形跡,待將軍毀去投石車後,我便馬上撤離!”嚴顏道:“如此甚為嚴密,太史慈亦不過一介武夫,如何能察!”皇甫顏道:“不是為了瞞太史慈,他身邊郝昭足智多謀,明襲敵營、暗毀投石車之策是為了防止他察覺!”當夜,皇甫顏領兩萬兵在前襲營,嚴顏領五千兵在後而行,獨留沙摩柯守壺關。太史慈和郝昭早知皇甫顏將會偷襲,埋伏數萬兵在外,然未料嚴顏在後,方將皇甫顏團團圍住,嚴顏便領兵用桐油澆車,舉火燃盡,乘亂救援皇甫顏。

郝昭急忙讓人救火,太史慈則快馬追上嚴顏、皇甫顏二人,搭弓一箭中皇甫顏,嚴顏回身救援,又被太史慈一箭中肩膀,無奈之下只能孤身撤離。

諸兵士知皇甫顏為皇甫公長孫,誓死相救,太史慈和郝昭拍馬而至,連殺數十人,終於擒住生死未知的皇甫顏。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