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四海征伐巴比倫省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巴比倫省劉協知道是急函,馬上出來仔細閱讀,看完之後與龐統、馬克西米努斯兩人笑道:“身毒王國準備和大漢帝國簽署邦聯協議了。”原來徐庶在站穩腳跟之後,馬上出兵剿滅了十萬當地反叛勢力,並按照劉協事先的決議,扶持大漢帝國羅貴妃婆羅散脂任身毒女王,其子劉珏(jue)為太子,發函向劉協詢問後面該如何處置。
劉協馬上讓龐統給徐庶回函,首先將新王國在漢語名稱正式定為印度王國,安排婆羅散脂女王接管朝政之後,將印度王國定都在新德里,讓印度和貴霜帝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增加,同時隨著印度王國的核心向內陸移動,對斯里蘭卡的控制能力就會迅速下降。
要求徐庶和婆羅散脂女王簽訂了初步的邦聯王國協議,承認星石島為大漢帝國永不可分割的中央帝國領土,原星石島居民在三個月內遷移回印度半島,星石島正式規劃入大漢帝國之後,併入安州,成為星光郡,而其上所產寶石也被稱為星光藍寶石。
為了限制印度王國的發展,劉協以佛祖出生地為中心,將恆河下游和印度半島的東北部分獨立成一個安加佛陀國,規定所有佛教徒必須進入安加佛陀國,不得出安加佛陀國,任何出佛陀國傳佛教者,立誅不赦,而對於整片印度半島上的多信仰現象,劉協則採取放縱地方式。佛教、婆羅和道教都在這裡共存,婆羅散脂則希望獨立婆羅門教,劉協則懶得和她爭執,婆羅教義的不平等只能作為初步的管理工具,想要用來治國安邦是肯定不可能的。在這點上,它和道教的差距實在太多了。
由於婆羅門教本身是從民族血統上來建立地,這點上和道教基本道義已經發生了完全衝突,想要融合是不可能的。劉協也沒有批准,只讓三個宗教自行發展,實際上這也為未來印度進一步分裂埋下了禍。
對於印度王國和貴霜領土的分化,劉協也沒有過分偏袒,而是將印度河規劃給了貴霜帝國,正式改印度河為大月氏河。
同時,波斯高原必須全部歸入波斯王國境內,以這個規劃,劉協就可以將三個國的實力都限制住。
對於迦膩迦三世來說,這還是無法接受地。大漢帝國皇帝就憑這麼一句話,就將貴霜帝國經過幾百年努力得到的土地全部歸還出去,這讓他心中非常憤恨。
劉協沒有過分的他,只和迦膩
迦三世表示這只是一個建議,如果他不同意,可以再和波斯王商量。
劉協自己則將主要力放在了巴比倫省的規劃上,兩河
域現在的氣候還是非常不錯的,也很適合耕種,難怪世界文明首先在這裡發源。這片土地上產生了太多的世界第一,世界最早的法典,世界上最早的學校,最早的史學家,最早地兩院制議會,最早的葯典,最早的農曆,最早的倫理標準。
兩河文明是偉大的,尼羅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兩河文明的促進下發展起來的。希臘人從那裡學到了數學、物理學和哲學,學到議會制,並將這些傳授給羅馬人,最終影響了整個歐洲;阿拉伯人從那裡學到了建築學和數學,並以此教化了整個中世紀野蠻的歐洲;猶太人從那裡學到了神學,並將它傳播於世。因而出現了基督教。最終影響了整個世界。
即使是中華文明,也多少受益於兩河文明。仰韶文明的開掘和深入研究可以證明,中華文明在發展歷程中確實通過西域和兩河文明實現過對通,仰韶文明和兩河文明地相似,也為中華文明增加十二、二十四等特殊代表意義的數字,而仰韶文化和兩河文明一脈相承的楔行文字和雙魚崇拜,也在某種程度上表現了中華文明在發展過程確實
納了兩河文明的占星術。
劉協無法諒解人類對於文明始祖的暴行,這也是他一定要將兩河域規劃為巴比倫省,並最終由大漢帝國來管轄的原因,羅馬帝國也許是一個偉大的文明,但他實質上只是巴比倫文明的延續者,並在中間經歷了希臘文明而已。
安息人的破壞還不算太嚴重,到處都是醜陋地拜火教教殿,曾經優美的巴比倫建築消失殆盡,只有早已衰落多年的迦勒底人所建造的新巴比倫城還能依稀看到昔輝煌後的背影,但也同樣快要消失在戰火之中。
兩河域的文明是這個世界上最早地文明,這一點誰也無法否認,在公元五千年前,他們已經學會製造陶器,城市、車輪等等現代文明地基礎都是他們首先創造的,在這點上,中華文明也不得不甘居其後。
蘇美爾人和古巴比倫人已經徹底消失在歷史地長河中,他們的血統已經入到波斯和敘利亞等國之中,現在兩河
域正好是一個真空時期,沒有新的人可以在這裡,原來的主人都已經逝去,大漢帝國的商運艦隊一次次向這裡輸送大漢子民。
和羅馬帝國的代言人馬克西米努斯達成的協議中,整個兩河域、波斯灣沿岸三百里延長線內,除阿拉伯高原以及後代約旦、以
列、敘利亞之外的整個阿拉伯半島都歸屬大漢所有,除了兩河
域和波斯海灣東側外,其餘的都是沙漠地帶,羅馬帝國得到了地中海附近比較富饒的地段,對其他沙漠地域也沒有多大的奢求,在他們看來,即使得到這片土地又能怎麼樣呢?
劉協也並不是為了石油要控制這片土地,恰恰相反。不是為了物資資源,而是為了神信仰才決心控制這裡,對於伊斯蘭教的恐怖,劉協至今也不能忘懷,曾幾何時。當他在校園中看著事件而歡天喜地地時候,來到大漢之後,他卻很清醒的意識到,一旦在大漢的領域範圍內出現這個宗教簡直就是對大漢帝國的一個毀滅
打擊。他將徹底讓大漢帝國喪失對中東、西亞和中亞的控制。
乘著伊斯蘭教還沒有出現,劉協迫不及待地得到中東的控制權利,目的很清楚,就是要在伊斯蘭教出現之前,前提壓制,使整個中東、西亞和中亞出現同等而統一的信仰。
無可否認,猶太人地迴歸和建國問題是中東問題的焦點,實際上直到劉協這個時代,目前的巴勒斯坦地區也就是羅馬目前的猶太省,它本身還是以猶太人為主。
當時間到了二十一世紀。人們在譴責以列不斷通過戰爭爭取自己民族建國權利的時候,所有的民族都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在你的民族形成之後,被迫離開家園,你會報著什麼樣的
情。
假設中國人在元朝時期被蒙古人趕出了家園和大陸,散向世界各地,今天我們會著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華夏大陸呢,劉協相信中國人會比以
列人更
進。
人們喜歡同情弱者,但沒有想過。後來的那位強者曾經也是今天世界上最弱地民族,他們被人欺凌,無法迴歸自己的家鄉,只能在海外看著自己的家鄉被一個又一個其他民族佔領,從亞敘人開始,猶太人就一直被其他民族所驅趕,亞敘人、波斯人、羅馬人、安息人、土耳其人都曾經佔領這片土地,最終這片土地落到了阿拉伯人手中,並在這裡演化了新的民族。電腦小說站使這個地方成為世界和平的噩夢。
大漢帝國現在已經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是最強大的民族,大漢帝國和大漢帝國的子民有責任去保護弱小的但擁有自我文明體系地民族,同時這個民族的發展不會危及大漢帝國的未來,大漢帝國應該擁有大國的心態,大漢帝國的子民也要擁有大國民的心態。要富有人文情懷。
當然。如果能夠在扶持這個弱小民族的過程中,實現大漢帝國在中東的戰略目標。那就是更美好的事情。
大國不是強大地國家,而是一個強大且有責任心的國家,他願意為弱小的國家提供保障,而不是閉門鎖國,只顧自己,只是這個世界上的小國和弱小民族實在太多了,對大漢帝國而言,首先應該保障並扶持符合自己利益需求的小國。
在考慮猶太人利益的時候,還需要注意菲力士人地利益,華夏紀年地時候,兩個民族的意識都已經形成了,問題是這兩個民族應該如何分開。菲力士人最終成為所謂地巴勒斯坦人還要拜羅馬人所賜,羅馬人在公元年侵佔了以列和猶大王國之後,為了讓猶太人忘卻他們曾經的歷史,將整個猶太人定居地和王國改稱為巴勒斯坦。
劉協在蘇格拉底翻看著所有關於這兩個民族的資料,結合後代的歷史資料,對他們的認識進一步加深,應該說猶太人、菲力士人和阿拉伯人都是閃米特人的後裔,而猶太人和菲力士人首先離開阿拉伯半島內陸,越過河來了到地中海的東岸,也就是所謂的希伯來人,他們再一次的分化,形成了猶太人和菲力士人,從菲力士人誕生的時間段上來看,菲力士是非常有可能屬於希伯萊人和巴比倫人共同的後裔,這種血統的融合,使得菲力士人和猶太人在表面特徵上不太相同。
在劉協得到這一結論後,他寫了一篇文章《關於猶太民族、菲力士民族和巴比倫人之間的關係》,文章寫完之後,他讓龐統將自己進行論證過程中收集到的歷史資料和原本全部送回天京城的太學府藏經書院,自己則摘引一部分寫了一份《地中海東岸小國規劃建議》,給馬克西米努斯,並和他談了很長時間,告訴馬克西米努斯,如果想要保證這片地區的長治久安,就必須將各個民族分開居住,領土劃分要細緻,告誡他羅馬帝國要承擔這種大國的責任。
據劉協地規劃。菲力士人在羅馬的敘利亞省沿地中海海岸的南部建立一個菲力士省,而猶太人則迴歸自己曾經的故土,在耶路撒冷建立猶太省,兩個省都由他們本民族治理,並且允許他們自己的宗教信仰。